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后青川县中小学校重建总体规划探究

2009-11-19张建标叶春阳王东辉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青川中小学规划

张建标 叶春阳 王东辉

【摘 要】 本文结合在震后青川进行的学校教育援建工作,对整个青川县的中小学进行了布点规划,探究了以下内容:教育规划的标准,学校选址,规划布局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本规划相关的教学管理改革的需求,并且分析总结了规划不足的成因,提出了后续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 青川;中小学;震后重建;规划

5.12汶川地震后,整个青川县的中小学建筑受到了严重破坏,青川县2007年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2所,其中完全高中2所,单设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普通小学28所,村小及教学点94所,在校学生数为35582人,学校总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7175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710万元,图书资料42.9万册,计算机2054台。地震后,倒塌房屋1152间,面积92160平方米;造成危房2650间,面积211958平方米;毁坏教学仪器设备236080台件套,价值1196万元;毁坏课桌凳47216套;毁坏图书42.9万册;学生死亡366人,教职工死亡27人,受伤209人,直接经济损失77175万元。青川县中小学教育建筑受到严重破坏,其中90%以上的建筑已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且青川县属于贫困山区,原教育规划远远落后于国家及四川教育规划标准,基于这两个原因,有必要对整个青川县教育重新进行规划。

一、教育规划标准的探究

青川震后重建教育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国家教委提出的“实行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广元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四川省青川县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修订讨论稿)、《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讨论稿)、《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四川省学校恢复重建规划建设标准”、国家及地方其他有关法规及规定进行编制,规划布局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原则。采用那种标准对整个规划起着及其关键,考虑青川县地广山多,可供建设的可用地很少,且遵循国家教育部要求9年制义务教育最好为一乡镇有一所学校的原则,采用“四川省学校恢复重建规划建设标准”为主,《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讨论稿)为辅进行规划。该标准低于教育部和建设部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这是符合青川实际情况的,青川地广山多,可供建设的可用地很少,仅仅比汶川和北川条件好一点。在这个标准里面,规划指标(主要指人均建筑面积,土地使用面积)的上、下限取舍,对单个学校和整个青川县的教育也很有关系,主要是用于解决预测学生数与额定班级人数之间的不完全对应性;并兼顾了学校近期发展与远期使用的矛盾以及学校规模在实际调整过程中的时序历程,在实际的规划中,充分根据该学校是否在中心城镇及学生每年数量的变化进行考虑,使整个规划更具有合理性。

二、学校选址的探究

学校重建选扯坚持立足交通便捷、回避安全隐患和保持历史传承、的原则:在山区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制定和实施城镇、乡镇重建总体规划时要优先满足教育用地的发展需要;学校布点优先考虑校址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方便学生上下学;学校选址要回避地震带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充分做好学校防灾规划,使学校真正起到防灾避难场所的作用;学校选址还要充分考虑学校历史文脉的传承,使学校悠久的历史积淀在学校重建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文化作用。在整个教育系统规划,基本上做到以上几点,但所欠缺的是由于青川县某些乡镇的土地资源所限制,未能做到尽善尽美。

三、规划布局所遵循原则的探究

1、学校重建规划布局坚持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原则: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成教育资源适度集中,创造规模办学条件,发挥规模办学效益;扩大主城区及中心镇优质教育的幅射范围,高中、职业高中教育向县城集中,初中教育适度向中心镇集中,小学教育向乡镇集中,严格控制村级小学布点;考虑山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提倡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较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在义务教学阶段,从硬件上保证每一个学生均能平等地享受国家和社会的教学资源;

2、学校重建规划布局坚持实事求是,节约用地和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新增土地的原则:考虑青川今后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大部分乡镇将会出现在校生规模缩小的趋势,因此维持和适度缩小乡镇中小学规模,适度扩大中心镇及县城的中小学办学规模,使学校发展走向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学校的规模扩大和在校学生的集聚过程,逐步控制和减少全县中小学校的数目与规模,避免学校用地的无序增长,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标;

