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角消费机活用技巧 小相机也能拍出好人像

2009-11-18李晓晨孙宗玮

数码世界 2009年11期
关键词:焦段广角广角镜头

杨 明 李晓晨 孙宗玮

透视,让平面影像立体化

《最后的晚餐》是绘制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巨作,也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毕生创作之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或许各位读者会有点好奇,有关广角人像摄影的专题,为何在一开始大谈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名作?事实上,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极大关联,都是凭借=维的画面,来表现三维的空间。这方面,达·芬奇完成了早期探索。

透视概念是将人们生活的三维空间具体表现在二维画面时的方式之一利用消失点原线变线等一定的规律能让平面呈现出立体感不论是绘画或摄影在空间的表现上都是依据相同概念

西洋美术史上大量运用透视的名家莫过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艺术家达·芬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便是他利用透视原理让修道院餐厅的墙面随画面做空间上的自然延伸,而他设计的多项机械草稿也仰赫透视法则呈现出立体的完成图。

摄影与绘画一样都是二维空间的艺术、想在平面上表现空间感就要董得利用透视。如同各位摄影爱好者耳熟能详的拍照要注重前景中景与远景的协调配合为得就是利用透视营造空间感。当前景与中景远景有一定距离时更为强烈的空间感就会突出画面的立体感。与强调压缩效果的长焦焦距不同广角焦距能够增强距离感在画面中的表现离镜头较近的主体变得更大而背景相对变小透视效果的营造易于实现。

广角镜头的历史与定义

到底焦距要小于多少,才能够称之为广角焦距?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不得不再罗嗦下摄影器材的历史以及胶片片幅,在135系统发展初期,因Carl Zeiss优秀的光学设计,让50mm焦距的镜头成为标准镜头的标竿事实上以当时的光学设计技术,虽然能制造出小于40mm的镜头却因镜头后组镜片会卡到单反相机的反光板而无法使用所以广角镜头可谓当年名副其实的梦幻镜头。

直到1950年,Angenieox发表逆焦式镜组设计,才解决了广角镜头的制造问题40mm以下焦距的广角镜头也逐步问世其后很长的时间里各个光学大厂皆致力于广角镜头的形变控制却迟迟未能推出小于24mm,视角超过100°的超广角镜头。直到1989年,Canon首先突破24mm的界线,推出全球第一支超广角变焦镜头EF 20—35mm F2.8L,接续SIGMA又于1994年发布视角更广的变焦镜头AF 18-35mm F3.5-4.5,自此之后,各家镜头厂牌也才纷纷效仿广角镜头的市场也逐步的繁荣起来。

数码摄影兴起的初期,各相机厂商多以早年未能推广成功的APS画幅作为基础,开发数码单反相机,画幅的改变对广角镜头带来最直接的影响焦距依照系统的不同,都有一定程度的缩水直到平价全画幅机种Nikon D700 SONY a900及Canon EOS 5DMark II相继发表,才意味着被封印已久的广角镜头回归原本焦段。

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市场状况也非常类似,随着技术的进步,DC领域的广角概念早已突破了35mm的传统,向着28mm 24mm逐步进化,越来越多的纤薄口袋机种都搭载具备广角能力的变焦镜头不光可以尽情体验广角人像创作的乐趣,在狭小环境中拍摄多人合照也有着实际的生活意义。

广角人像的逐步兴起

早期的摄影理论当中对于使用广角镜头来拍摄人像似乎并不推崇。被冠以人像镜称谓的镜头,多是指85mm这类焦距事实上在数码摄影尚未开始流行的年代除了部分专业摄影师与爱好人文纪录的摄影玩家外,拿广角焦距进行人像摄影,的确非常的鲜见。

推究原因可能是当年主流的拍摄方式多强调写实,认为摄影是为了纪录被摄者的本质,而80—105mm焦段的中焦望远镜头有着锐利细腻的成像和优良的变形抑制,同时也容易得到漂亮的浅景深效果最能突显人物本身的特色。

