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锦赛人物谱

2009-11-20

棋艺 2009年20期
关键词:棋迷中国象棋棋手

王 雪

把职业高手甚至冠军王者都定位于棋迷,似乎有些屈尊,但在今年的象棋世锦赛上,全民竞赛全民乐的热闹有序确实让人很难不被感染。来到赛场。首先是个象棋爱好者,而且必须是“骨灰级”的,要不就旨在培养“骨灰”。

且看,主会场新泰荣峰国际饭店整饬一新,赛场布置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中国气息,认真负责的英语、德语、日语、韩语等专业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激情饱满地迎接着各国来宾,组委会为各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官员、领队、棋手准备了精致的礼品,那些黑陶孔子塑像、蓝花陶瓷工艺象棋和桃木工艺象棋等,还有德国队背后显著的“德国象棋协会”六个汉字。这里何尝不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何尝不是一次世界棋迷的节日?

中国三代盛世:“累,太累了!”

今朝留心迹,戈船薄荣新,

如今悟道,风掠幻水再扬波

开幕式上,少年老成的赵鑫鑫有些不安地问尤颖钦紧张吗。“我怎么觉得这么紧张呢?”尤姐他乡遇“知音”:“我也好紧张啊!”赵国荣则似有预感地感慨:“这个比赛。和不起啊!”这就是众望中最真实的中国队。

第11届象棋世锦赛,中国队派出了赵国荣、尤颖钦和赵鑫鑫老中青三代,对象棋的竞技性和文化性进行了最好的诠释,向世界展示了象棋发源地的大家风范,让中国象棋在国际的影响力提高了好几个台阶。象棋终于走出了完全的自我设计,可以无形中创造另一番盛世华彩。

力量大责任更大赵鑫鑫:对手难得幸运

云骑乱汉南,迁延百回宕,

几多奇迹,半壁江山露将控

比赛结束后。听着最年轻的象棋世界冠军的声音,看着面前消瘦了一圈的赵鑫鑫,似乎刚刚经历了一番最关键的生命考验:“累,太累了。压力很大,良性竞争中保住冠军毕竟和推广本身是相辅相成的,我固然想不到那么多,但我知道身上责任有多重。”这位17岁便荣膺个人桂冠的“老将”朝气却不乏沧桑:“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参赛。责任大多了。不论比赛性质还是自己的心态都不同。赛前我觉得这次意义特殊,我代表的是中国队而不再是我自己,所以我为比赛付出了很多,天天都在做各种准备,包括技术上、心态上、经验上,甚至体力上。赛中,我努力地将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克服各种干扰因素,虽然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直到现在结束了,我才真正感受到,拿到冠军自己心里有多骄傲,毕竟一段时间的付出有了回报,而且我以中国队代表的身份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那种感觉真的无法言表,最重要的是为中国队保住了荣誉。”

这份压力到了比赛中被证明确实不是多余的:“真是没想到,其他国家的象棋水平这些年进步得这么快!”这次比赛。中国队的夺冠历程从一开始就不是顺利的,对于被顶和的棋,鑫鑫只是苦笑:“他们一上来就死咬,一心想和棋,而且他们水平提高太快了,超出我的想象。我很想赢,但真的赢不了。参赛者中,台湾棋王吴贵临不用说了。越南阮成保去年世界智运会上就曾赢过赵国荣,美国的牟海勤也曾赢过蒋川,仔细想一想,实际水平差距已经不大了。通过比赛我发现他们在不断进步。之前我们的优势主要就是在开局,但现在网络那么发达,他们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差距自然越来越小了,这对我们中国棋手的威胁就越来越大,也许中外棋手争霸的局面真的不远了。”

