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化史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2009-11-17雷建军

教师·上 2009年7期
关键词:岳麓文化史课程标准

雷建军

在中学中国历史教材里,历来都有文化史的内容。文化史不仅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瑞环同志说:“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丰厚、极其珍贵的文化宝藏。我们要为后代留点什么?这的确是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应该珍惜、保护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否则不仅愧对我们伟大的祖先,也愧对我们的后世子孙。” 可见对文化史的教学,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即就文化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讲文化要注意与社会发展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相联系。“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在上层建筑的反映,历史文化是以往的一定社会制度的产物,是为当时的社会制度服务的。” 如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当时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确立,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代表不同的阶级、阶层,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反对别人的主张。南北朝时佛教盛行的原因与佛教本身宣扬的因果报应、来世说等具有欺骗、麻醉作用有关;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战乱不断,灾荒连年,人民渴望摆脱苦难,寻求精神寄托有关;与当时封建统治者提倡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空虚有关。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朝廷内部争权不断、阴谋不断、流血不断。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觉得原来儒家所宣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三纲五常不可信,如阮籍、嵇康就公然簿孔孟而非周礼。于是佛教(还有玄学)乘虚而入,得到广泛传播。把文化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系,就能更好地理解那个时期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那个时期文化的总特征。

二、讲文化要同文化本身的发展相联系。文化史中的每一部分,无论是思想、文学、艺术,还是科学技术,都有自身独立的发展过程。同一类的内容,在不同的时期,表现的形式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有联系,有继承。教师讲授时应表现文化史本身的联系和继承关系,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史的内容。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先后涉及到的知识点就有四个。第一,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第二,战国时期的孟子。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压迫和剥削人民,反对连年不断的战争。他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是从孔子不信鬼神的思想中发展出朴素的唯物思想。第三,秦始皇焚书坑儒。第四,董仲舒主要吸取法家思想中的“法治”思想改造儒家思想,提出“大一统”的观点,使之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汉武帝基本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儒家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以后的各代封建王朝都以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教师讲课时,如能在这一方面多加挖掘,对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是大有益处的。

三、讲文化要注意多民族的文化观和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地区之间,后来在民族、国家之间,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从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也是在不断的民族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讲文化要注意多民族的文化观,要注意突出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如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4课着重介绍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北朝时开凿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尽管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并不多,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讲授文化史时,要注意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单元回眸”中,特别提到“中国是发现早期人类文化遗存最多的国家,是世界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在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单元回眸”中提到,“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先秦时期的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古代埃及、印度、希腊等地的文明交相辉映。”同时,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不是绝对孤立的,它是与世界的发展相联系的。中国古代文化既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欧洲,也通过水陆两路传到朝鲜、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也吸取了外来文化,丰富了自身的发展,使之更加灿烂辉煌。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写道:“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仅就文化方面而言,佛教对我国的影响就十分广泛。涉及到思想(如佛教思想对我国上层和民众的影响,范缜写《神灭论》反佛教的神不灭观点)、风俗习惯、建筑(如现在仍到处可见的寺庙)、文学(如唐代传奇)、艺术(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还促进印刷术的发展。此外,如唐朝僧人玄奘翻译大量佛经,保存了古代印度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僧一行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子午线的测量工作。这些都说明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讲文化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精神首先就是要宏扬时代主题。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在第11课“史海拾贝”中介绍孙武的思想时,除了说明《孙子兵法》全面论述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时、地利、人和、将帅等基本因素,强调了“避实击虚”、“知己知彼”的作战原则,指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敌人的重要性。还突出了他对战争的态度是重视战争而不轻易发动战争,反对穷兵黩武。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战争,追求和平,突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对庄子的介绍,过去多突出了他思想的消极面,作如此描写:“他的思想消极,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竭力逃避现实。但他敢于批判和嘲笑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写为:“他鄙夷权贵,批判和嘲笑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但他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既更加客观地评价了庄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体现时代精神还在于要立足现实,为现实服务。史学家蒋大椿在谈到21世纪的中国史学时提出“历史学家应当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历史研究课题,将历史的科学研究和价值研究相统一,提供满足现实社会需要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历史知识。” 如我们在讲授天文历法的成就,古代医药学的成就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

五、讲文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能力。文化史的许多内容是很好的能力培养的素材,要注意充分加以发掘。如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及当时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了解同一类文化本身的发展联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就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既引人入胜又难于处理,也颇能反映出一个老师的教学功底。绘画是讲究构图、线条、色彩等的,每个画家都有他的专长。顾恺之和阎立本都以线条见长,阎立本的画线条盘屈如铁丝,顾恺之的画线条悠美。我们怎样体会顾恺之画中人物的线条优美呢?看教材所用《女史箴图》(局部),就能看到,顾恺之画人物的线条没有折线,没有线条粗细的突然变化,线条的变化比较舒缓,只有直线和曲线。再有歌舞是怎样起源的?原始文化生活中的舞蹈是模仿式的。如仿效禽兽的飞跃、野兽的奔跑。后来逐渐增加了抒情的内容,如欢呼猎人凯旋、庆贺丰收等。原始舞蹈大都是集体舞,为了步伐一致,就以音乐的节奏加以协调。这样,身体的跳动(舞)、口中念念有词或狂呼高喊(歌)、各种敲打齐鸣共奏(乐),混合在一起,形成歌舞。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充分利用。

六、讲文化要注意控制好“度”,特别是初中年级的文化史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如前所述,文化史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且很多知识点可以成为一个研究的专门课题,甚至形成“某某学”。如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提到的孔子、楚辞等等。文化史的内容又涉及到许多专有名词、生僻的概念。教师备课时要有整体的安排,讲述时要深入浅出。同时,讲授文化史又绝不能照本宣科。由于文化史面广内容多,上文化史课的通病就是讲述一般化,即没有揭示文化内容实质和线索,没有把握内在联系,甚至把文化的各项内容割裂开来。因此,讲文化史要有适当的发挥和阐述。可见,如何控制好“度”,对讲好文化史十分重要。要控制好“度”,首先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其次要考虑当地的具体实际。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一套面向中部省份的教材。考虑到这些省份基本是农业大省。农村乡镇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学生文化基础较弱,所以教材编写应适当精减内容,降低难度。如对孔子思想的处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仁”的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难于理解,因此教材作了淡化处理,只提“孔子是大思想家。他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从教材的选用来看,这一思路也得到了体现,该套教材现在主要在湖南、湖北、河南、贵州等省使用。即便如此,教师在讲授文化史时,可进一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第三,要根据课时,每一课的整个教学内容来安排、处理好教学内容,做到有详有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总之,文化史的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史内容较教材的其他内容显得更抽象,特别是自然科学史的内容很枯燥,因此教学中一定要使抽象的材料具体化,呆板的材料生动化。要讲好文化史的课,教师必须加强个人修养。中学教师并不一定要有专深的知识,但一定要使自己的知识面尽量广博一些。教师还应尽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否使语言形象化也是能否讲好文化史课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要讲好文化史课,还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很多科技成果或者艺术作品的特征,不看实物和图片,单凭语言描述是不可能搞清的,有时愈讲愈会使学生感到如堕云山雾海之中。如果我们对照多媒体课件来讲,来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效果就要好得多。应该看到,在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讲好文化史的客观条件更加具备。我们只有在主观上进一步努力,才能上好文化史的课。

(责任编辑:李再湘)

猜你喜欢

岳麓文化史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宋拓岳麓寺碑册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凸显价值:文化史教学的应然追求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叙事与能力培养——以岳麓版、人教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一课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