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教与日本社会

2009-11-24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神道古代文学道教

蔡 荷

[摘要]创立于东汉时期的、我国的传统宗教道教于东汉末年自民间渠道流入日本,至隋唐时代开始深入日本皇宫、影响日本政局,并于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一度处于鼎盛状态。道教进入日本后其教义、道术和祭礼等为日本固有宗教神道所吸收、借鉴,道教用语为日本朝廷采纳,道教的医术为日本医学界全盘吸收,道教的星辰与方位信仰至今左右着日本国民的生活,其神秘的宗教色彩更以华美的姿态点缀于日本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中。

[关键词]道教;神道;方位信仰;古代文学

东汉时期,道教的第一部理论经典《太平经》的问世标志着道教的成立。道教吸收了远古时代的万神信仰与民间巫术、《山海经》的神仙传说以及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发展了老庄哲学特别是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养生之道,继承了先秦以来术士方士的修炼成果,承传了古代华夏的传统礼乐文明。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主要思想中,包含了神秘的气化学说、三名同心的调和论、阴阳五行灾异说、天人相通的神仙系统等,其中阴阳五行为其核心教义。

道教最早传入日本的时间边际模糊。道教传入日本之前,早有术士方士移居日本。日本现存有数处徐福墓——徐福便是秦末有名的方士。据说大陆先民移居日本的第一次浪潮发生在东汉末年、日本的应神朝时期[1],其时道教已经成立。6世纪时,大和朝廷与百济结盟,被称做“渡来人”的大陆移民将制铁、养蚕、水利灌溉、历法、医学等大陆(中国)先进文化带到日本,当时的历法和医学与道教已有深厚的关系。而道教受到日本朝廷的重视,则与遣隋使遣唐使有关。大王改称天皇是在推古朝(592——628)派出遣隋使之后。李唐王室对道教的尊崇,加上遣唐使的活动使道教在日本皇宫的影响迅速扩大。天武天皇时代(672——686)颁布的“八色姓”制度即是一例。

道教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社会影响巨大。由于先期渡来的术士方士的活动,致使道术一经传入便压倒了原始神道素朴的占卜。平安时代中期,从阴阳五行说中产生了日本特有的阴阳道,典型的代表人物有贺茂、安倍两家。平安时代后期,(道术)上升为最高的占卜与巫术[2]。即使今日,道教的星辰与方位信仰在日本依然普遍,吸收了道术的占卜亦很流行。诸如「土公」、「三隣亡」等。「土公」是守护土地的神灵,「土公」的方位是“春灶、夏门、秋井、冬庭”,不可冲撞犯忌[3]。「三隣亡」是建筑行业最忌讳的日子,这一天切不可破土动工。平安时代的汉学家菅原道真自中世(1192——1603)以来作为文曲星受到礼敬。千百年来,道教已经根植于日本文化的土壤,构成了日本本土文化的一部分。日本民族对于道教的吸收与发扬一方面由于日本固有宗教神道教的多神信仰,与道教的思想源流如出一辙;其次因为道教的各种道术、医术,在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频繁、文明的开启晚于大陆的古代日本,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往往表现出劣势的前提下,对于人类生活的帮助具有无可替代的

积极意义。

一、道教与神道

1、道教的阴阳观与日本肇国神话。道教的神仙系统中,有“男仙之首东王公、女仙之首西王母”之说。据说东王公由先天阳气凝结而成、西王母由先天阴气凝结而成。日本记纪神话的造化五神中,紧跟在天之御中主神之后的高御产巢日神和神产巢日神,也是男女配偶神。与天皇家族“一脉相承”的天神七代,前三代国常立尊、国狭槌尊、丰斟渟尊都是男神,第四至七代亦为配偶神。第七代配偶神伊弉诺尊和伊弉册尊生出日神即天照大神——日本皇室的祖先神及日本国的最高神。可以说,记纪神话中的宇宙本体论思想是在吸收道教阴阳观的基础上成立的。

2、道教的神仙思想与神道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神道的核心内容。日本的祖先崇拜个性鲜明——先人离世后经过一定年月的供养(分别为33年、49年和50年)即可完成人格化向神格化的转换。考古史料证明,日本在进入农耕社会(前3世纪)之前,尚没有出现祖先崇拜[4]。换言之,祖先崇拜是伴随农耕社会中私有财产的现象出现的。大陆移民的涌进与水稻栽培技术的传入,使神道的祖先崇拜打上了外来宗教思想的烙印。这种外来宗教中,道教因其多神信仰的性格而更容易为神道所接收。道教的神仙谱系中,“真人和仙人”一系即包含了祖先崇拜的因素。凡人尚可羽化成仙,亡灵在得以净化之后位列神班也就合情合理了。这种亡灵的神格化思想显然接受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影响。