别看场下的鑫鑫还有些孩子气,他的“人机智囊团”不仅给予了强大的技术后援,还会不断地提供精神支持和体力心态调节方案。但场上的“小天王”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是紧张而冷静的。也确实可谓子落惊风雨,棋成泣鬼神。其布局之霸道,选点之犀利,入局之凶狠,作杀之简练,实乃勇冠三军的无敌上将。当阮成保逼和赵国荣成为亮点后,他很争气地绝杀了这个强敌,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对自己的要求永远都很高,我不希望自己靠幸运去闯,路是实实在在走出来的。”这话不假,鑫鑫的胜利竟然没有半点幸运的成分。他的对手庄宏明倒是很幸运,赵鑫鑫稍微放松,便使赢棋变成了和棋。“说实话,我确实对自己的表现经常会有不满意的时候,觉得没发挥出来,只是我一直相信自己可以更强大,所以我也会每次总结学习,一直向着精益求精的方向前进。”

对于青春霸气的一代,如果自信坚毅和沉着折射的是中国象棋前景的壮大,那么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有了让中国象棋昌盛的另一面。“作为职业棋手,我现在能做的毕竟还不是很多,但我还是想尽我所能,起码我们自己的实力不断被证明,才有可能带动象棋整体走出中国,有权威可言。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会在比赛之后很认真地和每一个对手复盘,只要他们愿意。”

“说到普及。我倒觉得在国内还是应该从学生做起,文化素质的人才需要文化内蕴的熏陶,而文化内蕴本身需要文化人才的升华。读大学后我也深有感触,只是现在我们总还有很多无奈的地方。”

有心和平无心和赵国荣:“放生”没啥遗憾

江天人踏雾,忆满目繁荒,

经年鹤影,岂撼平川扫大漠

说起来,从第三轮被赖理兄爆冷战和后,赵国荣的保守就没少被议论,这也使得这场本来被认为是“二赵大战”的比赛早早有了差距。之后。经验老到、行棋滴水不漏的台湾棋王吴贵临又给老赵的火上浇了油,直到最后争夺季军时,老赵竟“配合”牟海勤的和意,屈居第四,于是下场后“四冠王”第一句话就是:“累,太累了!”也许,连年不断的弈战,对于这位48岁的老棋王而言实在有权利说疲倦了。

其实,身兼黑龙江棋院院长等多职的赵国荣,从年龄上说几乎可以做赵鑫鑫的父亲了,世锦赛上曾留下多少他作为冠军、亚军、世界象棋联合会推广委员会主任的印记。可说到斗志。相信在对阵庄宏明时也已证明,按照之后的进程,在庄宏明那声轻声的“和了吧”后,棋局就该结束了,可是老赵不同意,愣是把观众和对手都惊呆了。老虎没有手软,也许更多是杀气不重,对年轻的赖理兄时甚至确实有点“有心”放生。

比赛结束后,赵国荣“乐呵呵”地对我说:“我尽力了,确实精力体力有限嘛。再说冠军已经保住了,我也无所谓了。”这远不是象甲联赛上因为队友一记失误葬送了本来就在悬崖边的黑龙江队难得胜机时,那个在一边紧皱双眉来回踱步,急得什么都顾不上的领队。老赵的平静让我明白了,在中国队的荣誉和五湖四海宾朋好友面前,胜负对于这个可以开冠军杯展览馆的老将而言又算什么呢?

其实,这次世锦赛有两件事让赵国荣的兴奋足以弥补心中的遗憾:赵鑫鑫的冠军和象棋普及的实现。包括越南等国棋手水平的大幅提高和欧洲棋迷的高涨热情,尤其是那些他在日本时教导的弟子。近几年在世锦赛非华越裔比赛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近几年,赵国荣为象棋普及推广做的事已经十分“普及”,他也提到,在日本学习将棋和将棋推广模式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为象棋通过互联网和各种语言向外传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反倒让他更觉欣慰。

处处为家处处家尤颖钦:20年,低调举世皆知

潇洒尘氛外,携书剑雅探,

遇盈玄峰,自信人生谒落殇

即使你不关注女子组比赛,也会知道,尤颖钦独自闯关时永远挂在脸上的沉稳和轻松,哪怕是她后手挫败高懿屏奠定胜利基础的一战,下场后给人的印象也永远是优雅的笑。可是私下却不尽然:“累啊,太累了!”这句话,让我有些百感交集。

