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

2009-11-20江晓敏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罗蒂真理观

江晓敏

[摘要]本文认为,罗蒂的真理观不能简单的用相对主义加以否定。他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中的语言、隐喻观等都值得我们加以探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哲学发展的某种趋势,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仅对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关键词]罗蒂 新实用主义 真理观

罗蒂把哲学的矛盾推向了尖锐化的程度,而其中的焦点又在于真理问题。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反本质主义、反科学主义的倾向。对于他的这真理观,有些学者表示赞同,而有些学者认为这只是无用的相对主义。本文将对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进行客观的描述与评价。

一、从旧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在实用主义哲学家中,杜威是罗蒂最为推崇的哲学家。罗蒂继承了杜威反对二元论、反对绝对知识和永恒真理的观点以及协同性的概念,但是由于罗蒂的思想经过了分析哲学的训练,他在继承杜威思想时,只接受了杜威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倾向,却变换了其中的内核。杜威以经验为基础阐述真理,但罗蒂却认为语言先于经验。赋予一个东西以意义的活动,是人们需要运用语言来从事的活动而不是经验的实践。罗蒂抛弃了杜威的理论前提——经验论思想,而接受了杜威的结论——真理是“有根据的可断言性”。

罗蒂以语言为基础阐述了真理和协同性,他认为真理不是对实在的符合,而是主体间的协同性。罗蒂的“协同性”指的是共同体中人们在兴趣、目标、准则等方面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是建立在主体意义交流基础上的。人们通过对话和讨论获得真理,在交流的过程中,从我的信念出发检验由其他的信念是否和我的一致。但这不是绝对的一致,因为在对话的过程中我的信念也会发生变化,与其他信念一起构成一个信念网络,达成一致的才是真理。所以,他的真理观又是“种族主义”的真理观。

按照这样一种说法,罗蒂进一步认为不存在大写的真理,只有小写的真理,即就是在生活中的有根据的可断言性。笔者认为,罗蒂对杜威的解释虽然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认为他曲解了杜威的原意,是“俄狄浦斯之子”,但是从罗蒂的思想发展来看,他还是继承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本思想和发展方向,而且他在经过“语言转向”之后重提实用主义的论题,使其更加精致化。他始终从一种实用主义的角度发问: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有什么用?大写的真理有什么用?大写的哲学有什么用?在考察追寻传统哲学中大写真理的过程中,罗蒂得出结论:追寻大写的真理是徒劳无益的,应该追寻小写的真理。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以“语言”为基础概念阐述了实用主义,是将实用主义更加精致和严格化,所说明的真理更多地是实用主义的而非相对主义的。他的真理观也并非是不负责任地抛弃传统哲学真理观的难题,而是这些难题在分析哲学的自我消解过程中也随之自我消解。历史是人类活动中各种不同共同体相互协同、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从罗蒂真理观形成的历史,我们可以说是某些哲学的共同体在当代相互协同的结果,是英美哲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因而,抛弃大写真理追寻小写真理并不荒谬,它体现了哲学思维活动中的某种过程和方向。

二、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中的主体性问题

在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中,表象之所以可以和实在符合,就是由于在人和世界的中间有一面镜子可以映现实在,镜子的一边是认识主体的“自我”,另一边是世界本身,镜子在传统哲学中是“心”,在语言哲学中是“语言”。罗蒂在打破了自然之镜后,“自我”把语言当作工具直接和世界打交道,那么,“自我”是否具有共同人性,是否会对世界产生共同的认识。为了进一步说明他的真理观,罗蒂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考察了“自我”。

弗洛伊德终其一生向我们解释了无意识的复杂微妙,解释自我的形成是无数偶然事件在潜意识中留下的痕迹,他以各种栩栩如生的对成长过程中经历事件的描述来说明自我的创造。罗蒂说:“他留给我们的自我,乃是一个由偶然所组成的组织,而不是一个由若干机能所构成的至少潜在上井然有序的系统。”“由于弗洛伊德的影响,我们才有可能把科学和诗歌、天才和神经病,不视为不同机能的产物,而视为是调节適应的不同方式。”

罗蒂认为弗洛伊德为创造人们自己的生活故事,提供了一系列崭新的心理学隐喻。隐喻的产生是由于“每个人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实现其个人的幻想,因此人类生活中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部分,就在于人会为了达到象征的目的,而在后来的生活中使用早先碰到的每一个特殊的人、物、情景、事件和字词。”

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分导致了符合的真理论,而罗蒂把自我利用偶然性关系解释为由信念和欲望构成的不断变动的网络,把客体理解为偶然事件,使认识成为主客互化的动态的创造过程,从而克服了符合关系,使真理从被发现转化为被创造,从而说明了客观真理的不可能性。

三、对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评价

罗蒂的真理观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语言的功能,语言只是我们用以交流的工具,我们选择怎样一种语言工具进行交流是由交流的方便和有效决定的,我们在进行这个选择时依据两个方面:其一,是共同体内的协同,也就是主体间的一致性,协同的过程就是在共同体内部对世界的多种描述进行选择,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什么样的语汇有助于得到这种一致性,就选择什么样的语汇作为交流的工具。其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都有描述自己独特性的一套终极语汇,终极语汇是我们言说的界限,也是我们与别人协同的界限。因而对于协同,罗蒂有他独特的看法,即协同是同情的结果,而同情只有当一个人遭到这样一种残酷时才会表现出来一个人的独特性,表现为他对自我描述的独特性,当这样一套独特的语汇要被别的语汇所覆盖时,这种威胁就是残酷。所以协同是解释学上的“视域融合”,而不是绝对的一致,是同中存异,又在不断地变化。这样的共同体达成的主体间的一致性就是真理,这样一套语汇便被我们选作交流的工具,所以严格地说,真理是在语言中为真。因而,这种真理只能是小写的真理,是隐喻。

罗蒂的这种真理观消解了符合论意义上的真理,同时质疑了哲学的基础地位,并进一步质疑了任何学科可以作为其他学科知识基础的问题,将科学、文学、哲学等等的区分不再看作是关于知识确定性的区分。它还将“实在”和“大写的真理”划到语言之外,使对它们的讨论成为无意义的问题,从而具有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基础主义、反科学主义等多重意义。然而同时,他的关于新实用主义真理的论述,使他陷于相对主义的指责而难以脱身。

参考文献:

[1]Rorty:Contingency,Iron,and Solidarit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陈波.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M].北京三联书店,1998.

[3]陈波.逻辑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陈峰.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评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5]陈亚军.普特南与罗蒂的对话:实在论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J].世界哲学,2003,(1).

猜你喜欢

罗蒂真理观
近十年国外理查德·罗蒂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共产党宣言》序言的马克思主义观启示
论恩格斯与列宁真理观异同
《反杜林论》中的真理观
论马克思真理观的必然性及其现实价值
论海德格尔真理观与王国维诗学性向的互通性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波普尔的真理观评判
两个病人
两个病人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