3、道教的礼乐文明与神道的社殿文化。道教祀神和做法事的场所称做道宫或道观。道观出现于两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已近1900座。而3世纪的弥生时代,神道尚处于原始时期,尚未出现社殿之类的祭祀场所。代替社殿的是平时指定的一块感觉神圣的地方,用石头将它围起来结成「磐境」,形成圣域不让人靠近。临近祭祀时,在「磐境」中立一株叫做「神蘺」的常绿树供神灵暂栖,祭祀就在「神蘺」前进行。后来,随着大陆文明的传播,圣域的标志演变成了形状与我国儒教牌坊建筑相类似的开字形「鳥居」。牌坊起于春秋战国时代,至唐代已有宫观寺庙用作山门。社殿文化的诞生固然与儒教有直接关系(与佛教有间接关系),与道教宫、观思想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其次,由阴阳师主持或以阴阳师为主角的泰山府君祭、天祖祭、追傩祭、每年两次的大祓以及在京都的四周举行防止鬼怪入侵的道飨祭和四角四境祭等诸种神道仪式,均参照、吸收了道教的道术或仪礼。在大尝祭中,阴阳头所作步行巫术——禹步法等,亦可看出道教的影响[5]。据说神道祭祀用的五色币是根据道教的五行说发明的,神社占卜用的神签也参考了道教的符祝之术[6]。

4、道教与神道教义的形成。神道是作为共同体的祭祀而产生的民族宗教,因此,并没有可称做教义的思想体系[7]。神道完成可称做教义的思想体系,是与外来宗教的融合分不开的。神道教义的形成,无论是学派神道还是民间神道,都吸收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如道教供奉的神灵转化为神社的祭神——吉田神道认为宇宙的本源之神国常立尊即是道教的元始天尊;真言神道认为天神七代即是道教的北斗七星君;流行至今的山伏宗教亦糅合了道教的方位信仰[8]。伊势神道也援引了道教的理论,认为外宫的主神属阳,内宫的主神属阴,用阴阳调和的道理来协调两宫之间孰高孰低的矛盾。

二、道教与天皇及其朝廷

1、“天皇”一词的由来。“天皇”一词本是中国道教的用语,在汉魏时已很流行[9]。道教崇奉的神灵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御”中,其雷神就叫“上宫天皇大帝”。天皇一词首次出现于日本则是607年法隆寺金堂所造的药师像铭文「池辺大宮治天下天皇」。其后“天皇”一词才作为代替“大王”的称呼被陆续采用,及至8世纪被载入日本肇国神话《日本书纪》之中。

2、“八色之姓”。成立于3世纪末的大和朝廷,属于氏族分治的联合政权。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朝廷给各氏族首领赐姓以区分其政治地位——氏姓代表身份、等级及官位的高低。大化革新之前所赐姓氏有“臣”“连”“君”“直”“首”等。大化革新之后特别是经过壬申之乱,各氏族的势力此消彼长,原来的氏姓已与其实力不相符合,若按原氏姓分派官位无法令人臣服。于是,天武天皇于684年下令依据实力改编氏姓。新编氏姓共有八种,即八色姓。按其地位高低依次为「真人」「朝臣」「宿彌」「忌寸」「道師」「臣」「連」「稲置」。天武天皇自号“瀛真人”。地位最高的「真人」和置于「臣」「連」之上的「道師」都是道教用语。

3、阴阳寮。阴阳师所隶属的官方机构“阴阳寮”(おんみょうりょう)成立于天武天皇时代。阴阳寮设长官“阴阳头”一人,阴阳博士、天文博士、历法博士各一人,漏刻博士两人及阴阳师六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天文、历法的制订(新历于大年初一呈献天皇,并判断祥瑞灾异,勘定地相、风水,举行祭仪等。701年发布的《大宝律令》更是将阴阳寮制度化。自此,阴阳道成为天皇的御用之学。

