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新对策
2009-11-17杨铁钢
杨铁钢
一、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
1.信息传递与获取快捷而便利。因特网是一个超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往空间,只要你将信息发布对象放在因特网上,世界各地的用户想看就能看到,它使得“地球村”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从理论上讲,一条上网的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网络世界,而成为世界性的信息。因此,今天全球各主要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网络传播信息的重要性,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有人预言,在未来的21世纪,因特网将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特别是,人们获取这些信息也十分便利,只要有一台连上网络的计算机设备和电视线,就可以足不出户端坐家中浏览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网上信息。这就大大拓宽了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加快了社会信息传播速度。
2.信息传输形式与内容综合而丰富。首先,网络信息传输形式已不仅是文字,还包括声音、图片、动画,甚至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影视画面。网络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户外宣传等其他现有众多媒体的所有优点,具有整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把所有传播媒体经数字化处理后全部移植到因特网上,实现几乎不受带宽限制的多媒体网络通讯。今天,各个国家的政府和行政组织、商业和文化教育机构等都在因特网上有自己的网址和主页。除此之外,个人还可以很方便地建立自己的主页,把自己的信息放到网上供世人传阅。其次,网络信息传输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这极大地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思路。
3.网民交往行为开放而自主。因特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把全球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联结合成一个可以即时进行数据交换附“网”。因此,任何一台上网的电脑从身份上看,必然要受到诸多因素限制,现在,人们任何一个联网的终端都可以自主地“随心所欲”周游列国,把曾经老死不相往来的人连接在一起,使人产生一种“四海之内皆近邻”的感觉。网络无国界,在网络上,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地球村”和“世界性”的真正含义。同时,网络信息传播具有的多维性、非线性的特点,也增强了人们思想变化的突然性。
4.网络世界虚拟而隐蔽。由于人们越来越多的社会行为通过网络完成,网络本身成了一种新的思想交流场所,在我们“现实”社会之外形成了一种“虚拟社会”和各种“虚拟团体”。网民可以不分民族、种族、国籍、性别、信仰等因素进行联系,网络交往在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匿名交往,相互交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因此,这种交往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同时网络行动者可以仅仅根据相同的爱好和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形成数不清的、甚至是国际性的“讨论组”之类的“团体”,这样便由网络而产生出种种新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各种“虚拟的”或电子的共同体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会其他群体和机构、政党甚至政府组织的政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在全球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充分认识和加强研究信息网络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其一,在全球信息网络化条件下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多向手段,就必须特别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广大政工干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当前,由于网络发展在国内尚属初始阶段,诸多网络社会问题也处于萌芽时期,加之网上不良行为的隐蔽性和个性化特征,使许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宣传部门的领导者尚未完成体会到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对网络的社会影响认识不清。这种狭隘网络观念将直接影响信息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质量和水平,甚至决定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因而,必须充分认识因特网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因特网的发展。其二,各级领导干部应努力学习掌握因特网知识,进行网络社会实践,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研讨会和座谈会,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宣传媒体应加强对网络及正确的网络观念和意识的宣传和介绍。广大政工干部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网络和“网民”的深入研究。如因特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如何加强网上舆论监控,如何建立宣传网络信息平台等。还要加快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其三,最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今天,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还没有把信息工作真正列入日程。人们看到的、看中的是借以形成支配力量的、显露在外的权力系统,而对影响系统合力的隐含于内的信息系统却似有似无。目前仍存在的布置多,落实、检查少,只有去路没有回路的所谓“不封闭”问题,就很能说明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忽视。所以,信息社会,科学的决策能力关键是对信息的掌握。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在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树立平等的观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接受信息的方式、手段和渠道,增加科技含量,建立信息网络,以信息化为起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进程。
2.加强因特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构筑坚固的“精神防线”。“信息疆域”的大小、“信息边界”的安全,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兴衰存亡。面对“网络霸权”的冲击面对信息全球化浪潮,我们要以全新的思想积极应付。(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辐射的广度和深度,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网上宣传体系。为确立未来信息大国的地位,必须把信息网络的发展和“信息疆域”的拓展同步考虑,即主动利用因特网强有力的影响力和穿透力,结合“政府上网工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上宣传体系。具体包括,加快建立中文界面的宣传网络系统,积极创办和统筹规划新闻、外宣、理论、文化、宣教等网站、网页,扩充网络宣传内容,力求面向社会,扩大综合服务功能,并提高网络宣传艺术,强化政府行为,保证党和国家的思想文化在中文网络上占据主导地位。(2)加强我国信息的思想安全和政治安全保障。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形式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的道路。我们要对网上敌对势力的反华宣传和各类造成不良影响的舆论,开展强大的有针对性、有战斗力的各种形式的网上对内对外集中宣传攻势,主动出击,抨击别有用心者对我国的抵毁、攻击,澄清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是非曲直,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逐步改变网上宣传“西强中弱”的状况,加强对网络舆论导向的监督和指导。宣传机构应配合社会有关部门加强技术管理措施,专门研制能防止、过滤政治诽谤和色情暴力等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及监控系统,限制有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内容的传播。(3)要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在因特网上建设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信息高速传递的今天,也是受西方文化重点渗透的国家。未来信息战是以攻击敌方认知能力为本质的作战。攻击对象包括国家意志、部队士气、指挥官的决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因此,无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渗透,还是未来的战争,国家和个人的精神均是“易受攻击之窗”。面对种种邪恶势力对因特网上的挑战,如果放任不管,对其中的问题或者毫无察觉,或者熟视无睹,这无异于放弃我们党在因特网上的宣传阵地,无异于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所以,为了提高公民自身的免疫力,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公民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尤其是要重视开展网民网络行为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因为网民素质的高低是信息全球化条件下社会良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树立新的伦理观念——网络伦理,以增强他们自身抵抗外来腐朽文化性侵蚀的能力,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构筑起坚固的“精神防线”。
3.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在全球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创新意识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理论指导是创新的灵魂。强化创新意识,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根本指针。而对各种学说和大量信息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学与用、知与行结合起来,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基本条件。其次,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丰富知识的支撑客敢于创新的勇气。丰富知识支撑是创新的基石。缺乏以丰富知识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上,必须强化知识育人功能和个别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包括网络知识。同时,创新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因为面对新的时代制高点上的斗智斗勇,作为破旧立新的创新过程,必然伴有困难和风险,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主要来自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得失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再次,必须具有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拓展信息数据库和外部数据来源中筛选收集有关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开发、优化、整合,剔除和拒绝破坏型及废冗性信息,及时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动态,使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编辑/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