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课件之我见

2009-11-24叶志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6期
关键词:实用实效

叶志军

摘要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应求实效不求时尚、求能力不求便利、求实用不求花哨、求交互不求播放、求共享不求独用,要预见并减低不恰当的设计带来的负面效应,让多媒体课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实效;实用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抽象、深奥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多媒体课件在公开课、评优课上的使用已成“规矩”,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日益增多,但是许多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却很多,比如背景画面复杂,令人眼花缭乱;教师按错一个按钮就必须从头再来;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意图回答,课件却依然按照事先准备的顺序出现;一个课件只能按照一种教学设计上课……

笔者结合平时制作及所见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提出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求实效不求时尚

随着多媒体设备进入教室,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越来越方便,但相关的课件相当匮乏,因此,各校投入许多人力、财力开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培训,学习Authorware、Flash等功能比较强大的多媒体制作软件,但真正掌握这些软件,对许多一线教师来讲并不轻松。笔者认为,一般的课件可以用Office中的PowerPoint来做。PowerPoint的操作极其简便,系统提供的模板和各种提示让使用者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开发出一个生动美观的多媒体课件。对一般教师来讲,之前都学过这一软件的使用,学校只需搞几次专题培训,学习一些超链接、动画效果设计等,教师就会掌握;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内容,可请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较高的教师用功能强大的Autho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完成。

因此,笔者认为,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尽量选用大多数教师懂的软件,这样便于课件的推广、普及,讲求课件的实效性。

二、求能力不求便利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关键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学生原来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范围之内。这是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

当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课件把教材内容直接搬上银幕,充当了电子图书的角色,把那些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的东西,甚至包括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都用计算机来呈现。这样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了,将会剥夺学生思维的权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

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符合启发性原则,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求实用不求花哨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突破时控界限等优点,所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益处。然而,目前许多课件过于花哨,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烘托课堂的氛围,一些教师绞尽脑汁地在课件中插入一些色彩鲜艳但与教学内容不相及的图片、动画,同时不断改变文字或图片的进入方式,而且还伴有声音。表面上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由于繁多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令人目不暇接,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无法认真关注和深入思考课件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这样,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不少多媒体课件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搬到多媒体课件上体现,包括课本插图、录音、录像、练习、板书、作业布置等。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是不能以计算机代替一切的,黑板板书、挂图、学具等作为传统的教学辅助用品,在教学效果上它们具有难以摸杀的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任何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包括目前最先进的多媒体课件)都只能对教学活动起辅助作用,不能主宰课堂,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许多专家、学者也曾提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讲求课件的实用性,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有时穿插几幅图片、一段动画就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求交互不求播放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有些教师怕操作过程中失误,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

成为“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的既定流程上来。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在一个设计好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里获取信息的过程,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切实参与了各项学习活动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会随时冒出一些精彩的思维火花。因此,在课件的制作时必须注意交互性。交互性包括教师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性(多媒体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能灵活控制计算机的进程,能随时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来决定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教师应充分应用启发式教学,随时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反馈情况,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时沟通,避免新的满堂灌)。

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求共享不求独用

有些课件的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显示其课件“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此花很多的时间来制作课件。这样的课件耗时多、效益低,难以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资源,无疑是智力与财力的双重浪费,这与当前的课件设计本身的“交互性”不符。

作为一线教师,既要钻研教材、查找资料,又要设计课件,往往会顾此失彼。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善于利用共享资源,懂得合作、分工,并能根据各自的要求对资源加以组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重复的劳动,提高效率。所以应该开发一些交互式“课件碎片”的积件,积件制作的着眼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个知识点,即把教学内容的每一个个知识点制作为一个独立的小课件。这样,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积件库调用自己所需的,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快速完成一堂课的课件制作。这需要教育技术、教育科研人员、各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共同研究,分工协作,逐步建设一个科学、实用和高效的教学资源库。

总之,一个优秀的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设计时要突出、强化教学重点;要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要创设学习情景、引发学习动机;要显示过程、形成表象;不能让教学为多媒体课件服务,围着课件转,沦为点击鼠标的机器、课件的讲解员,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让多媒体课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治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其软件设计.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钟玉琢.多媒体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猜你喜欢

实用实效
自制教具创新理念与设计研究
论徽派建筑元素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英语课堂实效
中职数学切实为就业做好铺垫
应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思考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