4、天皇服丹。平安时代,《千金方》等道教的医学被日本医学界加以全盘吸收[10]。据《续日本后纪》记载,平安时期仁明、淳和两位天皇曾服过道教的金液丹。仁明天皇7岁时患了腹结病,8岁时脐下绞痛并发偏头痛,成年之后又患了肺病,可谓百病缠身。百药难医的情况下,其父淳和天皇令其服用金液丹,获得显著疗效。淳和天皇本人亦有过服丹经历。天皇年轻时也曾患过与仁明天皇相似的疾病,因万药无效而罔顾御医反对一试金液丹,不意竟然痊愈[11]。

5、伊势神宫。伊势神宫作为日本皇室的家庙,在神道界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伊势神宫的正殿,内宫与外宫的建造都采纳了道教的相术。内宫与外宫屋脊上的坚鱼木分别为10棵与9棵,脊上交叉的千木分别为水平与垂直,风穴为3个与2个,据说是受阴阳道内阴外阳思想的影响而被固定下来。

6、奈良的城市布局。奈良古称平城京。708年,元明女帝下令营建新都,两年后平城京落成,成为日本第一个固定的国都。平城京仿照长安城建造,纵贯南北的中央朱雀大路将全城分为左右两京,皇宫就建在朱雀大路的北端。皇宫的方位选择便与道教有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道教的“四方之神”。朱雀所辖南方七宿中最北端的「井」(ちちり)主祀神、建造、掘井、播种等。皇宫靠近「井」,有利于天皇在宫中举行祈年祭与新尝祭等重大神道祭仪。而朱雀南端的「軫」(しん)主上梁、建厕、架桥、掘井、婚嫁、拜神、入学、裁衣等,其功用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在城南设东西两市——果然“市井繁华,贸易兴隆”[12]。

三、道教与日本国民的生活

1.6曜信仰。据《魏志.倭人传》记载,倭人没有历法,仅记录春耕秋收以为年纪。我国最晚在秦代就有了历法。我国的历法于5世纪前半叶传入日本[13],至7世纪初为推古朝(592—628)正式采用。日本历法经历了大衍历—宣明历—贞享历—格里历(即今日世界通用的太阳历)等几个时代。不论何种历法,道教的星辰与方位信仰都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日月五行合称7曜,7曜神以7天为周期轮流值日,人们根据7曜的周期合理安排生活。天上的星辰神主宰着岁月的吉凶,要趋吉避凶,就要先了解星辰的动向。在日本历书上面,主宰吉凶宜忌的是6曜。6曜标注于日期下方,即「先勝」「友引」「先負」「大安」「仏滅」「赤口」。

「先勝」(宜于办急事、处理诉讼,午后不吉)

「友引」(不宜出殡,朝、夕吉,午凶)

「先負」(不宜于办急事、处理诉讼,午后大吉)

「大安」(宜嫁娶,诸事大吉)

「仏滅」(大凶,防口舌,久病不治)

「赤口」(诸事不宜,午间小吉)[14]

6曜的名称始于唐代的天文学家李淳风。李是道士之子,也是著名的道学家,6曜当时称做6壬,即“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将吉”“空亡”。6壬传入日本后演变为6曜起于18世纪初,流行于幕末。6曜与6壬对应,除“大安”“赤口”外,分别是「先勝」——“速喜”;「友引」——“留连”;「先負」——“将吉”;「仏滅」——“空亡”。6曜所对应的日期并不是固定的,具体对应于某月的某日要经过历博士推算。这是由于6曜神亦属巡游神之故。6曜自传入日本以来受到包括武士在内的日本国民的信奉。战国大名朝仓敏景在其制订的《朝仓敏景十七条》中的第13条就规定武士“不许囿于日期之吉凶及挑选方位”[15],不许选日子挑方位还要通过制度来约束,其信仰程度可见一斑。据说二战前有位基督徒去世,送葬的几乎都是同一教会的年轻人。由于告别仪式正好赶上「友引」——原意是“(亡者)会把朋友的魂魄勾走”,结果告别式硬是改在避开凶时的时辰进行[16]。可见6曜信仰在日本社会已是根深蒂固。

