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霸权与金融崛起(五)
2009-11-19陈雨露
陈雨露
最后一张王牌:中央银行的诞生
上面说的是英格兰银行在伦敦银行业的霸主地位,不是英国银行业。此时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只能在伦敦市区流通。在乡村,大家还不太清楚英格兰银行是个什么玩意儿。多村有自己的草根金融体系,现在史籍称这些机构为乡村银行。
乡村银行实际由金银匠转换而来,很多人找金银匠手做活,同时从他们手中拿到取货单后来人们就把金银存放在金银匠那里,金银匠开出存款证明,也就是几英磅,金银匠因此变为乡村银行家。乡村银行的主要业务是为本地人汇款,替本地人向伦敦缴税。无疑。他们需要签发汇票,虽然数额不大。
英格兰银行的目的很明确,它不希望自己在伦敦城区遇到挑战,当然更希望在全国拓展自己的营业网络。这为乡村银行进城提供了一个良机,很快英格兰银行在1725年垄断了乡村银行票据清算。
此时,全国乡村银行经营已经完全受制于英格兰银行,而后,乡村银行的储备也被王室明令储存于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始终以黄金作为储备,到18世纪上半叶,随着英格兰银行在全国取得绝对优势,英国实际已经确立了金本位。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史上发生了一些大的事件,与北美殖民地pK,70年代的乡村银行破产等等。在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中,英格兰银行始终在经济起伏中起着稳定的作用,虽然这些工作让它着实赔了很多钱。倒不是英格兰银行有大无畏的不怕牺牲的精神,主要是每次王室都要求它出面,并许以丰厚的报酬。
此时,英格兰银行已经被王室誉为“我们手中最后一张王牌”。
1797年,法国刚刚结束大革命,在大革命期间很多人把钱存到了伦敦,所谓存就是把黄金换成银行券。革命结束后这钱当然要取出来,也就是要兑换银行券。当时英国刚结束对北美独立战争,钱早被王室花的差不多了,哪有那么多黄金。
当英格兰银行都快撑不住的时候,王室终于站了出来,1797年2月27日王室宣布英格兰银行从此不再负担黄金兑换义务,议会于5月对此进行了立法,这就是著名的《黄金止付条例》。
纸币,也就是英格兰银行银行券,第一次出现在大不列颠岛,英格兰银行实际执行了货币发行职能。在此前此后的经济波动中,英格兰银行仍旧以营利为唯一目标,跟现代中央银行干的活恰恰相反,在货币市场流动性不足时,收缩信贷,面对银行倒闭见死不救。
不过,似乎也不能指责英格兰银行,毕竟它还是一家私有银行。
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英格兰银行的职责,作为最有实力的银行,应该在货币市场具有领导地位,而且不应该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1809年,英国下议院向议会递交了《锭金报告》;要求恢复英格兰银行黄金兑换,并要求规定英格兰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挽救义务,《锭金报告》作者之就是经济学说史上著名的大卫·李嘉图。
不过《锭金报告》递交的时候不是时候,因为当时英国正跟拿破仑死磕,此时废除纸币,英镑黄金储备会随时枯竭。
英法战争结束后,《锭金报告》的思想又占据了上风,1844年议会通过《银行特许条例》(即《比尔条例》),明确恢复英格兰银行黄金兑换义务(1827年恢复英格兰银行黄金兑换义务,但英格兰银行从未认真执行),规定英格兰银行不得以谋利为目标进入货币市场,对稳定货币市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对股份制英格兰银行的报答,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镑纸币发行权。
自此,英格兰银行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银行。
血腥日不落
如果用几个词汇总结英国17世纪以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以下几个词汇应该很合适屠杀阴谋,强权。
1607年英国开始殖民扩张,用各种方式战胜了可以挑战它的每一个国家,包括西班牙、荷兰、法国、并对殖民地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尤其是在北美大陆,几乎把占领地的土著印第安人灭绝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年~1901年在位)英国殖民地达到世界陆地面积的20%,号称英国的永不落山。日不落帝国是以殖民地人民的尸骨堆成的,大英帝国将世界纳入自己的经济体系,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其争霸。
同样,由于过分依赖殖民地贸易,英帝国同样为自己种下了衰落的种子。殖民地提供了资源,也开拓了市场,可是这些都没再激起英国民族的再次辉煌。
有枪、有炮,掠夺比创造成本低多了。当掠夺的成本高于创造,英帝国选择了掠夺。英国后期在殖民地战争中一次次败北,绝非偶然,狼闯入羊圈当然不会跟羊谈判,可当掠夺超出了承受极限,大英帝国的夕阳也就时日无多。
如同西班牙一样,英帝国衰落在自己的繁荣中,当它的姊妹帮美利坚自由合众国站在它的肩膀上崛起的时候,太阳将升起在大西洋彼岸。
法国王室的两句明言:“为巴黎而做弥撒”和“朕即国家”
经历了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国王开始意识到要加强皇权。法国与英国不同,法国王室几乎使用了所有方法控制市场和城镇。
更可怕的是,十六世纪的法国卷入了宗教斗争,新教路德宗,新教加尔文宗、胡格诺派、天主教在法国都不具备压倒性优势,各派之间的斗争最终演化为封建主间的斗争。城镇骚乱成为杀害仇人、竞争对手的良机,甚至借机除掉不喜欢的情人,杀完后只要说是异教徒就算了,法律秩序荡然无存。
在列强林立的西欧,法国的前景非常堪忧,如果没有亨利四世的话。
亨利四世当政时代,以天主教徒为主的巴黎市民拒不承认他的继承权。亨利四世毕竟是国王,军事实力再差也比平民强点。很快他击溃了巴黎市民的武装力量,兵临城下的亨利四世并没有纵兵攻打巴黎,而是在城外宣布改信天主教。亨利四世宣布天主教是国教,但不妨碍任何其他信仰,人民有选择信仰的权利。
“为了巴黎而做弥撒是值得的!”仅此一语,亨利四世可以在法国乃至世界史上名垂千古。
后来的国王路易十三、首相黎世流路易十四都着重加强君权,王位到了路易十四手中的时候,已经形成了绝对君权。三级会议成了摆设,贵族成为国王的奴仆,国王有权直接征税。既然国王可以直接对农民征税,银行、公司等劳什子对国王就没什么用了,这个时段它们可以不存在于法国领土之上。
路易十四的征税方式有点别致,他采用了古罗马的“包税制”,在他手中所有官职都可以出卖。集权给路易十四带来了大量财富,他迅速建立了一支可以抗衡欧洲强国的海军,建设了巴黎,凡尔赛宫就是在他任期内完工的。在这个年代只有在西欧大概也只有路易十四靠铁腕弄钱,其他国王是不敢指望税收发财的。
1700年,路易十四发动了对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对手是英国、荷兰、葡萄牙和德意志王侯。这场战争对法国来说是一场浩劫,是绝对错误的,路易十四没有任何战略目标,打仗完全是为了出去抢劫。结果并不意外,强盗被打倒了,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战争停止,法国要赔偿其他国家25亿里佛尔巨债。
路易十四被后世称为“太阳王”,他在身后也留下一句名言:朕即国家。
同是一个国家的国王,差别咋就这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