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忆手法在周邦彦词中的运用

2009-11-19章佳萍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0期

【摘 要】 周邦彦是宋代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是北宋晚期承上启下的一代词人。在周邦彦《清真集》中的186首词中有51首词运用了“追忆”的手法,这类词通过今昔的对比来表现作者的羁旅行役和怀人忆旧的愁绪,由于所作时间不同,这些词在变现的内容,作者的思想和语言风格上各有差异。

【关键词】 周邦彦;追忆;旧地重游;羁旅他乡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钱塘(今杭州人)。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近代王国维:“持重老杜,则非先生不可。”[1]陈延焯:“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宗,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2]在周邦彦《清真集》中的186首词中有51首词运用了“追忆”的手法,这类词通过今昔的对比来表现作者的羁旅行役和怀人忆旧的愁绪,无一不笼罩着一层或浓或淡或明或暗的哀怨凄迷的气氛。而由于所作时间不同,这些词在变现的内容,作者的思想和语言风格上各有差异,现把这类词分为两个大类:

一、“旧地重游”

周邦彦“故地重游”的这类词,都是作者重游前地的感受,这类词主要有13首,如《瑞龙吟》、《西平乐》等。通过今昔的对比,写出了重游此地时竟发现这里有了那么大的变化,由于作者久客他乡,缠绕着厌倦羁旅的苦闷哀愁情绪,因此人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景物也相应地变化了,这就是所谓的“人异其心,因而物异其致”(金圣叹语),表现的是物是人非,没有一丝旧物遗留。同时也常常隐喻着一种对生命之无常、生活之变更的无准备与无奈何的感慨,更加怀念往日那种含着苦涩的离别,抒发别离之恨、羁旅之愁、宦游之悲、迟暮之感、故人之情,怀念那段已逝去的少年情怀。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这是一首回忆往事,怅触情感的词。“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二句,写时间之“当时”与“今日”的比较;空间之“赤栏桥”与“黄叶路”的比较,“赤”是春天之烂漫与两情相爱之炽热的象征,“黄”明显有秋天之肃杀与心情之冷寂的象征;和心情的“相候”之神怡与“独寻”之心苦的比较。

二、“羁旅他乡”

“羁旅他乡”主要有五个阶段,即初旅汴京;寓居庐州、荆州;出知溧水;再旅汴京;暮年远宦。

宋神宗元丰二年己未(1079年)周邦彦二十四岁,被入为太学生。他初旅汴京,这个时期写的词比较温柔狎昵、软媚浑成而又稍显欢快明朗的恋妓赠妓之作。

这段期间中除了《苏慕遮》这首词外,其它四首《满江红》《亿旧游》《阮郎归》《玉楼春》均是描写男女之间的情,属恋妓赠妓之作,这些词虽是描写与心爱女子的感情和分离,追忆当年和女子的相会及其和女子分离时的情景,引发思念的情绪。而苏慕遮(燎沈香)这首词却是表现作者久旅汴京而思念家乡杭州。由汴京的荷花塘联想到老家的“芙蓉浦”,联想在家乡时的少年游玩之乐,抒发出一缕思乡依旧的羁旅哀愁。但这里尽管透露出愁思,却不失轻快疏朗之调;只有几声叹息,却更多轻盈瑰丽的梦幻。这是一种对事业和人生尚怀希望的年轻人才有的明快之调。

“寓居庐州、荆州”这段时期是他思想上矛盾重重的一段时间,同时这也是他生活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重大地转折点。从阳光灿烂、春光得意的青年时期转入浮沉州县、仕途坎坷的中年时期。他原有的那种洒脱明快、“不识愁滋味”的气氛几乎找不到了,而感伤和凄婉的调子渐渐笼罩了他的中后期作品中。

《渡江云》《风流子》《倒犯》《渔家傲》《红罗袄》《尉迟怀》这6首词,通过“哀景”与前面的“乐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对生活的压抑和郁闷较为真实的反映,突出了对羁旅行役之苦和游宦生涯的厌倦。如倒犯(霁景对霜蟾乍升),全片由今夜的月光之下游联想到此前在庐州的一次月下之游,并预想将来还会有的月下之行,从而自然而然地透发出逝者如斯、老之将至的哀伤。通过处处紧扣“月”的意想来寄遇自己的情感,回忆当年“淮左旧游”,因送友人归来于山路上驻马望月落;而今面对着“秀色初娟好”地明月,词人一方面漂泊又伤迟暮,想象未来情景“异日宵征”怕也只有这明月来陪伴自己孤独的影子了,并伤怀于他日羁旅只有明月相随之孤独。