2、本命星信仰。道教认为星宿掌管人的生死祸福,本命星信仰是生肖与道教信仰溶合的表现。本命星也叫本命元辰。道教认为人的魂魄与归宿均在“斗府”,斗即是人的本命元辰,每个人出生之年分属北斗七星所辖,如:肖鼠之人属贪狼星君;肖牛肖猪之人属巨门星君;肖虎肖狗之人属禄存星君;肖兔肖鸡之人属文曲星君;肖龙肖猴之人属廉贞星君;肖蛇肖羊之人属武曲星君;肖马之人属破军星君。拜斗可以为人消灾解厄、祈福延寿,是道教独有的仪式,据说为东汉张道陵天师创立。逢本命年的人们在立春之日(现在多改为大年初一)遥望本命元辰礼拜 ,祈求吉祥如意,名为“顺星”。本命星信仰传入日本之后,以历代天皇为首倍受信奉,流传至今。平安时代开始天皇在宫中举行“四方拜”——大年初一(原来为阴历现为阳历)寅时天皇在清涼殿诵念当年的「屬星」(即本命星)名称七遍,再诵念咒文,然后面朝北斗星礼拜,以求驱除灾厄,祈祷国家、人民的平和与安定。即使今天,本命星信仰也毫不逊色。临近新年之际,日本政府按年龄别统计好「年男」(本命年生男子)「年女」(本命年生女子)的数目交由媒体在「正月」这天发布。家有「年男」的话,必须包揽家中新年装点,如准备门松、注连绳之类。还有立春前夕的撒豆驱鬼、新年汲水等也由「年男」进行。人们相信本命年只要懂得避邪躲灾即可获得大成功,属鼠的福田前首相就曾在2008年的头一天畅谈本命年抱负[17]。

3、八将神信仰。道教“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天上的星辰与地上的人类息息相关。天上有一套复杂的神仙系统,每颗星都是一位神灵,众神各司其职,掌管着人间的吉凶祸福。既有轮班值日的7曜神、60甲子神等,也有各路巡游神不定时地下凡巡视。如岁德神八将神金神等。掌管历的神是岁德神和八将神。历神属巡游神,因此各神每年所处的方位都不相同。历神之中,「歳徳神」乃大吉之神,遇之大吉大利;而八将神却个个神圣不可侵犯,赶上八将神所在的方位或日子,避之绕之方为上策。为了避免犯忌,必须查阅日历预知八将神当年所在方位和时日。八将神忌讳如次:

「歳破神」——搬家旅行不宜

「歳殺神」——婚姻养子不宜

「黄幡神」——破土动工不宜

「豹尾神」——狩猎不宜

「大歳神」——伐木不宜

「大将军」——三年不顺

「大陰神」——难产

「歳刑神」——播种无收

八将神信仰早在平安时代即已登堂入室,至今左右着日本人的生活。藤原道长(966——1027)的《御堂関日记》中首页的“具注历”即一一标明了历神当年所处的方位。如长德四年(998年)的日记中,扉页记录如下:

大歳在戊戌大将军在午

大陰在申歳德在中宫戊

歳刑在未歳破在辰

歳殺在丑黄幡在戌

豹尾在辰[18]

4、庚申信仰。庚申属干支之一,在60甲子表中,位居57。一年有6个庚申日。六十甲子乃道家信奉的六十位值日神。我国的庚申信仰最早出现于4世纪初葛洪的《抱朴子》,8世纪左右传入日本,直至今天,在日本全国广泛流行。按照道教的学说,人一出生腹中即有三尸九虫,危害人之性命。三尸(上尸彭倨、中尸彭质、下尸彭矫)每逢庚申日上天,向天帝报告该人的罪行过失。如果庚申日昼夜不寝,三尸因无法脱离人类肉体而不能上天述罪。为阻止三尸上天而彻夜不眠就叫守庚申。守3次庚申三尸开始惧怕,守7次庚申三尸便永远不能再上天,其人即可长寿。日本的庚申信仰是通过“庚申讲”(“讲”即“为信仰或经济利益而结成的团体”之意)的形式来进行的。一般7人为一“讲”。全国各地陆续修建的庚申塔,至今保留有550所[19]。平安时代至江户时代,连天皇也亲自参加7人规模的庚申讲。通宵达旦守庚申的人们或面壁修行,或作诗、说书、奏乐、演戏、饮宴、游戏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守庚申洗练成了一种文化趣味浓厚的娱乐活动。

