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
2009-11-24薛凡林
薛凡林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能借助艺术形象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修养。同时,美育又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进行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有较高的思想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这些作品的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利用这些美育教材,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水平,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品读,不仅对书中的要义能快速领会,更是一种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是书面语言,当学生受语言文字的限制时,对课文艺术美的感受就会大打折扣。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富有魅力的范读,可以更好地再现作品的神韵美,让学生借助听觉形象步入文章意境,舒心畅怀地接受美育;而学生通过朗读,不仅能理解文章的意境,还能提高语言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或激昂,或肃然,或悲壮,或委婉,引导学生进入“无我境地”。这样,不仅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感知美,热爱美,而且也会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较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形象和画面,能通过视听教学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感其情,效果自然不同。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艺术形象变得更加鲜明直观,既能使语文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大大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教学中,学生读课文的方式很多,朗读、默读、速读;个人品读、齐读、范读……无论用什么方式来读,读熟了,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书中语言的美、韵律的美、结构的美,等等,自然能有所感悟。但是,要进行审美体验,课堂上最忌讳的应该是速读和齐读。因为速读只是让学生浏览一下文章,了解一下文章的大概,这是很难体味到美文美句所带来的美感的;齐读,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能体会到韵律的美,但是美文美句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品质、精神的美却难以体会。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体裁的文章都含有情感,让学生自己自由去读,反复品味,才能用心读出美文美句中的喜悦、气势、悲伤、气愤,品出平凡、伟大、坚强、固执,心灵受到洗涤、净化。学生只要能够读出情感,品出味道,心灵受到震撼,那就是真正地受到美育。
2 写作
让学生结合课堂的典范课文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写篇小作文、写小片段、写段评论性文字、写读后感;也可以仿写一下美文、美段、美句。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审美情感。比如《山水对话》一文中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写,简洁而清新,优雅而明丽。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或者段落,并仿写一下,学生的审美热情立即被激发开来,仿写的兴趣盎然。这样的审美教育方式,教学中可以随时运用。
3 绘画
3.1 粗线条勾勒所谓粗线条勾勒,是指课堂上,教师用简笔画、漫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审美过程。《明湖居听书》一课,有对白妞演唱技艺的描写,即使让学生反复品读,即使反复讲通感和比喻的修辞,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感受到白妞声音的美妙。此时,让学生动笔画一画,画出傲来峰(“峭壁千仞,上与天通”,对应上文的“又高一层”)、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对应“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超”)、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也对应“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超”),那么,学生在画山峰的同时,也真正体会到白妞演唱技艺的高超。学生在简单勾勒中把心中丰满的人物形象、完美的意境诉之于画,诉之于这简单的粗线条勾勒,正是完成审美教育的过程。
3.2 简单的示意图这是教师常常用到的一种审美形式。有些小说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也有些文章的结构复杂难理,教师用简单的示意图,比如列个提纲,画个结构图,弄个表格等,就能很快理清脉络,表现出小说情节的曲折美。
总之,多年来的实践探索证明,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广大的语文教师,只要能重视语文的审美教学,把美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学生便会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美育教育便会在课堂上绽放出它的灿烂光彩!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金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