“其实本来就知道她们已经越来越强大了。只是到场上还是出乎意料地难对付。”大器晚成的尤颖钦除了成功者都有的执著进取,还比其他全国冠军多了些冷静和淡然,笑得很自然,也很有些苦尽甘来的味道:“我1989年进河北省专业队,到现在整整20年,这个只有真正的全国冠军才能登上的舞台对我而言意义非凡,我知道脚踏实地的含义。所以,我很紧张也很在乎,看了很多对局。说实话,之前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毕竟我代表的是中国队,充分的备战工作以及自信让我笑到了最后。”

当然。回忆起这些“拦路虎”,尤颖钦还是有些后怕:“其实比赛的过程真的很艰难,这次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手的水平真的提高得太多了,加上战术上,毕竟我们每年派出去的人都不一样,但正是因为最强的对手没有变。所以他们经验和技术的提升必然对我们的冲击逐年增加。像吴兰香,可以说是把我们国内的高手碰了个遍,老的少的,什么样的她没对过?虽然得到的亚军多一些,但我们每次胜利都不容易。所以,我自己也不是很放得开,虽然拿了冠军,但中间很多对局内容我自己并不很满意,尤其和高懿屏的那盘,我一度甚至处于下风,下到后来别说无车了。连双方士象都不全了,真的很激烈,阎文清教练在一边也很着急,但是最后幸运女神还是站在了我这边,而且还多亏了她下和了吴兰香。”说着,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值得一提的是,尤颖钦夺冠背后还有个亲友团,那就是阎文清和胡明夫妇。用尤颖钦自己的话说,“他们是专程来为我助威的。可以说是我的拉拉队,给我精神上很大帮助。不说每天复盘拆棋准备,就是比赛回来有个人说说话都感觉踏实,有亲人在身边的感觉,好像在家门口,在自己地盘上比赛。他们一个是我的教练,一个是看着我成长,一路帮助我的师姐,胡明大姐不但技术上是开创时代的顶尖棋手,品质上也是女棋手中的顶尖者,她的毫无保留和耐心用心成就了现在的我,是我崇拜和学习的对象。”

诚然这些真的成就了这位优雅而大气的冠军:“说实话我登顶并不是在最年轻最气盛的时候,这让我对象棋本身的理解和感悟更深刻,所以可能对自己再超人一等也没什么特别大的要求,对于比赛,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但对手毕竟不熟悉而且一点点强大起来,所以临场还是要看发挥,我只是希望尽力下好每一盘棋,赛后能多总结让自己不断长进,其余的就是想多为象棋做点事,我也希望像胡明大姐一样,在下棋和做人上都能让自己满意。”

闪亮不是一点点越南队:追求永无止境

偏爱雅棋轩,乾坤齐历数,

高志须酬。健硕青山工点染

阮成保的亚军确实有一定的含金量,他在场上敢杀敢打,后手棋积极抢攻,咄咄逼人,带着越南将士严肃的通性,战胜吴贵临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一举夺过海外棋王的宝座。而吴兰香身上更有着精益求精的执著,折射出永不服输的精神。但象棋在越南,还远不止这些“美景”。

世锦赛第二天就爆出了一大冷门,赵国荣被一名越南19岁的赖理兄逼平了,而且不变作和的时候,后者还占优,看来这位老兄实在不赖。关键是他在赛后还放话遗憾:“我从来就没怕过赵国荣。我本来是想赢的,没能取胜感到很遗憾,我的队友阮成保获胜了,而我这盘没赢,肯定会影响我最后的排名。”

