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扩大

2009-11-17吕振起

活力 2009年14期
关键词:消费农村

吕振起

[摘 要]在目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过热、出口下调,所以国内消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消费的作用与地位,分析我国当前要扩大消费的原因和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凭借可以利用的有利形势,为探求更大的经济增长空间,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经济增长中的消费

1.消费与GDP。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宏观经济领域讨论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们认为消费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作用。从近期数据来看,GDP由2001年的109 655亿元到2007年的246 619亿元,经历了持续7年的高速发展,翻了一番多,增长速度为世界之首。另外,中国潜在的国内市场容量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较低,这些都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相当竞争力的几个优势。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的区域不平衡与城乡差距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待开发的优势,消费水平与结构的落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的不饱和蕴含着经济增长的空间。目前,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早已超过1 200美元,正处于消费形态快速变化的时期,消费焦点主要集中在住、行等价值量大的高档商品,汽车、住房、旅游、文化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根据2000—2007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数据显示,总体而言,消费的作用在减弱,投资的作用继续增强,这种格局表明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以内需为主,以外需为辅。

2.战略调整。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大背景的变化,重新审视“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作用很有必要。目前,虽然投资至关重要,但投资过快增长也加剧了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矛盾,如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及环境等。同时,投资所产生的供给最终要由消费需求来消化,没有消费需求做支撑,往往带来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供给过剩,引发经济波动。作为发展中大国,只有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立足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规范与创新相关制度和政策,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经济增长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动力。

二、扩大消费中的有利条件和突出难点

当前,有利的条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结构从以衣、食为主逐步转向住、行方面,并开始步入物质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升级转型阶段;(2)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供给能力的增强和生产成本的下降,许多高档消费品能够以适当的价格进入大众家庭;(3)消费信贷快速增长。参考西方国家贷款消费模式,“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思维正经受着革命性的冲击。在购买大宗商品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尤其房贷)的民众数量不断增加;(4)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网上购物等全新消费模式可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5)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强大的市场供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6)在区域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新农村建设战略将是的扩大消费的大背景与契机。目前,影响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消费率下降,投资率偏高;其次是预期的不明确抑制消费;目前,大部分家庭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压力过大。未来的不确定性,形成了较高的储蓄率,挤出了其他消费支付。再次是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三、扩大消费的相应对策

1.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层阶级。遵循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成果的个人分享,从而增加有效需求;尽快提高政府公务员、国企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制定科学的企业高管人员薪酬量化标准;建立起明确的工资增长机制和制度改革。同时,改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当提高起征点或者部分补贴项目免税。

2.确保农民增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目前,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是中国最大的内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4,要逐步增加农民收入。①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阻止收入增幅下滑的局面。取消不合理摊派,精简乡村干部,抑制农资产品价格上涨;②通过转移支付体系,减轻农民消费负担,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要构建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③充分吸收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或非务农时段的劳动力。另外,应当尽快淡化二元户籍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这有助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扫除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部分障碍。

3.保障消费者权益,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加快消费模式更新换代。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产品品种,建立商品标识和质量安全认证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完善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相关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的作用,减少因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欺诈行为。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壮大保险产业。尽快完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提高未来收入的预期,尽力稳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心理预期。完善各项福利制度改革,实现职工福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消除居民对教育收费的不确定感,增加现期消费倾向。切实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稳定广大在职职工保持正常的收入与消费心态,防止消费倾向进一步下滑及储蓄倾向的非正常上升。鼓励更多的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发挥保险的功能,保障其生活安定,提高消费信心。

5.完善消费信贷政策,发展信用型消费。要注重消费观念的转变,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适度消费观念,转变传统的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习惯,支持收入稳定的消费者提前消费。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消费信贷的贷款消费对象和范围。大力开展消费信贷,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改变消费信贷落后局面。积极推广以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为主的信贷形式,方式应灵活、多样。

6.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涉及生活设施的建设,重点是乡镇、村落比较聚集地方的类似于下水道、通讯设备的农村电网、电视网、自来水建设,之后便是涉及农户厨房、卫生等方面的建设。2008年初,财政部与商务部在三个省率先进行“家电下乡”工程试点,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给予13%的资金补贴,这是项重大财政政策创新。这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以企业为主体,工商联手开展的惠农促销模式值得推广。□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消费农村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降级了吗?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