四、道教与日本(古代)文学

道学的思想性与道教的功利性,反映在文学方面显得泾渭分明。道家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在日本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相比之下,道教对于日本文学的影响远不及道学。然而,道教在日本文学史上依然留下了清晰的足迹。如藤原定家(1162~1241)的日记《明月记》。藤原定家在日记中,就道教的方位信仰、日月时辰的吉凶宜忌、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以及医书《千金方》的经验习得等都做了详细记载。《明月记》问世8个世纪以来,一直深受日本人喜爱。再者,世界最古老的长篇小说、1008年完成的《源氏物语》除了对佛教、神道思想不吝着墨之外,道教思想也在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平安时代的贵族爱读《白氏长庆集》[20],紫式部即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白乐天(香山居士)乃在家修行的道士,道家思想不自觉地融入诗作实属在所难免。道士招魂等描述出现在作品的高潮情节,使《长恨歌》透着浓厚的道教色彩。紫式部自幼习读汉诗且酷爱白乐天诗歌,尤其对《长恨歌》百读不厌,这使深受白氏文学影响的紫式部在创作《源氏物语》时对道术的安插已属欲罢不能。从另一方面来说,将道术引入文学作为反映创作功力、提升艺术品位的“饰品”装点在作品之中,也符合文学的“美”意识。如(《源氏物语》)第一卷2章3段中有「かの贈り物御覧ぜさす。「亡き人の住処尋ね出でたりけむしるしの釵ならましかば」と思ほすもいとかひなし。」[天皇睹物思人,禁不住一阵遐思:“这要是(临邛道士)从亡人那儿带回来的金钗就好了……”]。通过「亡き人の住処]「しるしの釵」让读者展开联想,不仅引出临邛道士,更以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史诗般的故事来衬托天皇对于桐壶更衣的恩宠,达到“下笔少而着墨有神”的艺术效果。又如第1卷3章「高麗人の観相」一段「そのころ、高麗人の参れる中に、かしこき相人ありけるを聞こし召して」(其时,听说高丽使者中有位精于相术的……)相术属于道术之一。人相属于相术之一。文中特别提及相术家为高丽使,说明相术在当时尚不属于日本的本土文化。在12卷4章「上巳の祓と嵐」一段中写源氏公子尊劝去海边修禊:「弥生の朔日に出で来たる巳の日……この国に通ひける陰陽師召して、祓へせさせたまふ。舟にことことしき人形乗せて流すを見たまふに、よそへられて」(三月初一恰为巳日……请几个过路的阴阳师来,叫他们举行祓禊。阴阳师煞有介事地将纸人装入纸船,目送它随波漂逝。)宗教的神秘性作为一种奢华的装饰历来为文学所看重,附着不洁和不吉的纸人随波漂流、不知漂向何方的充满神秘色彩的描述,体现了作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示了《源氏物语》「ロマン的な物哀れ」之美。

宗教文化之博大精深,常令人望洋兴叹。道教对于日本社会的影响难以尽述,笔者仅是沧海撷珠。诚然,道教对日本民族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道教的经典自始未能列入日本的“官学”。701年制定的《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其中的“学令”取《孝经》《论语》为必修,《老子》却不在其列[21]。在日本民族的信仰之中,佛教和神道占了极大的比重。尽管道教在7世纪时就以仪式化的巫祝或者巫祝化的仪式传入日本皇宫之中[22],其仪式和教义为神道和日本式的佛教所吸收,但它在日本始终未能形成教团——盖因其巨大的现实功利性所致。道教在日本的历史性遭遇,反映了日本民族吸收外来文化时的谨慎性格。

参考文献:

[1][9][12]蒋立峰. 日本天皇列传[M]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1 .23,189,70

[2][5][7]村上重良著.聂长振译.国家神道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39 ,38 ,34

[3][6][16][18]大岛建彦等.日本を知る事典[Z]东京:社会思想社,1971 .498,553,491,493

[4][21]希诺考尔著.袁德良译.日本文明史[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 . 6,44

[8]户川安章.修験道と民俗[J] 日本民俗学大系. 东京:平凡社,1959

[10][11]福永光司. 道教与日本文化[M] 京都:人文書院,1982,93、94

[13][19][20]窪徳忠.中国信仰の影響と民俗[J] 日本民俗学大系. 东京:平凡社,1959

[14]大野晋.浜西正人.類语新辞典[Z]东京:角川書店,昭和56,12

[15]相良亨. 武士的思想 .[M] . 东京:ペリカン社,昭和59, 19

[17]王开虎.日本国会74名议员迎来本命年[N]中国经济网.新闻中心.国际时事,2008-1-3

[22]堀一郎. 諸宗教のうけとられ方[J] 日本民俗学大系. 东京:平凡社,1959

作者简介:蔡 荷(1967—),女,湖南益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教育及日本文化。

猜你喜欢

神道古代文学道教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按神道 促睡眠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西夏道教补议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