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上世纪50-70年代的崛起(上)

2009-11-18童第轶

投资与理财 2009年20期
关键词:证券市场世纪时期

童第轶

上世纪日本战后崛起时,经济增速、经济政策与中国极其相似,甚至也出现了“山寨”经济。证券市场也有相同的轨迹可循……

市场的变化总是出人意料,熊市的阴霾还没散尽,新一轮的牛市似乎又强势开局……中国股市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与其在现实中迷茫,不如到现实背后去洞察他的前世今生。我国股市从建立到现在不足20年,既是新兴市场,又是转轨经济中的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是“小朋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顾周边市场的成长过程,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上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崛起的时期,其发展轨迹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同曲同工之妙。在1956-1973年的18年中,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9.7%,有10年的增长率是两位数。到70年代初,日本GDP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这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速极为相似。1980-2000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 5%,是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2.7倍,预计今年年底中国GDP,总量也将超过日本,排名全世界第二。

更为巧合的是,当时的日本也积极承办各种国际活动。1964年在东京举办了第18届奥运会,1970年在大阪举办了万周博览会,这些世界级的大型活动都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样,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也都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

日本经济起飞时期的经济政策与中国现行政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结构不平衡状况较严重,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充分就业,采取“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经济路线,年均经济增长高达10%以上。这期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以投资为主导力量,迅速增长的民间企业投资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力军。事实上,上世纪50-70年代日本居民的投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储蓄性存款占个人金融资产比例的60%-70%,高于中国现在50%以上的储蓄率。现在的中国,同样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消费和投资,努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从出口拉动型增长转变为需求投资推动型增长。

近年来,中国各种花样百出的“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充斥着互联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当时的日本也存在着“山寨”经济。上世纪70年代,日本部分产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通过多品牌来增加市场份额。日本企业之间也流行产品的相互模仿,例如M&M;巧克力进入日本市场后,仅6个月日本国内就出现了25种仿制产品。只不过在跨越了早期的模仿阶段后,日本的主要产业就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经济腾飞时期,日本的证券市场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轨迹似是中国的预演版本。1955-1961年,日本证券市场经历了两次繁荣,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平均指数从1955年的374点上升到1961年的1549点。由于投机过度,1962-1965年,日本证券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日经平均价格从巅峰时期的1800多点跌落到1000点左右,下跌了约40%,这个时期被日本投资者称为“证券恐慌”。为应对证券市场体制上的缺陷和股市萧条,日本管理当局开始大幅修改证券交易法,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和现在中国一样,当时日本金融市场采取的是严格的外汇管制,与国外市场基本处于分割状态,以保护国内金融市场不受海外因素干扰。

猜你喜欢

证券市场世纪时期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清代时期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