但看多了浅景深的拍摄方式,总会想要换种方式来表现人物、不论是以景带人、以人应景,又或者夸张修饰人物动作,广角人像自然成为摄影玩家挑战的题材。除此以外,数码相机的拍摄成本几乎为零且可以做到随拍随看,实时修正,相当适合用来创作较难上手的广角人像,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体会到广角人像的魅力。

烘托气氛,营造故事感

特色1延伸躯体尽展曲线

被摄者身材不够完美便是广角镜头展现魔力的时刻,只要使用广角镜头由下向上拍摄,往往能够呈现出伟岸修长的身形。广角镜头是怎样实现这类效果的?这与它的成像透视原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摄影人蹲低身体并由较低的角度近距离拍摄人物时与镜头距离较近的腿部会占到画面中的较大比例相对远距离的脸部则会有小巧玲珑的观感,如此一来,视觉上就不难表现出身形的修长与纤瘦。而手臂、裙摆线条的延伸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方式达成。唯一要注意的是在请被摄者伸展肢体时尽可能平行或是靠近镜头,否则反而容易让肢体的观感变得短小。

当然广角镜头这一特性有利有弊如果使用不当反而容易放大缺陷。一般在拍摄时建议注意两大原则其一是离镜头较近的物体看起来会较大,再者是画面周围的透视变形会较中央区域更大。所以拍摄时应该把握的,就是避免将不想突出表现的元素放置在画面周围或是贴近拍摄。

除了细心观察、平衡画面的每个重点自然也会有反其道而行的摄影方式利用超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贴着人物的头部拍摄就是时下流行的大头卡通风格。

特色2景深效果描绘空间

这几年数码单反日渐普及,大光圈、浅景深所营造出的朦胧美是让许多摄影爱好者陷入背景虚化深渊的重要原因,拍多了浅景深影像后不觉得无论在哪个地方拍拍出来的画面貌似都一模一样么?因此也值得反思,浅景深真的就是画面美感的唯一表现么?景深控制绝无定论可言,景深浅有助于突出主体,而景深长则能更好的纪录空间。

控制景深的三大要素,包含焦段、光圈、对焦距离。广角镜头动辄24mm,甚至16mm的焦距先天提供了长景深的便利。这对于广角人像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好处?一般的人像拍摄,若是景深过浅,则位移一点点整个画面就处于脱焦状态,而广角人像摄影时为了画面中各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又或者需要特定角度来控制变形,往往需要先对焦再构图的方式。广角镜头深远的景深效果,有助于减少失焦问题的发生。此外,同时在画面中清晰的呈现了人物与环境,更有利交代情节,让影像作品具备讲述故事的能力。

特色3微光拍摄的优秀助手

微光摄影是环境人像创作时常会碰到的状况,刚接触摄影的拍摄者,多会选择开启闪灯,针对被摄者补光。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因为光效强烈生硬,与现场状况不符而丧失真实气氛。

但微弱光源下拍摄,一般需要放慢快门速度来获得足够长的曝光时间,不仅持机手震会影响成像清晰度被摄者本身的晃动也会造成影像模糊,早期光学防抖技术不够普及,加上高感光

度设定下成像噪点严重,微光摄影被视为高难度的议题。而随着基于镜头感光元件的防抖技术逐步普及,加之高感光度情况下噪声抑制能力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在昏暗的环境下选择采用现场光拍摄。

手持摄影时常提及的安全快门,是指不同焦段的镜头要稳定影像,所需快门速度的下限,一般都以镜头焦距的倒数为基准,事实上这仅是经验法则的归纳,依据拍摄者自己的持机稳定性及相机配重都会有所差异,不过大体上焦距越短、安全快门可以越低的原则是不变的。这也是广角镜头较适用于微光摄影的原因。

此外即便是拍摄时被摄者出现晃动的情况因为以广角镜头拍摄时人物在画面上所占比重缩小,位移的距离也相对减小从而亦达到抑制成像模糊的效果。

特色4人景结合的绝佳利器

想要在一幅画面中表现人物与空间的关系,使用广角焦距进行拍摄是最佳的选择之一。长景深能将人物与景色都忠实的纪录下来,并强化透视感和纵深感,因为广角镜头视角广阔,收纳能力能力更强,所以相比使用望远焦距来拍摄人像,对摄影者在构图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

