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雄血》
2009-11-23张克良
张克良
作家蒋韵新作《英雄血》发表于《北京文学》2008年10期,读后感到故事构思巧妙,感情充沛细腻,但结局却令人深思。由中国的一对姐弟与日本的一对姐弟发生了某种联系。中国是受侵略者,宝生没有爹娘,是姐姐带大的。日本军开来后血洗石湾村,将宝生姐当着全村父老公公婆婆儿子的面强暴致死。抱着这样的深仇大恨宝生选择了报仇,因而参加了八路军,并把名字写成鲍仇(报仇之误写),可见宝生参军的目的就是报仇。鲍仇由一名战士当到了团长,说明他立了不少战功、杀了不少敌人,要说报仇的话他的目的也达到了,只是冤有头,债有主,他应该将那股血洗石湾村的日军或他们的头目歼灭,而不应该将仇恨转嫁于所有日本人,尤其那个耕夫了。
另一对姐弟是生活于日本福岛的吉田耕夫和他的姐姐。耕夫和他的奶奶都是善良的日本人,参军出于无奈,事实上耕夫在一次与八路军作战中失踪了,八路军某后方医院中却多了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无数的八路军伤病员,外科医生的愿望实现了,他救了中国人,被救者康复后又去打日本人。从民族感情上他很内疚,但他是一名日本共产党人,从信仰和道义上他不愿参加侵略战争。一个日本人参加了异国的反侵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他的共产主义信仰战胜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无愧是一个英雄。
而我们的杀敌英雄鲍仇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出发,为了报仇要杀尽一切日本人,因为耕夫当时已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并用高超的医术救了他的命,他也居然可以从背后杀了这个国际主义战士!而自己又被军事法庭判了死刑!
中国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从普通战士当到团长的人居然不知道优待俘虏(耕夫是否为俘虏尚不知),不知道只要敌人放下武器就要讲人道主义。前面是一个曾为日本侵略军的耕夫,如果前面是一些日本普通者百姓是否也要开枪报仇?可悲啊!经共产党培养十多年的中层干部竟然没有这么一点认识,自己走上死亡的道路,尽管他曾经是英雄,最后却英名落地,死得“轻如鸿毛”。
现在读这一篇小说,我为两位死难者悲哀,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要挨打,但也不能时时把仇恨放在嘴上,那样会招来非议。现在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管是西方七国或八国会议,还是近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会议都有中国参加,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发言权越来越大,我们更不能抱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去观察和处理问题。
同一期《北京文学》发表的一篇报告文学《一位日本友人的特别行走》,非常感人。一位叫冢本幸司的日本企业家,当年日本侵华战争时他还小,也不应该为日本侵华负什么责任。但他在改革开放之后到中国办企业,他要为日本侵华作补偿,自己出资将中国员工送到日本学技术,回来时为他所用。又用5亿日元作基金培养中国留学生,这5亿日元日本法律不批准,他用蚂蚁搬家的方法分期、分批,多人携带现金转出来。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章,被誉为“洋劳模”。看来只有把胸襟放宽了,迎接四海宾朋,我们才有希望。
责任编辑张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