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现实性思考

2009-11-2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李 佳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接受来自于各方面的信息,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一要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二要思考新问题,注重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特点;三要寻找新载体,提高教书育人的创新性能力;四要优化好环境,增强高等教育的感染性氛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 實效

近年来,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各高校大力开展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深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社区、进网络、进社团”工作有了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然而,随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国际国内对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机制、德育要素的作用发挥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如何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仍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任务。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接受来自于各方面的信息,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机遇而言,在新形势下,分辨是非美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必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培养高尚道德,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国家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加大了科研投入,以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缺乏实效的现象。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许多现代化的工具和高科技产品已日趋大众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传统的理论灌输已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接受网络等科技环境刺激的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录音笔、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电视、电话、多媒体软件、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工具的使用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这些新技术也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

21世纪是一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也处于新的环境之中。一方面,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开放使意识形态领域经受着更为严峻的考验,社会大环境下的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复杂和艰巨;不稳定的校园周边环境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新的冲击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得到较大发展,他们崇尚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追求更加自由、开放的生活。但也有一些大学生片面认为市场经济只讲求经济效益,政治无关紧要,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导致对许多复杂社会问题的看法过于简单、片面;有的则把个人利益看得过于重要,淡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弘扬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许多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将关注的焦点更多的集中于英语、计算机及专业课的学习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期望值不高,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

二、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传统教育中,把教育者视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客体形成的“灌输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愈来愈显现出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面,如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脱节”,对所有学生统一标准,教学内容缺乏亲和性和感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不符合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学生感觉所学内容与大学学习、生活关联不大,不能满足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认识社会现象的需要,不能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他们政治方向、思想认识、心理素质和实际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事实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学生都应该是主体,通过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品德上的相互影响,建立起主体与主体间民主、认同、合作的活动关系,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重视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统一,重视发挥学生骨干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主体的德育性评价,重视学生主体间的群体互动。

高校德育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新形势需要,多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才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上来讲,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种情感卷入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接受性,更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三、思考新问题,注重高校德育的层次性特点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中难解的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跳出传统的框框,融入世界,融入社会,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在大班上课愈来愈普遍的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思考,有益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不断提高。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十分重视其层次性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切忌急于求成或千篇一律统一要求。因为在德育过程中,不同学生因个体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德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说到底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学生的思想认识、觉悟程度、工作能力是有层次的。根据学生的原有思想水平,确立相应教育教学目标,要把握内容的层次性,在普遍道德品质教育的基础上,兼顾理想信念与成才教育,要把握方法的层次性,将理论教育与疏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原来道德品质发展水平,一刀切地做出“圣人”般的道德要求,应该在允许有层次差异的前提基础上,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觉得目标经努力可以达到,而非遥不可及,注重高校德育的层次性特点。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势而为,改变现状惟一的出路就是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改善。

四、寻找新载体,提高教书育人的创新性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寻找各种新载体,如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互联网上的有益资源等,提高教书育人的创新性能力。

高校是我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上网的大学生人数呈持续高速上升的态势,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休闲、娱乐的载体,因其既符合知识的特点,又符合年轻大学生们的求知心理和自我展示的需要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务必抓住这个时机,占领网络这个新的重要阵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精品课程网站,利用网络形象化、趣味化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匿名性既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又可提高工作成效,充分体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独特功效。高校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网站,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网上教育引导及纠正网上重大错误信息和批评网上错误言论等工作。学校可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使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等信息进入网络,在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其中,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融入网络的各种形式当中,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声有色,紧贴学生实际。

五、优化好环境,增强高校德育的感染性氛围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铸魂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实施全方位渗透、全员参加和全过程管理的全面育人工作,才会将我们所期望的社会思想政治品德内化到大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等人格结构之中;学校、社会、师长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与社会中较多的不道德现象之间存在着强烈反差,社会现实实际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弘扬的理论之间的背离,使得大学生在道德行为选择上存在道德困惑;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德育教学模式,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使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特别是创造条件、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社团实践活动,丰富知识、增强才干、愉悦身心,使自身的文化素质、艺术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高校德育应是一项系统工作,应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德育系统的统一性,实现全员、全方位、全程德育。要使全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对高校大学生德育进行监督与指正的意识,要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德育,而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育,要使学生从作为社会角色行动于社会中开始一直到其退出社会都要接受德育。

参考文献:

[1]虞丽娟.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3,(2):21-22.

[2]熊湘江.新形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9.

[3]刘明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与职业,2007,(35):131-132.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