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PBL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2009-11-24王小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6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教学模式

王小林

摘要 PBL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目前广泛用于大学医学教育,但对于其在中学教育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尝试探讨在高中教学中引入PBL模式,并对此模式如何实施开展进行详细阐述。同时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提出几点应用PBL教学模式时尚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高中教学

作为基本教育的最高阶段,高中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而备受社会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高中教育从原来单纯的应试教学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较突出的就是教学手段的落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并已在大学医学教育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尝试探讨在高中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1 现有高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创新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高中教学历经革新,在教学内容、形式上不断完善,但有一点未变,就是考核手段仍以卷面分数为主。分数成了学生的生命线,一切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分数,知识成了考试的附庸,而不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被迫强记课本上的知识,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思考及创新,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在这种拼分数的背景下,学生之间只有竞争,团队合作意识无从体现,局限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1.2 教师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的落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仍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大纲要求为重点,系统性讲授课本。要求学生严守课堂纪律,维持教师的绝对权威,把自己当作容器,不管有用没用,是对是错,教多少装多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全以教师为主体,缺少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形成了“老师教,学生听,听完背,背完考,考完忘”的恶性循环。在教学手段上,尽管近年来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甚至网络教育,但普及率并不高,很大程度上内容单调,流于形式,有时候仅仅起到了一些“装饰”作用,其优越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另外,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有了教学实验室,但实验开出率不高,实验照本宣科缺乏创新,甚至很多实验室已成为摆设,教师无心教,学生无心学,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

2 PBL教学模式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首先提出,随后应用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教育,经过40年的探索和实践,该方法已扩展到多个教学领域并得到许多国际机构的认可。与传统教学方法最根本的不同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性、开放式、研究探索式学习,该模式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并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其特点就是首先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或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初步方案,课后以问题为基本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信息去获取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并且能够进一步整合、分析这些知识点去解决问题。随后回到课堂,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一步从逻辑分析上加以认识、讨论和修正,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

3 PBL模式如何应用于高中教学

3.1 教师问题设计作为PBL教学模式的第一步,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甚至可决定PBL教学模式的成败。一个好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因此,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以大纲要求为核心,以学生掌握知识点为目的。在中学阶段,学生仍以掌握基础知识点为主,同时还要应付一些必不可少的考试,因此,问题设计时尽量围绕大纲,避免一些深、涩、偏的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2)问题要具有真实性,并在一定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未来工作实际具有相关性,在提出问题时,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的问题,激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问题的系统性。问题中引发的概念,包含的知识点应该具有整体性和相关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4)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问题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不能简单的套用已有的解决方法,要综合多个知识和概念来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讨论,锻炼学生层层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更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

5)问题的开放性。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同时,问题的答案也不具有唯一性。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得到相同、相似或相反的答案,进而引起广泛的讨论,强化知识的掌握。

3.2 学生实践问题提出后,就进入了实践解决问题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必须是主体,教师只给予引导性的帮助。首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让每个学生根据既有知识水平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针对这些方案进行全班讨论,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且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以这几个方案为基础组织若干行动小组,让同学自由参加。然后,每个小组以各自的方案为出发点,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去查资料,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并加以分析讨论,完善先前提出的方案。在下次的课堂上,要求每个小组提供方案报告,并由一人主讲,小组其他成员可随时补充发言。

在这个环节有3个要求:1)要有一个开放、活跃的课堂,学生可以自由的讨论和发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中;2)教师也必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适时地给予一些指导性建议;3)要求学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网络设施等,以便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相关知识信息。

3.3 自我评价在每个小组提出各自经过完善的方案后,可进入自我评价的环节。自我评价有以下几方面内容:方案的点评、小组自我评价和个人总结。通过点评本组及其他组的方案,发现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更全面的掌握到相关知识;小组评价即对本组在活动中的分工、合作等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以提高小组凝聚力;同时对个人在此活动中的表现做一个总结,找出差距,进一步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3.4 教师点评学生自我评价后,教师可在方案及小组活动这两方面进一步点评。总结各个方案及小组的优缺点,提供自己的优化意见。同时,对问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串讲,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最后,可以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期末的考核上加分,这样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PBL教学能顺利实施。

4 PBL教学模式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模式优势明显,实践表明PBL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加强书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的结合。同时,PBL教学中小组讨论形式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现有国情,全面深入的实施PBL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体现在:1)学生长期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自主学习、发现知识、综合分析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上不能合理支配课余时间,使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2)缺乏大量既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又有足够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教师;3)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各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一些学校尚不具备开展PBL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加及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PBL教学模式将在我国进一步的开展,结合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我国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传来.中学生物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 报:职业教育版,2009(1):128-129

[2]杨艳妮.PBL在医学物理教学学中的 应用[J].陕西教育,2009(7):207-208

[3]杜远洋.试论PBL教学模式的问题 设计[J].广西教育,2009(4):96-97

[4]唐亚平.论PBL教学法中问题的设计 [J].中国医药导报,2007,27(9):144

[5]罗心静,莫选荣.PBL模式在生物 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1):74-75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