当然,最终他的排名还是没怎么被大家重视,倒是阮成保给了所有人深刻的印象。在越南国内响当当的冠军级人物。终于在世界舞台上证明了自己。谦虚的他依然认为“现在越南和中国的象棋水平毕竟还有差距,我们来是以学习为主,只是心理上没什么负担,遇上谁都想拼一拼,即便是见识一下高手的水平也好。”说到智运会上力挫赵国荣时。阮成保有些不好意思了:“其实是太幸运了,赵老师也有些没进入状态,我正好遇上高手很兴奋,也很紧张,一想队伍有可能冲一冲,也就不顾什么了,没想到还碰上运气了。”

阮成保对越南近几年象棋的崛起感触颇深。他自己是受益者之一:“我们近几年和中国的交流不只是大赛上,而且像河内等市都和中国的一些省市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经常和广西、广东等地联系,连语言都有些沟通了,交流赛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

阮成保说的一点不假,据越南队教练介绍。越南国内虽然像阮成保、阮武军这样的顶级高手还比较少。但是整体水平较前两年已经提高许多。最重要的是,在越南随处可见在路边下棋的,而且很多人只要看到了,就会停下来观战,兴致盎然。加上越南很重视“从娃娃抓起”,一般孩子从6岁开始就接受象棋的启蒙,小学、中学都开设了象棋课,而且是必修课。象棋棋手在越南的待遇也相当不错,虽然许多都不是专业棋手,有自己的工作,但像赖理兄这样的棋手每月依然可以享受大约1000元人民币的补贴,另外还可以通过比赛挣奖金,这在越南已经相当不错了。虽然时至今日,越南专门教棋的都是男性,但越南象棋的普及却值得我们惊叹和深思。

更不要说中国棋迷十分熟悉的吴兰香了。确实,“把中国顶尖女棋手打了个遍”的她早不是昔日频频在棋局上落于下风的学习者了。已经有了足够的分量成为中国女子象棋的强敌。从酒店职员到房地产经销,到兼职中文翻译,下棋一直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5岁才学棋的吴兰香并没有生在越南象棋氛围最浓厚的时代,却开创了越南女子象棋走向国际的一个时代。虽然象棋给她带来的实质性利益并不多,还耽误了她的终身大事,但已近而立之年的她却依然很平静地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越南象棋和象棋本身多做点事,在最平凡的生活中,象棋会陪伴她终生。

不为江山亦殊荣高贵夫妻档:驿路晨潮备缰

炮攻立棋枰,再护兵城外,

霞石触峰。犹感拔骑被胡霜

逼和赵国荣的那场激战,人们似乎又看到了昔日凌厉的中国台北棋王。吴贵临确实已经把参赛当享受了,当年那个豪言“我等这个冠军已等了8届了,这回怎么也该轮到我了吧”的壮士已经稳重了,淡然了,不变的只是从象棋本身磨炼出来的斗志和激情。他依然笑呵呵地“忠告”:“我跟大陆棋手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了,感情都打出来了,只是希望在赛场上多切磋多交流多长进。我现在说要再有大的提高。再改变风格显然也不可能了,但在象棋中感悟到的永远是我的财富,我会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一直不懈地去追求,去奋斗。有好的成绩当然最好,但我祖信无论如何,人们已经记住我了。从象棋文化本身讲,我早就说过,中国队的观念已经变了,冠军旁落对推广象棋也有好处。”听着,真有点“老江湖”的味道。

至于夫人高懿屏,这次险些造成了尤颖钦唯一的

失利,两位巾帼的较量颇有些“一洗女儿故态抱,静里天机正庶妙”的味道。单看高懿屏以往的成绩就够有震慑力的,好像很多次中国选手在最危急的情况下,都是因为看到了她和吴兰香的竞争才带给我们渔翁得利的好消息。

想来,这对“夫妻档”还是象棋界第一对特级大师夫妻,虽然成绩没有胡明和阎文清那么显著,却给中国象棋走向世界带来了不少曙光。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台湾棋王,却始终保留着追求矢志不渝的传统,他不会止步,不愿停泊,坚持不懈地赶路,却不忘尽情领略风光。因此我们不用担心,在雨季,整个沙漠看起来就好像一位巨人在一望无际的后院中晾晒床单。作为旁观,我们也许随着历史,只体会了他的光辉,不久我们就要离开,撇下沙漠的瀑布,城市的瓷砖,被风狂吹的沙丘,我们确实没有看到巨人在沙漠中晾晒床单,不过后会有期。