杂乱的前景与背景,容易将人物的主体性掩盖,所以想要追求构图的简洁性,对广角镜头而言是件相当困难的事。一般优秀的广角人像作品,若不是拍摄场景本身就极简练统一,就多是利用仰角、俯角、高对比度框景等方式进行处理,可说是摄影观念上减法构图的代表。某种程度上说,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与风景摄影并无二异,可以将人物作为整个环境中的元素之一,加之方便进行沟通互动,更利于建构理想画面。

不同焦距下的独特魅力

16-24mm超广角人像摄影指南

目前数码单反阵营Canon Nikon与SONY三大品牌旗下的当家广角变焦镜皇,广角端都在20mm以下其中以AF S NIKKOR14—24mmf/2.8G ED的广角能力最为突出,达14mm,在全画幅DSLR上使用,可获得114°的宽广视角,消费级数码相机阵营中目前还鲜有具备此性能的机种,变通的方式之一是采用将多幅照片拼合的全景模式,或是透过广角附加镜,来得到超广角焦距。

因为视角极大的特性,超广角焦距最适合运用于狭窄环境中,不但能轻松令人物全身入画,还可纪录周围空间。在这样的场景中拍摄人物通常会塞满整个画面,构图时若是将头、脸、手臂、大腿等部位置于照片四周,较容易因画面扩张而看起来肥胖。要解决这个状况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人物安排在画面中央,且令身体的位置相对周围肢体稍微远离镜头,以这样的拍摄角度,自然能强调出修长的身形。

此外,超广角摄影时也常让人物与自然或是人文景观同时入镜表现出特殊的画面张力。虽然这类型的作品相当讨喜,但处理不好常会让人物的头部拉长,反而影响观感。若想让画面看起来较为正常建议将人物的比例控制在画面1/2,至多达2/3。此时,人物的头部会自然而然的处于照片中心附近,透视形变的影响会相对小许多,取景角度方面,不见得千篇一律的采用由底边往上拍的方式,许多时候只要在人物膝盖附近的高度抓拍即可。若要几近90°的角度向上拍摄,可以请人物适度的弯腰前倾,一来减轻影像变形,其次还能够更好的展现身体曲线。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太接近时常会有压迫感。需要一定的距离才会让彼此感到自在。使用超广角焦距时,因为视角太大,常有较靠近人物拍摄的需求,除非是训练有素且经常合作的模特,否则常因别扭而表情尴尬,甚至动作僵硬,用这个焦段拍摄人像,考验的不仅是驾驭广角焦距的能力,还包括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

24-28mm标准广角人像摄影指南

标准广角镜头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24-28mm的广角焦段,视角在74°至95°之间,一般拍摄环境人像或是纪录室内聚会,这个焦段即绰绰有余。相较于超广角镜头略显夸张的透视感,画面周边形变严重的问题,这个焦段的广角镜头保有更为自然的透视效果,且变形控制更加理想一些。

数码单反领域,标准变焦镜头多以这个焦段作为广角端的开始例如各大厂牌的标准变焦镜皇,皆针对全画幅设计,广角端设定为24mm,Canon EF-S,Nikon DX,SONY DT等专为APS幅面感光元件开发的镜头,不论是套机镜头进阶的标准变焦镜头,亦或大变焦比的旅游镜头,广角端的焦段经由焦距转换系数的换算也基本上统统落在24-28mm的范围。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广角能力也在巩固28mm成像的前提下不断精进,主打广角的产品广角端均已达到24mm,即便是以超高倍变焦比为主要卖点的大变焦DC,广角端也多落在26mm。在这个焦段范围,抑制桶状畸变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一般只要注意好透视的问题,就能够获得不错的广角效果。

使用该焦段进行人像摄影最受欢迎的基本构图,莫过于三分构图法,其中两两分割线相交的点,就是画面的视觉焦点,将拍摄的主题与这些视觉焦点做结合,可以收到不错的画面表现力、此外广角人像的拍摄时不见得要让人物撑满整个画面。许多时候宽广单纯的自然场景,配合上人物的肢体动作即是一幅佳作。虽然人物在照片中的所占比例不大但将其置于视觉焦点上,亦能成为画面中的视觉重心进而将肢体动作传达出来的情绪与周围环境结合散发十足感染力。

