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课件制作
2009-11-24邵春英
邵春英
1 前言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知识比较抽象。为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感性认识,笔者用Flash软件制作“三角形内角和”课件进行教学,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打开Flash软件,新建一个Flash文档,执行“插入”→“场景”命令2次,插入2个场景,共3个场景。在场景1中设置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各个角度的动画;在场景2中设置分割三角形后再将3个内角拼合成平角的动画;在场景3中放置练习题。
2 制作元件
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用“椭圆工具”“线条工具”等绘制图1所示的“量角器”图形元件。再新建一个“测内角”的影片剪辑元件,在该元件的编辑窗口,在图层1绘制一个内角分别为50°、60°、70°的三角形,将该图层的时间轴延长到第200帧;将“库”中的“量角器”拖放到图层2的第1帧,在第1~50帧创建测量角A的运动渐变动画。同样方法,在图层3的第51~100帧创建测量角B的运动渐变动画;在图层4的第101~150帧创建测量角C的运动渐变动画;在第151~200帧显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测量结果。
上互联网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打开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课本标签,找到“三角形内角和”页面,用“红蜻蜓抓图精灵”软件,抓取该页面图片并保存。在场景1中,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命令,将刚保存的图片导入到舞台。选中该图片,按Ctrl+B组合键,将图片打散,选择“套索工具”的“魔术棒”删除图片的背景色;利用“套索工具”的“多边形”选项,选择所需要的人物或卡通图片并将其转化为“学生”“卡通”图形元件。
在场景2中绘制一个半透明的三角形,用“直线工具”将其随意分割为3部分,分别选中每一部分,在其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转化为“元件”命令,将它们转化为“∠1”“∠2”“∠3”3个图形元件。再新建一个“拼内角”的影片剪辑元件,在该元件的编辑窗口,将“库”中的“∠1”“∠2”“∠3”3个图形元件分别置于图层1、2、3中的第1帧,让它们组成一个三角形。在各图层的第20、40帧插入关键帧,调整第40帧中∠2、∠3的位置,使三者分离;分别在图层2、3的第20~40帧创建补间动画;在图层2的第70帧插入关键帧,将∠2拼接到∠1的一侧;在图层2的第40~70帧创建补间动画;在图层3的第70、90帧插入关键帧,调整第90帧∠3的位置,将其拼接到∠2的一侧(使三者拼为一个平角);在图层3的第70~90帧创建补间动画;在图层4的第90帧放入一个学生图片元件,用“文本工具”输入文字“哇!拼出了一个平角”;在图层5的第100帧放入一个卡通图片元件,用“文本工具”输入文字“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动作”面板中为该帧添加“stop();”代码。
3 制作场景
在“场景1”中,插入2个图层,自下而上命名为“文字”“动画”“按钮”;在“文字”图层的第1帧输入标题和说明文字,在第220帧插入关键帧,在“动作”面板中为该帧添加“stop();”代码;在“动画”图层的第20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单击第20帧,将“库”中的“测内角”影片剪辑元件拖放到舞台。打开“公用库”,选择2个按钮并将其置于“按钮”图层的第1帧,分别为其添加“播放”“下一页”说明文字及动作代码。
“场景2”的布局与“场景1”的基本一致,只是时间轴只使用了15帧,在“文字”图层的第1帧输入标题和说明文字,在各图层的第15帧插入帧。在“动画”图层的第10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单击第10帧,将“库”中的“拼内角”影片剪辑元件拖放到舞台,在“动作”面板中为该帧添加“stop();”代码。将“场景1”的按钮复制、粘贴到“场景2”的“按钮”图层的第1帧。
在“场景3”的第1帧输入练习题的内容,从“库”拖出“学生”和“卡通”图形元件,以增强趣味性。在“动作”面板中为该帧添加“stop();”代码。
保存文件,预览课件播放效果,各场景效果如图2所示。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亮甲店镇亮甲店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