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方法与手段
2009-11-20阳慧岚
阳慧岚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弊端以及这些弊端形成的根本原因,采用增加创新性实验教学比例、把部分实践教学移至校外以及推行校企联合办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以达到教、学、产的统一。
[关键词]民办高校 计算机 实践教学 多元化
相對于公办高等院校而言,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由于学生理论水平基础较差,在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往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强调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但在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拥有行之有效手段的民办高校却不多,这就导致了在许多企业难以找到满意的IT人才的同时,大量民办高校的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因为这些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二是这些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脱离社会,缺乏与用人单位交流。根据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解决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帮助学生跨越学校与社会的“鸿沟”。
一、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创新性实验比例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中,课内实验往往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侧重于验证课本知识,使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实验手段与实验方法也相对落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或教师制定的内容按部就班去做,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更谈不上实施个性化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创新性实验比例。
1.以课程作品驱动式教学法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品是指学生利用与课程教学相关的知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产生的成品,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多情况是指实现预定功能的可运行的程序包。作品驱动教学方法促使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实践教学目标。“作品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生和教师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来实现教学要求的教育活动,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课程模式。这里的项目在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开发行业中一般指以研发并生产有市场应用价值的软、硬件产品为目的的项目。
计算机专业大部分课程中,教学所用到的案例基本都是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而总结或抽象出来的。而实际的软、硬件项目生产过程中,那些来自课堂的抽象案例往往与实际待解决问题相脱节,这就导致了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抓不住项目主干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努力探索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来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增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指导、以任务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动性、机动性为前提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个人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促动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完成既定实验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实践探索新情况、新问题,并在新任务的驱动下去完成新的探索。
同样一套计算机系统运行在不同的软件、硬件环境下。在不同的工作任务驱动、不同的运行参数干预下,出现的结果或现象是千差万别的。设计性实验教学就是要在虚拟的环境下,通过创造一系列不同的运行环境、不同的工作任务以及不同的运行参数去实现对计算机的不同操作或控制。从而实现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研究和计算机的应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创新地解决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把一部分实践教学移至校外
当前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存在以下问题:(1)工程实践能力不强;(2)创新精神和能力不够;(3)综合分析和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民办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脱离社会,缺乏与用人单位的交流。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校外实践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实习、实训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以达到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统一的目的。
校外实践教学可采用以下组织形式:
1.参观学习,如认识实习。主要是通过对市场、企业的参观和走访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这类组织形式属于认识型,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2.实战训练,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地点移至校外企业,让学生感受企业的企业文化,理解和学习企业的运营模式,体会自身做为企业员工中的一员所起的作用。这种实训与专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与其他实训形式相比,具有真实性、竞争性、独立性、灵活性、复杂性等特点,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引导、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有重要意义。
3.课余兼职。将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课余兼职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指导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教学计划之外的实践活动与教学计划以内的实训目标和内容结合起来,采用“先就业、后毕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为用而学、学而致用”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大力推行校企联合办学,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运作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三对互为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升教育和科研水平。以产学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民办高校办学的灵活性,和企业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能同时满足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利益。如和企业联合创办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创办实验室、联合人才培养。通过这些模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并增强企业部门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学校的实践教学也能真正做到面向社会,最终消除学校与社会的“鸿沟”。
四、结语
综上以述,通过多层次、多模式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可以彻底解决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中的兴趣问题和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在学习中面向社会,由此,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的道路也变得平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史训铭.关于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技术性思考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7.
[2]唐波.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教法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2):123-125.
[3]吴亚峰,苏亚光.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理科学刊,2009,2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