另一个适合这一广角焦段使用的时机,便是较为昏暗的室内环境一般来说,手持摄影的安全快门速度约在1/30s,有经验的拍摄者以1/15s的快门速度徒手拍摄,仍可获得清晰的成像;对于喜欢纪录现场光感氛围的摄影爱好者,24-28mm是极为实用的拍摄焦段。

28-35mm写实广角人像摄影指南

以目前广角镜头光学设计领域的进步,28-35mm这一焦段往往被摄影爱好者忽略甚至广角端为30mm、32mm、35mm这类消费级数码相机,已经不再被划归至广角DC的阵营中来。35mm这样的镜头焦距,似乎不如超广角镜头般震撼广阔,又不如标准镜头般规矩方正。其实,它的魅力也正是兼顾了广角镜头与标准镜头二者的特色,容易取得成像画面的平衡与张力。在135系统成为摄影界的主流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视角约为62°的35mm广角焦距,是众多标准变焦镜头的广角端起始。

35ram的广角焦距,因技术成熟,所以在抑制畸变方面效果极佳与50mm标准焦距相差不远,再加之视角范围较大,通常用来拍摄注重写实感的画面。尤其是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中,拍摄七分身的人像照片,35mm焦距的广角镜头非常适合。

成熟的设计技术不但让这个焦段的镜头在变形抑制方面极为出众,成像的锐利度,色调,也都有优良的表现,即便是全开光圈拍摄画面边缘的品质都较之超广角镜头大幅改善。对于DSLR领域来说,即意味可以透过大光圈得到浅景深,在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兼顾背景虚化与透视关系。而大光圈摄影之于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意义,更多的是赢取更高的快门速度,在微弱的环境光源下,充分表现自然光效,

手持拍摄而清晰成像。

此外,28-35mm这一广角焦段与前述的超广角及标准广角不同之处,则是其拍摄广角人像的重点不在避让,反而是去追求、善用它的透视变形效果。例如将想要拉长的肢体部位如手臂、腿部朝相机方向延伸,有改善比例的效果,却又不会过于夸大,自然的突出了人物纤扬优雅的身材。

这一焦段对于摄影爱好者的另一优势,即为器材价格方面的吸引力,随着镜头光学技术的日趋成熟,绝大多数的家用级DC都具有35mm广角拍摄能力,无需采买售价相对较高的广角DC,依然可以展开广角人像摄影的旅程。

鱼眼镜头

特殊广角人像摄影指南

若想要向不了解摄影的朋友展示镜头下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第一选择必然是鱼眼镜头。鱼眼镜头具有能拍摄100°视角的特殊能力呈现独特的圆形画面就好像幼儿时代贴着透明玻璃珠所看到的情景。

一般衡量一支广角镜头光学素质的优劣,常会提及畸变抑制能力这个字眼,主要衡量能否减少在成像时桶状畸变的出现。然而鱼眼镜头却反其道而行不但不对广角镜头设计中容易出现的桶形成像畸变加以控制,反而将这一效果作为它的特色。

各类型广角镜头,成像画面的中央区域都是发生畸变最小的部分这个结论在鱼眼镜头之上依然成立,所以用鱼眼镜头拍人像采取中正构图的方式得到的效果与超广角镜头相差不大。当然以鱼眼镜头进行人像摄影的最大原因,正是追求特殊形变所带来的趣味效果这就需要调整拍摄角度,从而得到接近卡通漫画的独特风格。

相对于想办法去控制形变的做法凸显变形的拍摄手法显然简单不少只要将人物的脸部尽量靠近镜头似乎就是有趣的好照片。其实细细观察,将面部的正面、侧面、放置于画面中间,又或者在画面边缘,都有不同的感觉。总的来说,越靠近镜头的部分观感越夸张其它的地方则会缩小,越位于画面中央的部分观感越自然,画面四周的内容则极度弯曲。只要掌握了这样的依据这样的概念,利用鱼眼镜头进行卡通风格的人物摄影便很容易发挥。

