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
2009-11-24刘永胜
刘永胜
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新教材,正确认识新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
1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智力因素相比,创造力受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更大。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就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产生于好奇,好奇心是一种“潜能”,是探究新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物理来源于生活,教师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中处处也有生活的道理。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多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如讲“光的直线传播”时讲述“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另外,教师也可以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是一门从科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可以向学生展示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许多真实的、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结果的探究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求知的需要。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创新意识。学生由于长时间在传统的强制性方式方法下接受教育和学习,形成一种压抑的课堂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个性受到影响,求异、求变的意识受到压抑,表现出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不想也不敢怀疑。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逐步把“敢为天下先”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品质中去。
2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居多,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时常遭遇现实的挑战,是因为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怕学生学不会,考不好,以为只有自己讲得多,强调得充分,才能让他们记得牢,经得住考试。过分看重结果,往往会让课堂只有知识,没有思想。没有思考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能真正觉醒。因此,教师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结果上,更不该越俎代庖。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明察他们的学习感情状态,给他们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发现,积极思索,大胆质疑,深入研讨,理性辨析,让他们在获取方法、感悟技巧时养成批判精神,形成创新思维。
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物理课堂教学。首先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观念。以自愿为原则,建立以组为单位的物理团队,依据学生能力强弱进行均匀搭配,通过小组成员间、各团队间“竞争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实践中的某些任务,以竞争为催化剂,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增强合作意识。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了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和热点问题,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从而将学生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求知自觉性和思维能动性尽情彰显,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加强物理习题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目前,在学生中表现出创造力的常常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则习惯于单纯地吸收、记忆、理解教材所规定的知识。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天赋素质的差异所决定的,而是长期以来所受到的教育及生活环境的影响的结果,即定式思维。虽然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但它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容易使学生受到束缚。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创造力可由训练而获得提高;一个智力平庸的人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激励不断增强意识,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从而在学习上取得飞速的进步。因此,物理习题教学应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后,可让学生思考:其容器中盛了一定量的水,水面浮着一块冰,1)冰融化后水面怎样变化?2)若往水中加足够的盐,冰露出水面的体积怎样变化?3)冰溶解于盐水中,液面怎样变化?这样层层深入和多向发散,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向多样灵活发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习题教学应采用些灵活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使创新精神得到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努力探索,勇于革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作一定能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夏官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