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风波和“阿比勒尼悖论”等
2009-11-20刘华波
刘华波
招聘风波发生在某个企业:
徐总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私营企业的老板。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很好。吸引了许多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公司有一套严格的招聘制度和程序以保证业务部门能够招聘到合格的人才。按照公司人力资源委员会的规划,今年只招聘软件工程和市场营销两个方向的人才,管理类的应届毕业生暂时不招聘。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徐总的大学同学向他推荐了一位管理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徐总觉得不能违背公司制定的进人规划,但希望由人力资源委员会的成员来作出具体的决策,便将被推荐人的资料转给了人力资源委员会。
人力资源委员会的5位成员开会讨论这位被推荐人的申请。起初大家都不发表意见。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位委员说:“这位申请人知识面很宽,尽管对于管理实践不太熟悉,但她应当很有潜力。”其他人纷纷赞成,最终决定录用她。
这位被录用的大学生来公司上班后到徐总办公室道谢。徐总很惊诧,为什么人力资源委员会违背刚刚制定的进人政策,将一个素质平平且公司并不需要的人招进来?人力资源委员会的几位成员开始指责那位首先发言的委员,而这位委员则说:“我看你们在会上都不发言,而我还要去主持另外一个会,而且我们既然开会就要形成共识、作出决策,所以我才率先说出那样的话。如果我的想法不对,你们怎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出不同意见呢?”
组织中类似事件并不罕见。美国人哈维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一次经历描述了“阿比勒尼悖论”:他和太太以及岳父岳母在4C摄氏度的高温下坐在位于德克萨斯州科勒曼城的家中的门廊里。科勒曼距离德州的另一个城市阿比勒尼大约53英里。4个人在酷暑中尽可能地减少活动,喝柠檬水,看着风扇懒洋洋地转,偶尔玩玩多米诺牌。过了一会儿,岳父建议开车去阿比勒尼,去那儿的一家餐厅吃饭。哈维作为女婿觉得这个主意很疯狂,但看不出有任何反对的必要,因此他附和了该提议,太太和岳母也附和了该提议。
4个人上了没有空调的别克轿车,冒着尘暴驱车去阿比勒尼。他们在那里的餐厅吃了一顿乏味的午餐,然后回到了科勒曼,筋疲力尽,并且燥热难当。大家对这次经历普遍不满意。直到他们到家后,才发现原来没有一个人真的想去阿比勒尼——他们只是附和,因为他们认为其他人会盼着去。哈维将此命名为“阿比勒尼悖论”,并认为组织中也会出现类似的荒唐现象,即组织采取的行动往往与真正的意图相悖,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张春雨摘自《不可忽视的细节》
土耳其人的价格战
一禅
我在土耳其旅行时,很快便对土耳其人为了价格而争论不休产生了兴趣。我经常发现在这种争论中交易的成败要比价格的高低更为重要。
一天,在一个乡村的公共汽车站上,两个相互竞争的旅游公司的代表分别向我走来。当我问他们其中一人关于旅途的费用时,那人回答说:“坐我的车需要600里拉。”
但话音刚落第二个人便立刻走上前来说:“跟我走吧!你只需付500里拉。”一场竞争就这样开始了,那两个人你来我往地争执着,而我却默默地站在一旁感到其乐无穷。
“400里拉。”
“300里拉。”
“200。”
“100。”
最后,那第一个人用手在空中猛地挥舞了一下:“好!好!我免费!我免费送你,我的朋友,我不要钱!”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在一张车票上潦草地写着什么,
“你不要钱,是吗?”我迟疑地问道。
他的脸上很勉强地绽开了一丝笑容。“是的,”他回答,“因为我赢了。”
孙强摘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