此外使用鱼眼镜头拍摄,需要较其它广角焦距摄影更注意杂物入镜的问题。因为其极为广阔的视角,一不小心就会让杂乱物品跳入画面当中影响构图的完整性,例如在竖构图时,摄影者自己的脚部就时常在不经意间出现在画面里。

在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中,较少见直接搭载鱼眼镜头的产品但这一功能对于DC而言却并不陌生。不少品牌将其安排在模式选单中透过数码滤镜、软件处理的方式,实现特殊的画面效果。此外市面上亦有针对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鱼眼附加镜可供选择。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用广角定焦镜头来拍摄人像。以前使用PENTAX系统的时候,我的最爱是FA 31mm F1.8,后来换成CANON系统则较为偏好使用EF 35mm F1.4L来从事人像创作。虽然是35mm焦段的小广角镜头,但若搭配CANON EOS 5D这类全画幅机种使用,则能同时兼顾广阔视角和良好的畸变控制。

广角镜头利于表达完整意境

当然,我也尝试用85mm焦距这样的中长焦镜头拍摄,但偏爱广角镜头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它广阔的视角,画面中带人带景,很容易让人物与前景背景做呼应。这样得到的人像摄影,便不再单纯是模特本身而是整个的情境。即便是在狭小的拍摄环境中,依然可以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给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拍摄经验是在澎湖七美。当时我正经过仅供一辆车通过的狭窄巷弄巷口有一扇漆上纯粹黄色油彩的房门乍看之下好像没什么待我请模特站在门前天然斜射而来的阳光让模特脸上形成漂亮自然的林布兰光透光白纱服饰则显现出身体曲线背景也因为阴影而带出层次多了点立体感更让画面不致太过平板。这美丽邂逅刚好因为手边的24mm焦距广角镜头得以在狭窄空间中收获了刹那的光影感动。

同样对于民宿屋顶上地中海风的蓝白钟楼,广角镜头让我在拍摄时自然的把景色与人物涵盖在一起画面立刻就变得很有故事性,而当地废墟也因为建筑与人像同时存在于画面当中原本死气沉沉的废墟顿时有了浪漫气氛。这类受限空间大小、角度或要强调环境的拍摄区域若非采用广角镜头,则难以将现场与模特做较好的关联。

以陌生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

广角镜头当然不只可以应用于狭小区域,宽广的场面之下,我也喜欢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令人物缩小仅以动作、位置与画面的视觉焦点结合一片单调的草原也能显现无际的壮阔和蓬勃的生机。

或许会有人问,环境人像的摄影作品一定要使用广角焦距的镜头才能拍得出么?当然不是,有些时候广角镜头的使用更多可谓是一种心态。因为收纳在画面中的景物相对较多,加上变形,透视的影响,让广角镜头的使用需要更注意构图,也更多的展现拍摄者的想法与态度。此外,因为呈现在照片上的元素非常丰富,再熟悉的场景乍看之下都会觉得有些陌生,需要细细品味。早已习惯了的生活空间和周遭世界在广角镜头之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另外相信很多人在接触摄影以后,都会有帮朋友忙拍婚礼的经验。在这类于室内环境中纪录活动的拍摄主题中广角焦距的镜头也非常适用。比方要拍全身照的时候,24mm焦距就不用像50mm焦距那样需要退一段距离。更何况在小小的新娘房间中,衣服、器材、姊妹朋友塞满狭窄空间,也只有广角镜头才比较容易拍到新娘全貌。

而新娘拖着美丽婚纱隆重出场的时候长长裙摆正是视觉焦点所在、广角镜头刚好可以让摄影师轻易的将裙摆拖地的拉长效果表现出来,近可大,退可广。说起来,这也是我偏好广角镜头的主因之一。

专业摄影包里也有口袋机种!

