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创业的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2009-11-24吴佳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创业高职生就业

[摘要]本文通过对十七大鼓励创业政策和当前高职就业途径说起,分析了高职生创业现状和创业的意义,以此论证高职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创业

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有很多,社会方方面面也在针对性的进行探讨,提出的解决性方案也有很多,比较集中的有诸如政府要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重要目标,加快社会、经济转型改革的步伐,完善促进就业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岗位;需要提高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认识,增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的心理承受的准备,形成良好的社会主流舆论环境;完善高校就业信息网络,规范高校毕业生专门化就业市场等等。 但是这些解决方案都存在一个时间性的问题,政府进行经济转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相关因素运行控制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还是会成为人们长期关注的对象。

一、学生创业教育不够成熟的原因

一是高职生就业属于生产第一线,这几年比较顺利,进行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已经足够。我国这几年GDP生产总值基本上固定在8%左右,高职生适合的岗位比较多。 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毕业时不仅要拿到毕业证书,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生大都掌握了一门熟练的技术,相对于广大的就业力来说,他们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这也使得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不到创业的问题。

二是高职生自身核心竞争力比起研究生、本科生来说有比较大的差距,人们对高职生创业持保留态度。高职生当初高考的分数比起本科生来说,存在着质的差别,这也自然在人们形成一种思维习惯,高职生的学习能力比不上本科生,自然核心竞争力也是比较弱的。 而现在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高职生的出路就是作为生产第一线工人,很看重高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身体素质,而对其他则表现出忽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高职生创业自然是持保留态度。

三是中国人本身的稳定的心态,不愿意进行创业。创业不是市场发展不需要,也不是自由的市场发展无法产生,而是人们对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没有相关机构和足够政策的支撑,人们不愿意冒险。 创业在很多人的心态中,盈利要经过一个非常长的时期,还必须有比较好的机会、资金做支撑,属于一种风险性投资,同时它也是对人们心理承受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考验。 高职生创业,需要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但一般认为,高职生职业经验的缺失以及求稳的心态使得家庭并不支持高职生创业。

二、高职生创业意义所在

一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浪潮兴起的教育,是择业观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创业教育是“开创自己事业”的教育,已经作为一种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必须将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构建我们的教育模式,这将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的基本目标,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二是高职生创业是拓展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之一。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阶段。截止到2007年,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49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0万人,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8.23%,同期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基本维持在900万个,毕业生人数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相比较,分别占16.1%和55%。 这意味着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的半数,毕业生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 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就业层面出现扩大、下移和分化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要在“大众化”的相对低的岗位层面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竞争扩大,在这种竞争中,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首先,高职院校毕业生本就是面对生产第一线培养出来的,在校培养模式让毕业生能快速适应生产线需要,适应速度快、动手能力比较强是高职生的特点,再加上对薪资要求比较低,高职生比起本科生、社会闲置人员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而劣势也是比较明显的,伴随着本科生就业层面的下移,本科生的薪资也有逐步下移趋势,在同样薪水面前,用人单位对本科生、高职生的取舍就有偏向的一面。 另外,我国每年需要安置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复转军人、下岗失业工人、城镇新增劳动力总计约2400万人,社会当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新增+自然减员)约1100万个,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竞争将更加艰巨。 而学生自己创业,则不用与他人竞争岗位,而且能够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是拓展就业渠道的一种有效办法。

三是高职生创业能够利于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出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入社会化阶段,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 从国家角度来说,十七大有一个重要议程就是实现和谐和民生,2010年我国大学学龄人口(18-22岁)约为11766万人,毛入学率如果达到25-28%,高职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所占比例为70%,高职生数量约达到(2941.5-3294.5万人)70%,这样到2010年比2000年增加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为3600万人以上,接近4000万,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约占70%。

从社会角度来看,我国实行的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具体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的是“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 这两者都是以市场为基本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即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劳动力配置方式。 伴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方面本科生比高职生更有优势,高职毕业生有可能会大量出现体制外就业的现象,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高职生创业教育在高职生就业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高职生认识当前的就业现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且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自主创业的能力,为谋业做准备。

作者简介:吴佳伟,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创业高职生就业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