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2009-11-24罗群英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意识活动

罗群英

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与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在课堂创设生活情景,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减的估算”时,我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景: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篮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样体育器材大约要用多少钱?100元钱够吗?这样一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中大量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和一些抽象的内容,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景,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的信念.

二、结合新知教学,组织实际作业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素质之一,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新知教学,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际作业,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我安排学生测量数学教材的面积,测量卡片和游泳池的面积,让学生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学生既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意识.

三、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的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以后,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学做小小营业员”活动;教学“认识图形”的知识后,开展“看看谁的手最巧”活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后,开展“数学号码的应用”活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开展“生活中的面积计算”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具备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课外实践,拓宽应用渠道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所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践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意识活动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