3、提高办学效益的基础上兼顾少数民族的教育需求: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需求在本规划上得到充分尊重,在平等地享受其他教学资源基础上,重建各项指标对其均有所倾斜;

4、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应与教学管理改革相结合: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必须和学校布点规划同步进行,在软件和硬件上同时确保“适度集中,规模办学”理念的贯彻执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规划是基础,管理是必要的保证条件。

5、重建布局规划在保证上述原则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学校布局调整的渐进性和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性。也就是坚持在和谐发展前提下的有序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些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的乡镇九年制学校的初中部,增加城镇初中的办学规模。在初中学校的调整后,初中学校一般达到12个以上的教学班,班额40至50人的规模,山区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至少控制在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学校规模不少于240人。将黄坪九年一贯制、上马九年一贯制和骑马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取消,办成完全制小学,扩大乔庄初中和木鱼初中的办学规模。中心城镇必须加大初中的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成教育资源适度集中,创造规模办学条件,发挥规模办学效益,同时初中要严格控制班额学生人数,每班控制在50人以内,同时采取措施有计划地缓解乡村适龄人口的入学给中心城镇初中学校带来的压力。逐步实行完全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适当扩大现有高中学校的办学规模,考虑城镇体系规划的客观要求,对于三锅中学的高中部或暂停招生,或予以撤并。在完善乔庄高中的前提下,于竹园新城新建一所高级中学,以适应将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

四、与本规划相关的教学管理改革的需求的探究

适应于本次重建规划布局的教学管理改革是本次规划调整真正产生质变的关键。尽管本次规划布点调整为以后的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打好了相对合理的硬件基础。但“适度集中,规模办学”的理念必须还得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得以体现。使得规模学校真正拥有优质教学资源,并对非规模学校的学生拥有强大的吸聚能力。以期在3至5年内真正实现规划布局的调整目标。

五、结论

本次青川震后重建教育规划虽经多方位考虑,也做了非常细致、到位的筹划,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规划不足我们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究。

1、规划不足的成因分析

考虑现实一些民族、村镇的现实情况,未能实现一步到位,全部实现规模办学的学校有:

两个民族学校为尊重民族特性,其规模都不大;九年制学校的初中部和小学部规模都不大,虽然学校在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上得以节约,但是师生比较少,规模办学效益差;同时小学与初中在同一所学校内教学管理上的矛盾将长久存在。由于行政区划的关系,一些规模小、人口少的乡镇未能撤并等原因导致了某些乡镇中心小学的学生生员严重不足,办学规模较普遍的小,教学质量无法有效保证。

2、后续规划的解决方案的探究

民族学校的规模受制于民族人口,需以政府对学校给以政策上的扶持和关怀,并通过教学管理手段的提升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规模较小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长远发展的唯一出路在于撤并,向规模中心小学的集中过程,学校原址考虑学生生员的具体情况,可以建议保留村小建制,满足就近上学需求。在建设模式和建设时序上,先期建设12班以上的规模完小和18班以上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初中(这里的“建设”含义不单单包含校区校舍等硬件建设,还包含了是师资配备等软件建设),后建目前受制于老百姓的观念和不十分合理的文件规定而保留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完小,使规模办学的优势得以充分呈现,促成老百姓自发撤并的需求。真正发挥中心规模学校的优势作用,辐射和带动全乡镇中小学的共同发展和均衡发展。我们在本次规划中也为这种可能性和发展趋势做好了规划准备,与较小规模学校相邻的上规模学校的规划指标数据高配、并为日后的可能发展预留好规划控制用地和教学建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S].

[2] 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S].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S].

[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5] 国家减灾委,教育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学校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S].

[6] 建设部.城市防灾抗灾规划管理规定[S].窗体顶端.

猜你喜欢

青川中小学规划
青川县:“信访直通车”开到群众身边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青川电商:土特产也“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