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柳州方言中尖团音情况调查

2009-11-24唐薇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摘 要] 社会在不断进步,柳州方言的语音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青年一代的柳州话尖团音的调查,展示了当代柳州方言尖团合流的概貌,说明柳州方言分尖团的大形势正在被尖团合流慢慢地“侵蚀”,并且简要分析了影响当代柳州方言尖团合流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 柳州方言;尖团音;团音化

尖团音,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古代精[ts]、清[tsh]、从[dz]、心[s]、邪[z]五个声母,跟[i]、[y]或以[i]、[y]起头的韵母相拼而成的音节,如“精”[tsi]、“清”[tshi]、“星”[si];团音指古代见[k]、溪[kh]、群[g]、晓[h]、匣[%]五个声母,跟[i]、[y]或以[i]、[y]起头的韵母相拼而成的音节,如“经”[ki]、“轻”[khi]、“兴”[hi]。

柳州方言是区分尖团的,古见溪晓三母在今细音前读[k,kh,h],古精清心三母在今细音前念[ts,tsh,s],所以在柳州方言中精≠经,千≠牵,西≠希。但是逐渐地尖团差别的现象在柳州方言中已经不那么明显了。能够完全正确地严格区分尖团者越来越少,尖团的混杂合流已是大势所趋。即便是五十岁上下的人,很多已不能很有把握地正确区分尖团。而且其中一部分人口中的尖团音在听感上的差别己不那么显著,这是因其尖音的发音部位微微靠近舌面前,舌位上抬,音值似乎介于[t,th,]和原来的[ts, tsh,s]之间,在语流中若不仔细辨听,极易让人忽略其尖音性质。

语音是不断发展变化,柳州方言中的尖团音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团音即古见组字(见[k]、溪[kh]、群[g]、晓[h]、匣[%]五个声母)在跟[i]、[y]或以[i]、[y]起头的韵母相拼而成的音节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团音化(声母由原来的[k]、[kh]、[h]转变现在[t]、[th]、[]),而尖音却出现了团音化的趋势。在尖音团音化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尖音已经完成了团音化,小部分的尖音也只是在语流中表现得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尖音尚处于过渡时期,由此就出现了尖团混乱的现象。在调查中,我们将这一现象分为三种类型:

1、由尖音变成团音的,这类属于极少数,但是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被读成团音。如:“祭”念成[ki]、“趋”读成[ky],“俏”念成[kiao],“捷”念成[ki],“祭”原属精母字,应读成[ts]或[t],“趋”“俏”原属清母字,应读成[tsh]或[th],“捷”原属从母字,应念成[ts]或[t]但是现在完全转成了团音字,念[k]。

2、在尖音和团音之间摇摆不定的,有人将其读成尖音,有人将其归为团音。

在不同的词语组合中呈现出尖团两种语音形式。例如:“济”在词组“济公”和“救济”中发音就有所区别,一个读[ki],一个读[ti]。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将”“雀”“即”“嚼”等字中。它们都是在尖团音中飘忽不定,使得人们对它的使用也出现了不确定性。

考察这一现象,我们认为,由于人们并未有科学的尖团音的概念,而只是单纯的依靠语感来读,再加上受到普通话已经尖团合流的影响,而且在柳州方言中团音又较强势的保留着,所以在人们的口语中就出现了尖团并存且使用混乱的现象。例如:“箭”与“剑”,老派柳州话就能分清楚,它们一个是属于精组字(箭),一个是属于见组字(剑),但是年轻一代就不能将它们区分,有些人统一读[tsi],有些人统一读成[ki],甚至还有些人将它们弄反的,箭读[[ki],剑读[tsi]。这种现象只是尖团合流的一个过程,并且它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认为对于柳州方言尖团变化情况的起因可能既有语言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即非语言的。

古精组细音字的腭化现象,这是语言内部按照经济原则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腭化的产生,与汉语中古以后的韵母特别是介音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中古以后,汉语的韵母增加了[i][y]两个介音。因为[ts][tsh][s]发音的部位比较靠前,是舌尖元音,而[i][y]是舌面元音,二者拼合在一起,为了便于协调发展,[ts][tsh][s]就受[i][y]的影响使发音的部位靠后,变成舌面前的[t][th][]。精组细音字的腭化是语音发展的共同规律,官话如此,柳州方言亦是如此,只不过官话比柳州话演变得更快些。

1、文白异读的影响。字音有文读和白读的区别,这在南方方言中是很常见的。一般文读音又称“读书音”,白读音又称为“说话音”。一般而言,我们运用柳州方言的日常交流自然是用说话音,但是有些较接近书面语的词或是较晚近产生的新词,我们也都只有文读音一种读法,并未对其进行地方化改造。而且由于北方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词汇和现代普通话词汇越来越多地渗入方言口语中,文读音在方言中的分布范围和出现频率,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大为提高,这在柳州方言区自然也不例外。而对于书面常用字,我们可能在潜意识里会用普通话来“正音”,使原来的尖音团音化。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书面语词,由于带有较强的书面性,就有很可能被拿来不自觉地于普通话发音比对,因而其中的尖音字在青年中已经普遍团音化了。

2、年龄的差异也是造成语音发音差异的原因,不同年龄层次的语音都有其特点,且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年龄层次大致可分为两层或两派,即六十岁以上的老派和三十岁以下的新派,而中年人常常介乎二者之间。老派方言的特点是保守稳定的,新派的特点是有较多的新产生的成分,同时扬弃某些老派的特点。新派柳州方言主要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而从心理上看,操新派口音的年轻一代觉得老派口音很土,且有些庸俗,所以他们会自觉地放弃老派口音,向社会“威望”较高的普通话靠拢。

3、普通话的推广是影响柳州话尖团合流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年轻人的发音正是参照普通话而来的。近年来柳州方言的尖团音,是因为受普通话的影响大大加速了其合流的进程。在调查的古精组163个常用字中,完成合流的共148个字,已经占到了总数的90%左右。这类字音变后的声母与相应的普通话读音声母基本相同。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人员交流频繁,全国大力推行普通话,自此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深受普通话语音熏染,一般在幼儿园时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些甚至普通话与柳州方言的习得过程基本同步。这就导致柳州话语音模仿普通话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与普通话趋同的语音大量盛行于青年学生中间,可以预计,这一趋势以后还将日益加强。

参考文献:

[1]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4.

[3]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唐薇薇(1983—),女,广西柳州人,广西民族大学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