RICOH GR DIGITAL

如果回溯发布于2005年RICOH GR DIGITAL的历史,要从更早的1996年说起,RICOH在胶片时代的GR系列堪称经典,而RICOH GR DIGITAL正是该系列在数码时代的新生。精湛的制造工艺优良的操控特性以及光学素质出众的28mm F2.4大光圈广角定焦镜头都一一忠实复刻。如今,GR DlGITAL已陆续推出有三款产品最新型号R1COH GR DIGITAL相较前代型号,镜头单元经过全新设计在28mm的广角焦距之上,实现了F1.9的大光圈设计。

FUJIFILM Natura Black F1.9 Limited

FUJ FILM Natura Black F1.9 Limited可不是胶片时代的遗老遗少它出生在数码科技狂潮席卷摄影的年代——2005年,美妙通透的镜头单元,是FUJIFILM卓越光学技术的集中体现,24mm定焦镜头镜组结构为7片6组,成像细腻,对画面畸变有着良好的控制能力。SUPER EBC镀膜带来浓郁饱满的色彩还原,最大光圈F1.9不光可以在人像摄影时获得柔和自然的焦外虚化效果,更可以在微弱的光源下手持拍摄,展现自然光效,因此,有着“月光机”的美誉。

宽屏触控

一直以来,佳能伊克萨斯系列时尚的外型和轻便的机身几乎成为IXUS的标志性符号,最新推出的CANON IXUS 200 lS在佳能历史上首次引入3寸触控液晶屏与24mm超广角设计,提高了相机的易用度,开启了时尚系相机的新领域。

IXUS 200 IS厚仅2cm,采用磨砂金属表面圆滑的外型在细处加人几何曲线,使整机看起来更富有立体感。机背采用一块16:9的超宽触控屏,在回放720P的高清视频时效果格外出众在拍摄时通过点击屏幕上任意点还可进行追踪对焦,方便拍摄运动的物体。不过此次佳能并未在这块屏幕上添加过多操控项目,模式选择等大多数操作还需在旁边的多功能选择转盘上操作,这样的好处是提高了机器的可靠性例如在冬天戴着手套触屏不便的情况下可以改用转盘操控。机身上部左侧只简单设计了录影P模式与智能自动三种拍摄选项若要快速浏览照片可同时按住机背的播放键与MENU键此时镜头不会启动,而再次按下播放键即可关闭屏幕有效节省电力。IXUS200IS机身设有HDMI接口,通过另外采购的高清输出线连接可在高清显示设备上欣赏高清影像。

暗夜侠客

SONY DSC-WX1是八款相机中体积最小的,但依然在细小的机身内装载了五倍变焦最广达24m m的索尼G镜头,配合光学防抖系统能有效减轻弱光下手震影像。当然除了常规的功能设置外,WX1还创新性的在模式转盘上设置动作防抖与手持夜景功能。所谓手持夜景是在拍摄时相机自动高速连拍六张照片并自动叠合,从而得到清晰的照片。在此模式下相机对噪点的控制相当出色基本能让用户做到手持拍摄效果不错的夜景了。另一项非常好玩的功能是全景拍摄该模式支持横向拍摄横向最宽达7152×1080或纵向4912×1920的超宽幅图像,而用户需要做的仅是手持相机像拍摄录像一样横向或纵向扫过需要拍摄的景色,相机会以每秒十幅的速度进行拍摄并合并成一张照片。采用新型感光元件的另一项优势是优秀的高感光度成像实测发现即便在感光度达IS0800时仍有不错的细节和极轻的噪点几乎达到数码单反的水平。可能WX1唯一的遗憾是按键做得比较小对男生来说揉控起来的确需要费点力气。不过白璧微瑕,种种创新的功能让WX1获得了今年EISA的欧洲最佳紧凑型相机大奖,可谓名至实归。

认人唯亲

在推出体型稍大的高倍率变焦机型ZS3后,松下进一步细分市场,推出具有八倍光学变焦,最广焦距依然保持25m m的轻便机型DMC—ZR1。相比ZS3.ZR1取消了文件体积更小的AVCHD Lite高清录像功能,但依旧可以拍摄文件体积稍大的Moton JPEG格式720P高清录像。简配的录影功能带来更低廉的售价,不过在其他性能上ZR1毫不手软。采用先进的超薄非球面镜技术带来超小体积的高画质高倍率变焦镜头实拍后发现画面细腻色彩鲜艳内置O.I.S,光学防抖系统可有效减轻手震影响即使光线稍暗的环境下依旧可放心拍摄。ZR1是此次八款机型中变焦倍率最大的,广角也仅比24mm少了一点,但机身厚度却比前辈Z S3减肥不少,在功能和体积上做到了完美的比例。跨越超广与长焦的焦段配置也让用户有了更多拍摄可能性。在针对初级用户的易用性上,ZR1则配备了松下特有的iA智能模式,此模式下相机将自主选择适当的场景并判断光线情况增减曝光,做到真正的“Point and shot”,笔者试用时发现iA智能模式反应迅速,实用性颇强,对摄影技术不甚感兴趣的同胞平时可大胆转到此模式使用。

