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特别,余少群的“爬行运动”
2009-11-20余少群李唐
余少群 李 唐
爱上爬行很偶然
我接触爬行,也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源于跟亲戚家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在地板上爬来爬去地逗他玩。应该说,我对自己的腰板功夫还是很自信的。但是只爬了几分钟,我就觉得有点难受了——脑袋越来越重,脖子好像快要抬不起来,腿和胳膊也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
当时我就想,身体感觉累就证明起到了锻炼效果,可能,像婴儿一样爬也是一种锻炼的好方法!
这样我就开始摸索着爬行。每天在学校训练完以后,我就在训练室爬上几圈。因为大部分的体重压在膝盖上,爬不了几步就开始觉得膝盖疼。慢慢尝试着在爬行时分摊身体重量,不把全身都压在膝盖上,下肢移动的时候手臂起到支撑作用,让手腕手臂肩膀髋关节灵活配合。
我的这种锻炼方式得到了学校保健医生的赞同。他说爬行可以将全身的重量分散到四肢,减轻了腰椎的负荷,而且心脏及其以上部位降低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头部因为得以下垂,血流量增加,能改善大脑供血。
这样锻炼了三个月后,我开始感觉锻炼的效果出来了——身体的协调性越来越好,整体感觉也越来越轻盈。好东西,当然要分享,第二个跟着我进行爬行锻炼的,是我的妈妈。
内在的效果我们都看不到,但外在的改变是——妈妈的失眠症状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随后,我的爸爸也成了爬行锻炼的一分子。爸爸睡觉打呼噜是很严重的,但在坚持爬行了一个月后,他睡觉“扰民”的音量明显变小了。我陪他去医院问医生,医生告诉我们:打呼噜是口腔内呼吸肌肉松弛的反映,所以,物理治疗打呼噜的方式就是经常进行憋气强迫呼吸肌肉紧张和放松,起到重新紧致的效果。而爬行,因为胸腔受压,人会下意识地深呼吸和憋气,所以就能起到紧致呼吸肌肉群,改善打呼噜症状的效果。
我在杭州学越剧时,就把我的锻炼场所搬到了室外。那时我住在杭州近郊的龙井之乡梅家坞,住的房子后面就是茶园。每天早上,我穿一身紧身的运动服,打赤脚,在茶园开始“晨爬”。清晨的空气很凉,深呼吸,一股浓烈的茶叶香味就往肺里灌,种植茶树的泥土软而细腻,手脚趴上去会略微下陷,泥浆会从指缝间冒出来。
爬上半小时回家,冲个澡,一天都觉得精神抖擞。
双人爬行最时髦
我在杭州有个女朋友幽幽,跟我是越剧团的同事。或许是受我的影响吧,她也开始跟着我一起爬行。因为她也是科班出身,基本功很扎实,所以,我俩珠联璧合,去开发一些好玩的新爬行方式。
虽然在爬行时间上比我短,但在爬行装备上,她却很快超越了我。我觉得她的这套装备实在值得推荐一下——一套连体贴身泳衣,不要那种三点式的,要长袖长裤紧身连体的,穿上以后,只有头和手脚露在外面,这样一套泳衣既服帖又舒适,穿上它进行爬行锻炼,会感觉连皮肤都在呼吸。
或许女孩子都更有闲情逸致吧,幽幽给我简单的爬行锻炼增加了很多具有玩乐性的改进。
她买了一个大塑料球,放在地上,然后趴在球上,只有手脚能够刚刚够到地面,就这样压着这个球进行爬行。因为球在不停地滚动,所以维持平衡就变得很困难,一不小心就会从球上面滚下来。为了避免摔下来,以前只会朝前爬行的我们于是学会了朝着不同的方向移动,前进后退向左向右,球往哪边滚手脚就要配合着跟着球的滚动而移动。这样玩,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强反应速度,可谓是一举多得。
还有个小一点的塑料球,是用来躺的。仰面朝天地将腰搁在小球上,然后用手脚够到地面进行爬行。这种爬行的难度是极高的,但锻炼效果也是首屈指的——整根脊椎都处于一种向外弯曲的状态甚至可以听到脊椎关节噼里啪啦响,对于颈椎和腰椎不好的人来说,效果相当于做牵引。不过,因为这种躺着爬行对于腰腹的要求比较高,最好是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进行尝试,否则,闪了腰就得不偿失了。
有时,幽幽会趴在我背上,像章鱼一样用手脚紧紧缠绕在我身上,我背着她爬行,这样的负重锻炼可以算是猫式爬行的加强版。
或者,两个人都摆出下腰的姿势,然后她把腿缠在我的腰部,我双手双脚着地,她除了双手着地外全身腾空,然后我们按照前后左右的约定,配合着爬行,感觉很奇妙。
爬行,继续前行
我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爬行运动者。幽幽告诉我,在杭州早已有了集体性的爬行爱好者,他们组建了一个QQ群,名字就叫“爬爬熊”。
群主是个在杭州工作的澳籍华人,他早在5年前,就开始把爬行作为他的锻炼方式。群里面的40多个成员,也都是爬行爱好者。大家会经常拍一些自己爬行的照片传到群里面,把自己的爬行方式拿出来分享。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群里举办的聚会活动,活动主题就是爬飞来峰。真的是爬,好几十号人一声令下,全部四肢着地,以形态各异的姿势在飞来峰上爬得不亦乐乎。爬累了,就地坐下歇歇,喝口水。不论是爬得娴熟还是爬得笨拙,所有人都那么开心,笑容都那么尽兴。
群里面有个爬友是一名军医,他不仅自己坚持爬行,还一直在尝试将这种方式运用到临床康复上去。他说根据他的分析,越来越多的人之所以会出现肩颈疾病和腰椎间盘突出,跟人类特有的直立行走是有关系的。哪怕是一根石柱,数十年日复一日地撑着越来越重的重量,慢慢也会发生变形,何况是本来就很脆弱的脊椎?所以,每天抽点时间,让脊椎解放片刻,从竖直形态改变成横列形态,对于预防和缓解脊椎部位的劳损,是很有好处的。
此外,很多人的脊椎每天都只进行了简单的上下活动——弯腰再起身,这就是一次上下运动。而左右运动往往都被忽视,在爬行时,腰臀必须配合身体进行扭动,这实际上就是在对脊椎进行左右方向的运动。
让脊椎偶尔休息下,并且在锻炼时上下左右都面面俱到,就是爬行独特的脊椎锻炼效果。
以前,我只是无师自通地在尝试,通过这个爬行的小集体,我学到了越来越多理论上的东西。我开始知道爬行的运动量竟然高得让人意外。同样的一小时锻炼时间,号称运动量最大的羽毛球可以消耗490卡路里,而爬行,记住,是890卡路里,仅次于游泳的1036卡路里——话说回来,游泳其实在本质上就是爬行,只是爬行是在地上爬,游泳是在水里爬。
现在,我仍在坚持我的爬行锻炼,很多同行动辄斥资上千上万去办这健身卡那会员卡以及购买各种他们觉得需要开展运动的器械,我觉得没这个必要——爬行锻炼效果一流,可随时随地开展,且几乎不需成本。锻炼,本该这么简单,爬行,就是这么纯粹!
编辑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