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09-11-24杨燕霞
杨燕霞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也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多学、多动手、多讨论、多联系实际,其具体表现为:前置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学以致用。
1. 前置性学习
生本教育主张“先做后学,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因此,课前自学是生本课堂的前提。没有课前的自学、探索,生本教育是无法实施的。而生本教育中的“前置性学习”是老师在讲课前一天给同学布置的练习,它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有别于传统的抄写作业,它除了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前的自学之外,还要收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进行与内容相关的小研究、小观察和小尝试等。因此这要求教师设置的“前置性练习”设计必须生动、有趣、有效,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够达到人人能够参与,人人愿意参与。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前,我布置学生:①了解本地区水资源状况;②从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③每个学生举一个身边的有关水污染的事例;④将你对有关水的问题的思考、想法写出来。对于这些“前置性练习”,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因此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完成这些“前置性练习”后,也在无形中学习了“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内容,从而达到以不教而教之。
2. 探究式学习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既然这样,我们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通过其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探究空间,唤醒其沉睡的潜能,让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同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毕竟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课题中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我只准备好仪器,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探究学习。一节课下来虽然有些吵,感觉有些乱,但每个学生都很喜欢上化学,感觉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题时,我给出一些药品,学生自己会根据学过的有关CO2生成的化学方程式,自己去探究验证应选择哪些药品。对于装置,我也给出一些装置,学生则可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实验室制O2装置选择来思考、组装仪器。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探究下更深刻的知道实验室制CO2的药品,掌握如何选择装置,同时也培养了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长处和短处,应该让孩子们在小组中求得互动,在互动中达到互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展。在分组的过程中,我遵循以好生带动差生的原则,在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一个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一个差生,一个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做为组长。进行小组培训,明确小组长的职能,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合作方法等。在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后,一起互相讨论,从中分析实现现象的原因,或失败的原因,或从中得出的结论。这样在小组里,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信任,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无拘无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体验分享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并合力解决各种难题和问题,有效培养了他们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与习惯。而且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学得更好,使传统意义的“差生”进步更快,从而有效地拉近了优生和“慢生”的距离,使教育实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4. 学以致用
生本教育理论注重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一种熟悉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有许多化学知识都是来自生活,我们将所学的化学知识用于解释生活现象,这样不但加固知识,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学习了“铁生锈的条件”后,就可以让学生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思考如何防止我们的自行车生锈。在我们学习了“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报火警”“如果自己一旦被火困时,应如何实施自救”等。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