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闻编辑意识之我见
2009-11-17李华梅
李华梅
报业的市场化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对采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做好编辑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除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创新编辑理念,增强策划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力求编出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美版面。
一、增强编辑的策划意识
从传统意义上说,编辑就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换言之,“成稿加工”就是编辑的任务。然而,现代编辑的内涵应该更深,绝不能囿于“成稿加工”,而要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运筹和创意,编辑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夫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编辑的策划不仅仅表现为编辑对版面内容及其形式的谋划,而且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报纸及版面栏目规划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定位,体现了在宏观文化背景下编辑对策划对象的思想引导。
具体地说,编辑的策划主要有三种。
一是栏目策划。栏目是版面的灵魂,各个版面上不同定位、不同特色、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栏目,犹如报纸的一个个支点,形成了报纸的特色和个性。因此,编辑根据栏目的设置要求,在认真筛选与栏目相对应的好稿优稿外,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栏目创新。如我报在“权益关注”版面设置“焦点”栏目,对工会、职工维权的热方面点难点问题,刊发一些有深度的、有代表性文章,增强了报纸的指导性和服务性,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二是选题策划。要将版面和栏目办出鲜明的个性,编辑要根据版面的定位,并针对自己的读者对象,作一些选题策划。编辑的选题策划要求编辑胸怀大局,站在有利于做好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高度,从宏观经济的大背景出发,来观察和分析事物,凸现新闻价值,并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从孤立的现象中总结出事物的普遍规律,敏锐地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并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三是组版策划。编辑将各类稿件组成一个版面时,也要予以创新,因为不同的稿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效果就不一样,经过编辑精心组合的版面所产生的整体效应,远远超过原作各个单体的总和。如在编辑本报的《周末参考》时,为了体现一个版面整体性,往往都是突出一个主题,如果在选稿的时候不动脑筋,见到什么捞什么,其结果就是一个大杂烩,既有可能出现覆盖面不全,也有可能出现深度不够的现象。因此,在组稿的过程中,头脑中始终要绷紧一根弦,要围绕着既定的主题进行有效的选择,稿件要有代表性,要有不同的角度,要代表各个方面不同的观点等等,总之,要避免雷同。
二、增强编辑的读者意识
读者的需求是报纸生存的依据。作为“新闻产品”推向市场前的最后加工者,编辑与读者离得最近。因此,为使新闻稿件能够“钩”住读者,让读者乐于阅读,就要求编辑心中时刻必须装着读者。在选稿时,就要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以读者的需求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尺。同时,要运用编辑手段,努力提高稿件质量。
首先,在改稿时,要把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拎”出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就在几天前,记者把一篇《我省首个直选妇代会主任》交到我的手里,我一看标题,这是一个不错的新闻,但是一看稿件,洋洋洒洒千余字的一个消息,既有选举现场的场面描写,又有五位候选人的分别发言,面面俱到,淹没了主题的重要性。当然,如果写成一篇现场通讯发在《农村报》上,那就另当别论了。于是,我把重要的信息用一条线一穿,其余的废话全部抖搂掉,最后只剩下300多字,干净利索地发在了一版上,效果很不错。
其次,要增强文章的“易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及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读者的选择意识越来越强,在编辑时要想办法方便读者阅读,从而吸引读者。如在编辑篇幅较长的稿件时,可以采取在文章的前面加一段提要式的引言,增强导读功能和阅读兴趣,同时,给文章加小标题,以方便阅读。
三、增强编辑的精品意识
报纸的质量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编辑对稿件的选择、修改到版式的设计是否精益求精也是决定报纸质量一个重要方面。
我认为,在内容上,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予以精选,从大的方面讲,首先是注重头条的选择,要不拘一格选头条。其次,一个版面力求选一张新闻性强、构思独特的好照片。再次,要注重编辑质量,努力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如要注重标题的制作,努力克服一般化的倾向。
在形式上,要注重版式的设计。纵观国内报业,目前市场竞争力居前或发展势头很好的报纸,绝大多数有一个能充分体现报纸风格的版式。如充分运用黑白艺术显得浓眉大眼抢人眼球的《北京青年报》等,都比较富有个性。因此,在设计版式时,要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合理运用线条等,既美观又大气。
另外,精品意识还要求编辑杜绝差错,包括人名、地名、错别字等。现在有些编辑不求甚解,甚至不思进取,对瞬息万变的知识两眼茫茫,工作起来难免要漏洞百出。因此,要想提高精品意识,编辑还要从根本上下工夫,多学习、勤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认真对待手中的工作,力争不愧对自己编辑的称谓,不愧对读者的信任和期待。□(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