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进一步扩大
2009-11-17丁龙
丁 龙
9月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暨第 9 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授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副会长许坤元、王天凯、陈树津、杨东辉、孙瑞哲、徐文英,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等相关领导,以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各专业协会、事业单位代表,全国纺织产业基地特色城镇代表等 200 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陈树津主持。
此次会议授予安徽省望江县、江西省新奉县和河南郑州中原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同时授予包括河北高平县、辽宁省康平县、山东省广饶县在内的 20 个乡镇“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城(镇)”称号,并举行了授牌仪式。本次授牌的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有两个特点:一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多,包括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相对不发达的县镇;二是各试点地区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如产业用革基布、半精纺毛纱、毛巾毛毯、女裤、针织塑编等。
会上,广东佛山西樵镇、浙江嘉兴洪合镇、江苏常熟古里镇、广东东莞大朗镇和河南郑州中原区等 5 家产业集群地区的代表,就怎样实现集群地区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及产业集群今后的发展思路等交流了体会,并介绍了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先进经验。
集群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反映了新时期纺织行业生产方式的特点,产业集群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是整个行业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不断形成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些优秀的集群地区在科技进步、自主品牌、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责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效,产业集群地区总体水平在提升。同时,在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过程中,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不断形成新的很有活力和潜力的产业集群。
杜钰洲在此次会议上作了主题报告,他回顾了纺织行业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几十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分析了行业当前企稳回升的经济形势,充分肯定了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剖析了产业集群源于粗放发展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他指出,纺织产业集群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纺织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纺织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社会化生产的主体。截止到目前纺织行业共有纺织产业集群 164 个,北至黑龙江兰西县的亚麻,南至广东的服装制造,西至新疆的手工羊毛地毯,东至江苏、浙江的面料和纺织品出口,地域分布广阔,几乎遍及全国。其纺织经济已占到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 70% 以上,同时贡献了国际上大部分的“Made in China”纺织品。
得到授牌的纺织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直接为国家社会的安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笔财富。但是随着集群试点的逐渐增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有很多的产业集群地拿到授牌以后就只靠牌子吃饭,没有发挥出这块牌子应有的价值。
杜钰洲指出,虽然参加集群试点有利于提升区域性品牌效应,但是不能“光挖坑,不浇水”,拿到试点集群的牌子必须要做出水平来,不能做表面文章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会议上他提到意大利比埃拉地区纺织产业集群地,当地所有企业的详细资料包括企业数量、产能多少,甚至连每个工厂的雇佣工人数都有详细的统计,相比之下我们很多集群基地组织却连一些基本资料都说不上来,工作方式粗放低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明年将对所有授牌的纺织集群基地进行复查,对于不愿意参加试点的地区可以退出,继续试点的地区必须要发挥出价值。
杜钰洲同时对集群的下步工作提出要求:第一,每个产业集群都要做出自己的规划,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都要明确;第二,创新平台必须要搭建,每个集群不能少于 5 项;第三,品牌建设要有目标、有作为,试点集群要让外商看到我们的社会责任;第四,融资服务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第五,社会责任要有步骤进行;第六,必须按照要求做统计;第七,形成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
当前纺织行业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集群基地的带头示范作用无疑至关重要。大家共同的期望是集群的进步能使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在产品竞争力、品牌知名度、科技贡献率等各个方面做出榜样,更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