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与探析

2009-11-17陈永华王明旭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陈永华 王明旭

【摘 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在时代的要求与责任的召唤下,笔者就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探析,并就如何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与设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 职业化建设 思考与探析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辅导员这一职业缺乏科学、系统、全面、准确的理论体系,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没有统一的界定,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其次,辅导员职业满意度不高,辅导员职业归属感不强,被许多辅导员当成一种过渡性职业。概括而言,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存在着思想多元化、权责不明晰、缺乏事业牵引力三个突出问题。事实上,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制约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事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科学、客观地认识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建立一支职业化辅导员队伍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涵义

那么何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呢?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的阐释,职业化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从职业生涯的角度,即从事这个行业、这份工作,是作为终生事业来对待,要使高校辅导员工作成为某些人一种长期的、专门从事的职业,并以此项工作的薪金作为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二是从职业的壁垒和标准的角度,即从事这个行业要有一定标准和要求,要像选拔和培养专业课教师那样选拔和培养辅导员,以保证这支队伍的专业水平。由此可见,辅导员职业化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其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建议与设想

要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就必须为辅导员创建良好的事业平台,因此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造条件来加快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进程。

1.保证合适配备比例,发挥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队伍体系效能

实际工作中,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全部落在了辅导员的身上,为了切实保证学生工作落在实处,保证辅导员的工作质量,那么必须保证足够的辅导员岗位设置,在人员配备上应该不能突破1∶200的师生比例;同时采用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模式,在突出专职辅导员作用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兼职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业导师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使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队伍体系共同担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两大块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持这一体系高效运转。

2.增长辅导员职业寿命,稳定专职辅导员队伍

对于学生工作而言,一支稳定的专职辅导员队伍是做好本项工作的基石。但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大多数人员把从事辅导员工作当成留在高校工作的过渡阶段,而把成为专职教师或行政人员当成自己的发展目标。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高校辅导员由于缺乏学术专攻,职业前景模糊、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无社会地位。辅导员这一工作自然就没有吸引力,人员流失再所难免。要扭转这种局面,一方面,必须在工作层面上把所有的专兼职辅导员从学院里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突出辅导员队伍及学生工作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真正地解决专职辅导员的出路问题及待遇问题,比如,让专职辅导员全部走教师系列并给予职称评定,这样以来就彻底消除了辅导员的尴尬身份,积极为他们的职务、职称晋升创造条件从而稳定军心。采取有效措施缩小与其他岗位的收入差距,保证他们的收入不因从事辅导员受到影响;使他们有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并且愿意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优化年龄和专业结构,加快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在年龄和专业结构上,多数高校辅导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化的辅导员大多缺乏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也没有形成真正的“以老带新”的队伍建设体系。对大学生的专业与人生指导,主要依靠一些感性认识,缺乏理论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工作缺乏连续性,因此在配备专职辅导员时,各高校应根据现实情况及现有的辅导员队伍进行合理分配及适时调整,从而保证学生工作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另外从专职辅导员的出身来看,什么专业的都有,基本上没有经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关的专业培训或只经粗略培训就匆忙上岗,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他们只能完成表面上的日常工作,做不到深层次的研究,使工作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之中,很难创新和提高。因此必须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比如举办学生工作培训班,适当增加辅导员外出培训和考察的机会,建立健全合适的辅导员进修学习的灵活机制,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政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在校级层面上举办思政论坛,提升论坛规格,扩大论坛规模,力争使每位辅导员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让每位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保证切实提高工作水准。

4.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依据和标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是要把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这就要求建立健全辅导员管理、考核、激励和淘汰机制,为辅导员队伍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估体系,规范辅导员工作职责,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职定级密切挂钩,以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设立辅导员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标,强化监督、监管机制,实行岗前述职、全程监督、多方考评的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与实效性。进一步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评机制,切实强化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工作,努力做到“奖勤罚懒”、“论功行赏”,努力做到辅导员考核“四结合”原则,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部门)考核与学生考核评议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使用待遇相结合,是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学生工作的水平和特色是一个高校除专业学科优势之外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学生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是高等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核心环节。要建立一支适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就要调整结构,合理配备,积极创造平台,为其提供继续发展的机会,完善辅导员的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同时,辅导员个人要不断学习,提升职业素质,凝练个人修养,使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走上职业化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潘晴雯.职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江苏大学学报,2006,28(2):54.

[2]陈石研.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探究.琼州大学学报,2006,13(1):23.

[3]张林茂.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探究.消费导刊,2006,(12).

[4]王卫放.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05,(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