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增加 豆价受压

2009-11-18杜宝泉

投资与理财 2009年20期
关键词:美豆利空玉米价格

杜宝泉

预计继美国大豆产量创纪录后,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加,继续利空于豆价,玉米从比价上对豆价形成压制。

美国作为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其大豆的生长状况、天气以及产量变化,一直是左右国际豆价的重要因素。整个2009年,美国大豆的生长进度一直较正常年份落后2周左右,如截至10月4日,美国大豆落叶率是79%,而5年平均水平是88%;收割率是15%,5年平均水平则是36%。生长进度严重落后,面临早霜的威胁会很大,这一度对豆价产生了重要支撑,美豆7月底的上涨和后面几次脉冲式的大幅拉升均与此有关。而美豆生长进度落后和优良率的高水平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查了过去7年的数据,发现今年美豆最差时候的优良率在绝大多时候竟高于过去年份表现最好的优良率,而优良率是衡量单产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早霜的威胁迅速下降,目前看美豆实现41-42蒲式耳/英亩的高单产已经没有疑问。美豆产量将创出历史纪录,预计达到8832万吨。

同属北半球的中国,在2009年,东北大豆产区经过了春旱、夏涝、低温、秋旱的打击。预计大幅减产30%左右。不过,现在国内大豆减产与增产已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去年执行大豆收储政策以来,国储库存作为蓄水池的作用增大,如果减产,国储可以释放库存;如果增产,国储会继续收储。二是国产大豆仅占全球产量的7%左右,无法形成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仅以美豆增产判定豆价大幅下跌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即使美国大豆产量创纪录,也仅较上年度增产800万吨,与南美阿根廷和巴西2009年大豆减产高达1800万吨的数量仍有很大差距。实际上,目前最大的利空是对下一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加的预期,按照USDA的预测数据,预计2009/2010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62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0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将达到5100万吨,较去年大幅增加1900万吨。如果南美的预测数据成立,按照目前的需求水平,则2009/2010年度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将恢复到21.8%,基本处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届时上年度南美大豆减产的影响将基本被消除。豆类本身基本面可以这样描述,供给增长对价格利空作用在逐步增强,南美大豆预期产量大增,接过了美国大豆产量增加利空的接力棒,继续作用于豆价。

除此之外,南美北美玉米价格相对偏低也利空豆价。美国玉米产量占全球40%,今年也将获得大丰收,供给上不存在问题。而需求方面,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燃料乙醇工厂的大批倒闭令消费萎缩,即使依现在的国际油价水平,也不具有再度催生燃料乙醇消费大幅增长的条件。当然,若国际油价能够升至80美元/桶上方甚至更高,将令玉米、大豆、白糖等与生物能源相关的品种再度得到提振,而这又涉及到美元走势和宏观经济。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国际玉米价格的相对低位,也引来了资金的关注。自3月份以来,指数基金在美国玉米期货市场上的净多单稳步增加,从3月中旬的22万余手增加到了目前的超过34万手,且持续增加的势头仍明显。在2007年玉米价格的大幅飙升中,指数基金的积极买人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如果玉米价格能止跌回升,则会对豆价形成利好。

整体看,大豆价格在北半球的现实供给增加和南半球预计供给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将继续维持弱势;但从更长期看,在豆价对上述利空反应完毕后,来自玉米比价的利空,有可能被指数基金积极买人的潜在利多所替代。

猜你喜欢

美豆利空玉米价格
美豆天气炒作“燃起”,国内豆粕价重回涨势
豆粕:南美干旱天气持续发酵,CBOT美豆大幅反弹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豆粕:美豆新高后回落振荡,现货临近春节成交转淡
利空增多 液氨后市承压
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了
市场先弱后强 玉米价格是否大幅上涨
新季玉米价格高开 利空因素犹存
利空雾霾减散 创业板行情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