宋神宗元祐八年(1093)春,三十八岁的周邦彦被委任知溧水县(今属江苏),从以往多年的学官转而进入下层地方官员之列。此时已将近四十的周邦彦,少年锐气已消磨殆尽,以通过今昔的对比,忆人忆旧,写出了一种孤独无依之感,感慨两鬓过早地生了白发,生命在孤独中消耗,孤独而不被人关注。

侧犯(暮霞霁雨),上片写夏夜游荷池,而下片回忆当年在汴京所见的美女和曾经的生活。“见说胡姬,酒垆寂静”,昨日门前的车水马龙已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一片空阔和寂寞,使人心生感慨和悲戚之情,词人长久飘零在外,苦不堪言,而且这种苦并非人人都能理解或能感知到的。

元绍末年,四十多岁的周邦彦被召还京城,担任国子监之职。十年流浪之后竟能重返汴京,这曾使他欣喜万分,但一朝重返朝堂,触目惊心之事不少,抚今追昔,感慨甚多。在这一时期的周词在内容上却又陷入了对旧日灯红酒绿的回忆之中,言情苍白。

《琐窗寒》《西园竹》《解语花》《绕佛阁》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抒写作者厌倦羁旅,怀念旧友和家乡、家人的苦闷情绪,体现他的人世沧桑之感。绕佛阁(暗尘四敛),这首词是词人离开溧水后即将到达汴京的途中所作。上片写孤馆独宿的凄凉;遥望城郭,于是引起下片对十年前京华初旅生活的回忆,联想起京城的故友恐已不易重逢,不觉悲从中来,心也更乱了。

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春天,六十三岁的周邦彦又一次远放到偏远的河朔之地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县)任知府。《瑞鹤仙》和《华胥引》这两首词通过今昔对比,叹老嗟悲、伤春悲秋和依旧怀人等,那种渴望退归林下、了此残生的心愿溢于言表,从而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嗟叹自己鬓发稀白,已经无可挽回地衰老,惋惜青春不再。这两首词全以衰飒凄冷之调,来吟其行将就木的实路哀歌。

《华胥引》,通过对离别时景物的描写和对过去恩爱的追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悲凉感伤,缠绵悱恻地离情别绪,抒发离愁别恨,一边嗟叹自己鬓发稀白,一边翻检旧日情人的书信,惋惜青春不再。泪水与灯光相映,感情在自我形象地描绘中透发出来,显得十分深婉而凄切。

周邦彦的这些追忆之词,或是由今忆昔,或是先写昔日之乐转而进入今日之悲。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运用虚词来领起对昔日的描写,如“记”《忆旧游》,《应天长》,《瑞龙吟》;“念”《解语花》,《兰陵王》;“想”《风流子》。

同时,在这些追忆词中,周邦彦运用了一些意象来衬托今昔的不同,如“月”《夜飞鹊》,《兰陵王》;“柳”《西平乐》;“荷花”《侧犯》,《苏慕遮》;“梅花”《花犯》;“雨”《琐窗寒》等,作者由今日的这些意象联想到昔日的情景,如《兰陵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从眼前之苦转而回忆当年“月榭携手,露桥闻笛”的温馨。

往事如梦,但难追寻,最终只能潸然泪下,以乐语写哀景,更感凄苦。

这51首“追忆”词由于所作时间不同,表现词人的思想感情略有不同,词人通过今昔的对比、运用意象来表现作者的羁旅行役和怀人忆旧的愁绪。

【注释】

[1]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

[2]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参考文献】

[1] 孙安邦,孙蓓.周邦彦集.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

[2] 李之亮.千山皓月——周邦彦姜虁 张炎词选.湖南:岳麓书社,2002.

[3] 刘杨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 沈松勤,黄之栋.词家之冠——周邦彦传.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章佳萍(1984-)女,汉族,浙江诸暨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