水火相容情相聚海外宾朋:弈林天涯豪气

共享棋台闲,断鸿谈笑间,

一筇一座,无需笙箫映浩月

第一轮战罢。媒体的焦点瞬间集中到了2008年全国个人赛冠军赵国荣老师的对面。也就是之后被广为报道的德国棋手布莱内。

布莱内刚刚学会一点中文,像个“活宝”,毫无顾忌的兴奋,简单纯粹的追求,气势“逼人”的真诚,时不时复盘时的“哦”,赛中时而为自己的妙计兴奋,时而因苦思无解而红脸,时而又因懊悔考虑不周而捶胸抱头,赛后不忘挥动着德国象棋协会特意为参赛制作的印有象棋棋子的名片,还有看中国高手指导复盘时的如饥似渴,都让人很难不感动。

当然感动的还不仅仅布莱内一个人,这次比赛表现不俗的德国棋手薛忠深有感慨:德国棋迷对象棋太痴迷太用心了,勤奋程度绝不亚于工作学习,而且不求回报。在短暂的培训期间,每天晚上都去天坛公园、北海公园等地,在地摊上与中国业余高手过招,每晚下三四盘棋,十一二点才回去休息。连他们自己都说,这几天下的棋,比在德国国内一年下的棋都要多。

说起德国队,就很难不提到代表德国出战的华裔女棋手吴彩芳,这次他和代表英国队出征的丈夫莱德一起,抛开名次和胜负,在奇妙的赛场上深深地自我沉醉着。

正如徐天红说的“很多外国棋迷都是高水平知识分子,或是国际象棋资深棋迷,这样才注定他们更有大器晚成的资本”。莱德是一名物理学家,年轻时喜欢下国际象棋,经常去俱乐部参加训练和比赛。一个偶然机会,他听了一个越南人的一场演讲,说是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象棋”,他就试着下了下,一试就着迷了,特别是象棋中“炮”的走法。是国际象棋中所没有的。从此他就开始学习象棋,并且开始学习中国文化,还因此喜欢上了中国姑娘吴彩芳并结为夫妻。据说,现在两人的象棋水平已经“差不多了”,只是因为不想输给彼此,所以在家都是上网下棋。

这样看来,真正在外国推广中国象棋劳苦功高的反是越南棋手了。徐天红认为,一般女子棋类运动的兴起都有很大难度,因此即便是在越南,吴兰香有了这么高的荣誉,但女子象棋依然在男子领域稳定后才开始慢慢启动的。吴彩芳的出战也许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其实在外国,真正需要的是耐心和细致,而并非一定要职业高手,也许“合格”的中国棋迷就足够很好地完成推广任务了。

大的心胸小的心徐天红:中兴路在前方

江北江南路,脱罢旧履衫,

客里光阴,匆提锐旅弘国粹

对于多数棋迷而言,徐天红的出现是个意外,尤其是他的身份,这位昔日的世锦赛冠军此次虽然与赛,却非参赛选手,非工作人员,非中国队成员,而是德国队和芬兰队的“中国内教”。

说起来,徐天红对中国象棋的普及工作可谓元老级,对于如今外国选手参赛比比皆是的情景,他自然喜上眉梢。

做洋人的教练,徐天红说:“其实这个机会很偶然,但结果一点不偶然,毕竟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我早年就和张国凤一起到过德国等地推广中国象棋,当时就想要是真能让大家像喜爱国际象棋一样喜爱我们的国粹该多好。后来情况一年年好起来,我们都很高兴,像去年智运会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这次德国象棋协会赛前联系我们,说他们准备参加这次比赛,但是水平很欠缺。看能不能派个大师去交流指导一下,然后中国象协就在北京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培训班,主要对象是欧洲选手,10名德国选手参加完培训后就来此地参赛了,我也就跟着他们来到了现场,美其名曰‘教练。”