自拍由我

超薄机身、千万像素、广角镜头,光学防抖、笑脸侦测、触控屏幕、高清摄像……如果这还不够,三星ST550又加上了前后双屏显示,让喜欢自拍的时尚美眉们有了新玩物。

仅从硬指标上看,这款超薄的小相机可谓相当强悍:18.6m m厚的机身内装载了27m m的广角镜头3.5寸的主显示屏分辨率达到目前同级里最高的115.2万像素,更在前面板上放置了一块1.5英寸的副显示屏,配合脸部侦测系统,使自拍变得格外轻松!主屏采用Haptic触控技术,每次操作都有振动及声音反馈,使操控感倍增配合手势识别系统可方便回放时快速旋转或删除照片。设置定时自拍后前屏会在最后三秒显示“3,2.1”倒计时,让合影的每个人掌握拍摄时机。开启功能信息后前屏可显示当前的闪灯和对焦模式,提前告知被摄者以避免突然的闪灯造成不适。ST550有效像素约1220万,一次可拍摄20分钟720p的H 264格式高清录像,但在变焦时无法捕获声音。需要注意的是机身使用了手机里更常用的MicroSD卡,这使得传输时更依赖自带的导线或读卡器。而由于没有专门的电池充电器,充电时只能电源直接连接机身,外出旅游时可要小心防盗了。

美颜专家

Casio EXLIM Z450是其Z系列中一款中高端产品,镜头最广扩至28mm,比其他35mm起跳的机型方便许多。正如卡西欧请来的代言人周迅一样,其EXLIM系列产品主要面向时尚的美眉们因此相机的外形设计与功能的易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不过这个担心完全没有必要。EXLIM系列相机的轻薄设计白最初一代开始就已达到相当的高度,Z450流线型的机身使用磨砂金属包裹手感舒服。针对美眉设计的美颜模式独立在机顶左侧,录像功能也单独一键置于机背右上角任何模式下只需一按即可即时录影,确保不会漏过聚会的精彩片段。智能AF模式可对移动的目标进行跟踪对焦,保证用户留住对方的最佳时刻。内建多达39种场景模式“总有一款适合您亦可简单使用BEST SHOT AUTO模式,让相机自主选择场景,简单易用。为确保暗光下的拍摄成功率Z450还内置CCD防抖系统可有效防止手抖产生的图像模糊。为吸引美眉拍摄兴趣Z450特别内置几种对焦点图案宛如可变的电脑鼠标光标一般,在台焦时显示一颗红心,失焦时则是一颗破碎的心,非常有趣。需要提示—下的是本机拍摄720p高清视频每段最长记录时间为10分钟。

速启绅士

尼康COOLPIXS640是一台神奇的小机器,2cm厚的机身内悄悄隐藏着众多先进设计,比如五倍变焦最广端达28mm的尼克镜头,比如可旋转的模式转盘、比如VR防抖系统……外观采用流行的香槟色磨砂金属机壳,重仅110g,可轻松放入西服上衣口袋,颇具商务风范。作为时尚随身机,最重要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快”!身边的故事容不得多迟一秒去捕捉,S640超快的启动速度已经接近数码单反,几乎能在兜里掏出相机的同时完成开机待命。另外针对人像拍摄专门将智能人像模式独立出来该模式下在拍摄同时完成机内柔和皮肤、笑脸捕捉和眨眼防止等一系列提升人像拍摄效果。S640的最近对焦距离仅有2cm,强大的微距能力不但适合拍摄花花草草,在翻拍文件资料时也格外有用。在感光度设上,出现了在时尚级数码相机上很少出现的ISO6400,至于其效果,我想大家也能猜个大概

