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建”培育新一代技能型、知识型人才
2009-11-24吴钰亭
吴钰亭
潘东标副研究员,曾任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副书记,现任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校长、院长。
主持了南京市十大招标课题《南京市现代教育技术普及与应用》研究,课题获南京市第二届科研成果特别奖,撰写的结题报告,编入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跨越与创新》一书。主编和参编的《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少年网上作文》分别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2005年起,任南京市外经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就业与创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第二届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建筑类专业组组长,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电子协作委员会理事长。
在刚结束的2009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作为江苏省8个代表队之一的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了5金1银的好成绩。就职业学校如何进行信息化教育的问题,校长潘东标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据校长潘东标介绍,校园里有很多设备都是本校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如学校门口的公告栏电子屏幕等,体现了学校“重实践,重技能”的办学理念。
记者:学校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办学宗旨是什么?是如何具体实施的?
潘东标: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双元制”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重实践、重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是江苏省首批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首批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国家级实训基地项目学校;全国首批“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实验学校。
多年来,学校推行并内化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江苏省首批课程改革实验点。我们努力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并与企业联合办学进行各类“订单式”培养,举办“博西华”、“环强”等班。此外,我们还率先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学生毕业考试合格后,可取得德国手工业行会“HWK”证书和市劳动局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逐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记者:相比同类院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是什么?
潘东标:我校是全国第一个推行并内化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学校,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20多年来,我们一直与国际接轨,秉承职业教育理念、紧密实行校企合作,来培养市场和企业所需的一线技术员工。学校有80多个实训基地,实践课的比例超过50%,理论和实践切切实实做到了1:1。其中,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援助学校基金的70%投入到环境艺术工程系的实验实训基地,使得该实验实训基地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记者:信息技术是怎样做到推动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潘东标:我们的学生培养的定位是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是信息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学校必须要与国际化相适应,成为一所开放型的院校,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信息环境。
在建立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我一直推行的是“六建”模式。一是建脑,从一把手校长到分管领导再到教师,都必须有这种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信息时代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老师不再是权威。二是建网,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校园网络环境。三是建库,要建设一个有自己职业教育特色的资源库,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与一些精品课程连接起来。四是建队伍,让广大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不能光会使用电脑和网络,还要懂整合之道,要把信息化的技术有效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五是建制度,在数字校园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需的规章制度都必须完备。六是建模式,建立一所具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记者:学校的教师队伍怎样?您是如何建设的?
潘东标: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80人。其中副教授22人、高级讲师6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70人,占专任教师35%,有近百人次曾赴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我校教师队伍中有获得德国“师傅证书”的老教师,也有一大批拥有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注册的造价师、结构师、监理师、电子商务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占90%。
在建设教师队伍方面,我更看重的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职业学校的教师很辛苦,都需要是“双师”。在“双师”教师培养当中,我们更多地将信息化的培养融入里面,既要获得教授、副教授、讲师、助讲这样的职称,又要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的职称,如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等。国家一级建造师、造价师、会计师等必须有双重身份才能上岗,虽然教师们都很辛苦,但是我一直都这样严格要求,并引导教师如何通过信息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记者:通过信息化教学,学生们有一些什么样的感想和体会?
潘东标: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理论模式,采用项目课程来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特别是他们自身成就感得到满足。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对课程的改革,将难学的理论课融入实践,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另外,推荐他们去参加一些比赛和展会,树立他们的信心,为以后走上社会做准备。
记者: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
潘东标: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使职业教育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所以,在整体设计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不能像基础教育那样,比较完整、系统地设计信息化的学习,职业教育要注重以实际操作为主,在职业教育信息化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记者:您对贵校今后的信息化教学有怎样的期许?
潘东标: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信息化是一个新的领域,正孕育着无限生机。在特定的培养人才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的实现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南京高职校正推进“信息化、国际化、均衡化、多元化”为内涵的整体建设,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具有“三创”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高职化、有特色、第一流的职教名校,谱写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