APP下载

对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

2009-11-24魏俊武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邹忌独立思考语文课

魏俊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这一要求体现了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下面就笔者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尽量避免形式化和随意性

在摸索、实践的最初阶段,我特别推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甚至在一段时间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当成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上语文课就首先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摆好课桌。每一节语文课必设几道合作题,当时的我认为学生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的最明显后果是:学生误以为语文课就是讨论课,课堂秩序陷于混乱,结果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却什么收获也没有。因此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停留于形式,要有真正实际的内容;同时该合作时才合作,无须合作时坚决不滥用。例如在介绍作家、作品,或整体感知课文,或学习文言字词的时候就用不着合作交流。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主学习的个体,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每一个个体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合作之前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我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实践的最初,往往是把问题一提出来,就马上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由于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思考,或者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小组合作的结果往往是肤浅、片面的。在小组合作讨论时往往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 个别优生滔滔不绝地发言,其他学生洗耳恭听,小组合作成了优生的一言堂。

2. 小组成员都低头不语,大家不知从何开始讨论。

3. 小组成员发言热闹,但不能围绕主题,解决不了问题。

这样小组合作就成为一种摆设,所以合作之前的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我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一提出“试着比较孔乙己与范进这两个人物的异同时”,就马上要求学生展开讨论。结果学生多停留在两人的外貌、语言等肤浅层面的比较上,而没能从两人同是封建读书人,同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等方面去思考。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具可操作性

所谓可操作就是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让学生不加思索就脱口而出,也不能是学生讨论半天仍一无所获。我在开始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论问题难易均以讨论完成,看到全班热烈的场面,心中往往充满喜悦。殊不知学生在讨论中没有任何收获,要么是已知的答案几个人重复几次,要么是讨论了半天仍毫无所获。所以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度。比如《愚公移山》中智叟和愚公之妻的提问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从书本中找到答案:一个是“笑而止之”,是在嘲笑愚公;另一个是“献疑”,是提出心中的疑问。这种学生能轻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讨论就是浪费时间。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小组合作其实就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既然是合作,不管是生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一定有一个从了解、适应到默契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合作的方式还是合作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长期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老师平时上课依旧是“满堂灌”,而一到公开课时才想起“小组合作”。这样难免会出现该讨论时无合作,不该讨论时满场闹哄哄的情况,学生也会感到无适从,不知该如何入手。

五、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组织和引导

有的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和老师没有关系,任务布置下去之后,老师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小组合作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老师的组织与引导。首先任务需要老师布置,其次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最后成果的总结也需要老师的点评。

如我在上《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就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抛出问题,从邹忌讽谏齐王这件事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大部分小组能从邹忌善于从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邹忌能委婉劝谏等方面展开讨论。可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异常热烈地讨论邹忌的妻、妾、客对邹忌为什么有不同态度。这一问题虽然提得有建设性,可它偏离了我们讨论的方向。这时我一方面肯定了他们善于动脑,另一方面又及时指出他们讨论方向的错误,使这一小组回归到我们讨论的主题上。

责任编辑 赵霭雯

猜你喜欢

邹忌独立思考语文课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邹忌劝齐王纳谏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邹忌比美
谈独立思考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