不过在极端情况下还是能应急的。机器内置17种场景供选择,不过稍有遗憾的是S640并不能记录流行的720P高清视频,在最佳影像质量设定下照片存储的速度也有点慢。不过瑕不掩瑜,该机依旧是适合置于掌中把玩的小玩具。

美容天使

在奥林巴斯的数码相机产品系列中,μ系列一直以流线型的机身,时尚轻薄的设计和极好的易用性深受消费者喜爱,最近推出的μ-7020则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将多种滤镜模式及操控实时显示功能引入相机即便对摄影概念不甚了解的初级用户也能轻松享受摄影的乐趣。

与一般时尚机不同的是,μ7020的机身采用了较多切线设计,最薄处不到2cm的机身无法完全容下广至28m m的七倍变焦镜头奥林巴斯巧妙的在其周围装饰了一圈金属环,既起到固定作用又能平顺机身,显得颇有阳刚之气。机器内置CCD与高感光度电子双防抖最大限度减少手震影响,这对长焦端达196mm的μ7020来说显得非常重要。

机身背面按键采用明亮的白色背光设计,即使在夜间也清晰醒目避免误操作。在操控上,除了实时显示曝光补偿效果等适合初级用户的设计外,还将若干经常调整的参数设置进OK键,不必进入菜单即可迅速调出调整,这一点与众多高端相机颇为相似,使中高级玩家也不会嫌它太“傻瓜”。

快拍利器

RICOH GRD III是理光今年刚推出的GR Diqital系列第三代机型,继承了胶片时代GR系列优异的机身操控与做工及广角定焦镜头,GRDIII成为新一代街头快拍的利器。机身采用坚固的镁合金制造与高端数码单反类似,设有前后两个拨轮方便迅速调整参数而由于采用定焦镜头,在通常数码相机设置变焦键的地方改成回放放大键兼具快速修正曝光补偿的功能,对习惯使用单反相机的用户来说相当方便。

吸取了两年间GRD II用户的反馈,理光此次在GRDIII多细节做出精细改进,进一步提升了机器的可靠性和拍摄能力。新设计的6.0mm(等效28mm)定焦镜头将最大光圈提升至F1.9比前代镜头增加约半档通光量,为暗光摄影提供更多可能。改进的3英寸92万像素防刮液晶屏显示效果出众新型1250毫安时锂电池保证了370张的拍摄量。相比前一代产品GRDII增加了一组用户参数存储和第二个自定义Fn键,更多的自定义选项让摄影师可以按拍摄习惯调教出最适合自己的设置。可以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每个人的GRDIII都是不同的。

利用后期软件修正广角周围变形

拍摄广角人像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属影像边缘变形因此大部分广角镜头在设计时常会利用非球面镜片来消除变形但影像周围仍然会出现桶状或枕状变形的现象这时可以利用软件后期来减轻变形失真的程度。在此笔者运用许多摄影者爱用的Adobe Photoshop CS3,来做影像周围变形校正的示范。

制作出鱼眼效果的趣味人像照片

除了一般广角人像以外,许多人也喜欢使用鱼眼镜头来创作人像,鱼眼镜头拍摄出来的透视感与夸张的趣味性,一般广角镜头也望尘莫及。除了使用鱼眼镜头拍摄以外,其实通过后期软件调整后,也能营造出类似鱼眼的夸张变形效果,以下同样以Photoshop CS3内置的变形功能,作为后期的处理平台。

利用后期软件制作超小景深效果人像

除了如上文所示运用AdobePhotoshop CS3这种比较复杂的软件制作移轴成像效果,对于普通用户其实还有更便捷的选择,现在登录http://tiltshifmaker.com/这个网站,既可在线制作超浅景深照片。注意目前仅支持JPG格式最大8MB的图片,画幅不得超过6000×6000。由于该网站是英文的,我们现逐一列出使用步骤。

猜你喜欢

焦段广角广角镜头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分析
浅谈数学核心素养下“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
相机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
挑选超广角镜头该看什么?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大变焦比镜头
浑身“长满”滤镜的手机壳
广角
旋转楼梯
35款长焦变焦镜头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