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中医
2009-11-23
有关传统中医药学的问题,一直是中国医学界的一个焦点。几千年来,中国的中医药学一直服务着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而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西医的进入,中医药也一如中国含蓄、讲求内涵的文化一样,相对显得静谧许多。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纵观现在大到医院小到门诊,从诊断到治疗似乎全都是一色的西医操作。中医似乎真的在步步隐退,但这只是“似乎”而不是事实。
其实,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埃及医学……然而它们又都先后枯竭、相继消亡了,惟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医学还在流动、还在生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当今世界,人类在享受到现代医学带来的福祉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带来的新的痛苦。在高科技的“双刃剑”面前,人们不由得将目光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中医中药。那些对东方、对中国的古老文明还比较陌生的西方人惊异于中医的神秘理论和神奇疗效,在无奈中看到了些许希望,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走进中国、走进中医。
说起来现在的中医在国外比在国内还要红。但凡有点病痛,许多老外都喜欢去找中医,特别是针灸、刮痧等传统疗法更让他们感觉非常神奇。许多时候,治疗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上升成为一种文化享受、一种时尚。当传统成为时尚,这两个看似冲突的对立面在当今社会竟得到了统一,但细细琢磨,也不无道理,因为蕴藏在传统中医里自然的、健康的、平衡的、从容而优雅的内涵与现代人所追求、崇尚的生活品质内涵正不谋而和。中医不单纯是一种治病的医术,同时也是一种哲学观,教人们如何在纷繁中获得平静,如何在忙碌中找到平衡。
不能否认,中医是团“文火”,在一些疾病的疗效上却不如西医来的干脆利索。它更多讲求的是调和养。因此,正如现在中国许多医者的做法一样,将中、西医相结合,各取长补短,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而不是中西医拼得你死我活。
西医相信仪器超过相信自己,西医很大程度上是靠指标说话的。而现代人似乎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失去信心了,稍有不适更多需要依靠医生和药物。其实,人不能完全靠指标活着,首先要凭感觉活着。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任。2008年正月,央视“健康大讲堂”栏目连续五天开讲“中医文化与中医养生”,一位叫樊正伦的中医人藉此火了,崇拜他、寻找他的“轮子”瞬间多了起来。
前些年,“韩医申遗”一度激起国人的愤怒。因为,所谓的韩医不过是源自中医的学说而已。不过,我们却不得不承认,韩国民众对中医的了解要胜于中国。中国的电视剧,剧中人感冒了就去挂吊针;韩国的电视剧,剧中人感冒了就自己扎扎针,中医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就拿同为反映中医药题材的影片来说,中国的《神医喜来乐》和韩国的《大长今》传递的就完全是两种概念。前者宣扬的是民间中医胜过朝廷御医,《大长今》则体现了朝廷对中医的认可;《喜来乐》中的中医治疗的理论闪烁其辞,神秘化,轻过程、重结果,而《大长今》则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喜来乐》讲的是一个老中医的神奇医术,《大长今》则是讲一个年轻中医的发展;《喜来乐》的治疗让人疑窦丛生,《大长今》的治疗让人茅塞顿开。昭然若揭,中医在中国被神秘化,中医在韩国被全民化,中国人都知道中医,韩国人都使用中医,中医在中国一次次被扼杀,中医在韩国一次次被升级,直到韩国的中医说中医是韩国的。
我们为什么非要别人的刺激才会顿悟。难道真的非要到失去了才去怀念它的珍贵吗?今天,百姓开始关注中医,通过中医来保养自己的健康。政府也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来支持发扬我们自己的传统医学。
有人说,中国人像大家闺秀,韩国、日本像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的宝贝太多了,东家扔一点,西家扔一点,到现在都没了,被那小家碧玉全都拿回去了,中国的插花、和服、茶道全都变成他们的了。转型时期的中国在很多方面经历着“阵痛”。
清明、端午、重阳等本应是民众生活不可分割的传统节日,却需要通过体现国家强力意志的法律来保护,恰恰反衬出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的衰微之境。国人津津乐道或是习惯性地把目光向外投,沉迷于看好莱坞大片、韩国电视剧,过圣诞节、情人节,吃麦当劳、肯德基。倒是没有什么法律或强制规定,但因为它们非常“生活化”,便引得国人乐此不疲。
文化是一个流动的“场”,它只有注进现代的元素,“溶解”在当代国人的生活中,与现代生活的特点紧密相联,才能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事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地得以保留和传播。中医也不例外。
21世纪,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性,科学也应该是多元的。传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中医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热爱中医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吸取现代科技养分推陈出新,使中医更好地造福于人民。中医学,如一块璞玉,静静地散发着温润。它,不出一声。美,要靠世人自己来发掘感悟。也许现在从社会到业界关于中医的问题都还各有观点,但患者的热情和追捧却颁给中国中医药学一张最好的证书。
这是个追求时尚的年代,却也同时充斥着浮燥。在这个年代里,有着永远吃不完的美食,却没有足够好的肠胃;有着永远看不完的风景,却没有足够强健的体魄。有人这样比喻,中医就像互联网里的宽带,发展时间长,使用的人少;而时尚则像使用人多的窄带,经常拥挤不畅。在这个需要沉淀的时代,中医正以最古老的形态回归,蓦然回首间,我们发现最真实、最纯粹的美,从而更加理解、尊重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