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需符合学生实际

2009-11-24张文寿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经验创设儿童

张文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表现为“理解”与“获取”,更多地,它体现为“建构”与“理解”的制定.因此,“如何把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之获得明确的意义”就成为学习的重要内涵.因而,情境创设在接近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情境创设的不当,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如过于华丽的情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没有思维的深度会让数学课成为生活常识课;故事情景太复杂会成为一节故事课,因此,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需符合学生的实际.

一、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亦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要利用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知识基础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熟悉的、常见的,进而引起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老师昨天布置大家到商场调查和记录一些商品的价格,做好了没有?”把学生记录的商品价格有选择性地出示在黑板上:一支钢笔13.50元;一件上衣150.00元;一个笔盒5.20元.“在这些商品的价格中,如果去掉小数末尾的0,它们的价格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就会好奇地讨论开,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这时学生对价格会不会发生变化产生了兴趣,教师再因势诱导展开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好.

二、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真实性

数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同时,真实的问题情境又能让儿童更好地理解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是什么,有助于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从儿童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与儿童生活皆密切相关的素材,有区别地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

例如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设计与儿童直接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班级组织春游,有98名同学参加,每张门票5元,带500元钱够不够?”再如“到了河边,有17个同学想去划船,每只船最多坐4人,要租几条船?你打算怎样安排?”学生对这些问题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问题中所求的已经不是往常的一个具体有“多少”,而是一个平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和思考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帮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真实体验,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关切感.

三、创设操作情境,营造乐学氛围

我校在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实践”课题研究过程中,清楚认识到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活跃思维,促进学生认识发展.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认知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线与角”平行知识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纸折一些小物品后,再让学生将纸打开,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纸张的折痕,找出一些折痕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描述,最后才作出归纳和总结平行线的特点.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学生们亲身发现了新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开拓了思路,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经验创设儿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留守儿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