话虽如此,但徐天红对于短短五天的培训和此后随程观战的成果还是很欣喜的:“说白了,三五天的指导对于高手还有点储备作用,但他们技术要领都没掌握,临时能抱出什么佛脚来呢?所以我就想啊,主要是要加深他们对中国象棋的理解和认识。于是我就告诉他们,我现在能教的就是两点:第一要清楚自己走这一步的目的是什么。第二就是要清楚自己有什么理由选择这一步而不是其他。这是一个领悟的问题,至少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输,怎么样可以避免输。你看现在水平慢慢上来的一些外国棋手都是一上来就和你拼和棋,而我们的棋手还真为难,他们至少已经能达到逼和的目的了。后来就算我不在,他们也能自己复盘了,而且比赛的时候开局上基本不会有错误,也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徐天红最想强调的不是自己付出的心血,而是这些洋棋迷对中国象棋如痴如醉的爱:“他们真的太喜欢象棋了。纯粹的喜欢。他们在国内比赛都是没有奖金的,都是自费,别说吃喝住行,甚至经常有卷着铺盖去外地比赛的,包括这次比赛也是,让人不能不感动。我也跟领导说了,以前我们推广有难度,现在人家的兴趣都到这个程度了,这个机会再不抓住,我们就成了象棋的罪人了!像这次参赛的德国队中,有化学家柯来华博士、心理学家马步来、经济师迈亚棋、警官霍甲腾、系统管理员安德仕、化学系大学生薄莱德等,其中有两位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如果说我们国内现状的矛盾是职业棋手文化素质的话,我们正应该培养一些文化水平高的纯粹对文化娱乐有热情的爱好者,他们才是中国象棋推广的真正后盾。他们本来有华裔的留学生,很喜欢象棋,也正好当翻译,我们交流的时候也没什么语言障碍,有的时候用手势都能明白。”

说起交流,徐天红认为:“首先,越南的提高对我们而言是很值得高兴和复制的,在越南国内,可以说到处都有下象棋的,很多时候都是领导亲自出席甚至参加的,而且不分级别,奖金又高,这样很容易带动全民参与,像这种比赛,包括智运会,他们出来要是有好的名次,回去是有不错的物质奖励的。我记得我和来群第一次去交流的时候,河内的领导告诉我们,中国是象棋的强国没错,但他们也要成为世界之强。开始我们还没懂,后来经他解释才明白了,越南体育项目在世界上能崭露头角的并不多,他们有心将中国象棋培养成能够让他们在国际上取得骄傲的项目。其次,要有国际视野、国际化的意识。围棋热是因为有日韩这样的对手,国际象棋的兴盛是因为有欧洲强手,我们要是也有慢慢能站在世界舞台上的对手。一定能够互相促进互相进步。制度的改革应该跟上形势,赛规不变可以变项目,我们近两年也看到了,越南的水平确实已经远超其他国家了,那么在激励其他国家选手的项目就有必要改成非华越裔的,像最后德国和芬兰都有一个进入非华越裔前八,一个第七一个第八,他们都非常高兴,我也为他们高兴。再次,现在大环境还不是特别好,以前我说,象棋的现状就是如今中国社会现状的缩影,大众的项目,老百姓真正喜欢的东西,却未必受到重视,现在已经明显改善了,但是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困难,应该有实际的支持,就像之前刘思明主任说的,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推广资金,这点很值得深思,亟待落实。当然,各省市对外的交流也是非常关键的,像前一阵河内有关部门也向我表达了来江苏交流的意向,我肯定是全力支持,我们江苏与外国同级省市地区的交流近两年比较多,我能感受到他们领导的重视和国内氛围的日益浓厚。最后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象棋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得到更大的普及。”

编辑老张四

猜你喜欢

棋迷中国象棋棋手
活得有趣
棋迷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花言巧语
马踏连营
为业余棋手诊脉
大博士回答
为业余棋手诊脉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