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贸易战的策与术

2009-11-18金岩石

投资与理财 2009年20期
关键词:消费市场市场份额贸易战

金岩石

贸易战在所难免,优秀的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时机,调整战略,把经营链条直接延伸到出口产品的消费市场。

从去年的G20会议至今,各国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越演越烈。这次G20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在两国间最高级别的会谈中寸步不让。其实,各方都心照不宣,贸易摩擦在预料之中。

全球经济的一场大病,虽急救成功,总会留下一些后遗症,比如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和美元贬值等等。贸易战也是后遗症之一,因为全球贸易的急剧萎缩必然导致各国重新分配市场份额,这是贸易战爆发的根源。在我看来,贸易战才刚刚拉开序幕,真正激烈的国际贸易争端还没有登场。

但和军事冲突相比,贸易战还算是一个比较温和的话题,各国的战略战术自然各有千秋。那么中国参与贸易争端的战略战术是什么呢?

从国家的宏观决策看,应该是跟随美元贬值而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美元综合指数屡创新低之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这就等于是人民币跟随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相应贬值,从而相对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由此预计,追随美元的贬值策略将导致中国的出口企稳反弹,逐渐改变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贡献。

从企业的微观决策看,则是调整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区位而提高市场份额。在金融危机期间,原来中国的贴牌生产(OEM)企业会遇到所贴品牌之境外运营商的资金链断裂,企业会因此陷入两难选择,一是继续贴牌,二是断腕求存。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不应选择后者,而选择前者就等于是引火烧身,把境外运营商的资金链断裂延伸到自己身上。此时又有两种选择,一是有难同当,一直坚持到境外运营商脱离险境为止;二是趁火打劫,以其所拖欠的货款来置换股权,即通过跨境收购,深入腹地接管其境外品牌及销售网络。

两个选择都有道理,为人之道,选择前者,为商之道,选择后者。虽说商道即人道,但为人尚可生死与共,为商却难风雨同舟。

调整出口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区位,是将企业经营的链条延伸到海外,直接进入出口产品的消费市场,部分产品可能实现就地加工组装,就地销售服务,中国的出口企业将逐渐转型升级为当地的生产或销售企业,这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大调整。人们自然要问:时机成熟了吗?答案是,对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而言,时机已经成熟了。

从制造加工和组装的技术水平看,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完全达到了国外高端品牌的要求,如美克的家具制作,杉杉的面料加工,所缺者主要是境外高端品牌的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选择毗邻主要消费市场的区域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在经营成本上依然可以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所缺者主要是境外本土化的生产管理与售后服务。

总而言之,在金融危机的灾后重建之时,贸易战在所难免,所以关键是要积极应战,选择适当的战略战术,而非寄望于贸易战不会发生。在国际贸易和跨国资本流动都在萎缩的市场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市场份额势必重新分配。在国际社会还没有其他有效解决贸易争端的方式之时,贸易战势必成为一种相对市场化的再平衡机制,至少优于通过武力来重新划分市场份额。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确不应该把贸易战等同于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不会因为贸易战而发生改变。

猜你喜欢

消费市场市场份额贸易战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贸易战是错误的决定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
宏观经济形势与文化消费市场
浅谈中美农产品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NECOO立强珠宝时尚DIY系列引爆年轻群体消费市场
上海市各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市场份额表(2017)
内地市场份额接连下滑,联想手机怎么了?
第二季度服务器销售额创13年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