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诗意盎然的教育生活
2009-11-17李迪
李 迪
老子曰:“三十辐为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的孔洞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糅合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这段话很巧妙地说明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茶盅中间是空的,可正是那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房子里面是空的,可正是因为里面是空的,才起了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实的,人怎么住进去呢?但是,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教学中,我们常常只看重分数,恨不能将学生的一分钟当作两分钟用,却不知道偶然的放松,会大大增进师生的情谊,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总是等学生出了问题后,才找他们谈话,效果自然不佳。如果我们利用平时的游玩、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等到师生息息相通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自然会产生影响。到那时,言谈举止、嬉笑怒骂皆是教育,必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同事感叹:“无数次看李镇西老师和他学生的照片,有一张照片是师生一起在雪地里平躺着,组成‘一班字样。我惊叹,世界上竟还有这样诗意盎然的教育生活。这样的老师获得的幸福、愉悦以及所达到的‘天人合一境界,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
《论语》有言:“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们古代的学校已经把春游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也赞叹这样走进大自然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孩子们在没有打开书本去按音节读第一个词之前,先读几页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聪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我千百次地说,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动,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儿童思想的本性就要求有诗的创作。美与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与花朵一般,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诗的创作始于目睹美。大自然的美能锐化知觉,激发创造性思维,使谚语为个人体验所充实……是的,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
所以,踏青不仅仅是要让孩子们尽情玩耍、放飞心情,我们也要注意指导点拨他们,让孩子用心留意,学会观察,投入地去体验。
平心而论,我们要做到这些并不难。
还记得我刚当班主任的时候,带学生一起欣赏电影《梁祝》,其中有一个场景:祝英台到学校报到,进校门前就看见先生带学生在树林里弹琴吟诗。当时阳光正斑驳地洒在梁山伯身上,空气里流淌着欢愉的情绪……这个场面是如此美丽,我和学生都被深深吸引。第二天,学生就要求我带她们(班里全部是女生)到野外去上音乐课。我自然是同意的,不过所谓的野外,就是学校附近的绿荫广场。后来,我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我带学生踏青游玩,累了就找个树荫歇息,拿出随身携带的音乐书歌唱,师生乐此不疲。我们的歌声也曾引得路人驻足观望,我们的倩影也曾定格,让所有见到照片的人羡慕。
我曾带学生去郑州市森林公园玩耍,因坐了不同路的公交车,我和一小部分学生迷路了。于是,另一部分学生开始想办法和我们会合。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就不再做主,只看我的学生如何想方设法走出困境。我们在路上经历了好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和山羊对话,怂恿孔雀开屏(学生由此知道了赞美的功效)等。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找寻,全班同学再次会合,纷纷欢呼着拥抱嬉闹。这样的激动情绪,若没有短暂的迷路分开是难以体会的。我相信,那天的游玩会让同学们铭记一辈子。而最关键的是,这些孩子知道了遇到困难时,忧愁、彷徨、烦闷、发牢骚都于事无补,不如乐观一些,积极想办法。
我还曾带学生到公园里种植美人蕉,第一希望大家沾染花草的灵气,接受植物美的熏陶;第二,让学生成为环保志愿者,尽情体会不要报酬的劳动能赢得金钱买不来的尊重;第三,这些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不太会干农活,她们通过这一活动,能深刻理解父母烈日当空下劳作的不容易;第四,我们平时常常对学生说要保护环境,要尊重别人的劳动,这些观点她们也许早就明白,却没有体会,我希望她们通过养护花草,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尊重别人的劳动,真正体验一下什么是环境保护。
那天活动结束,公园的负责人送给我们一大包美人蕉的根。对于如何种植这些美人蕉,同学们展开了讨论。部分学生建议我们班买几个大花盆,把美人蕉种到教室里,因为那是我们班的花;另一部分同学却认为美人蕉需要更广阔的生长空间,种到教室里不合适。经过讨论,大家明白美人蕉种植在校园里,全校师生都能尽情欣赏,美化了环境,也有利于花儿生长,这属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三赢”……
这样的生活不也同样充满了诗意?同学们在大自然活动中得出这样的感悟,怎么不会在他们人品性格上烙下深深的印痕?
所以,师生在春天里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认真观察小草如何偷偷从泥土里钻出来;或驻足倾听小鸟清脆的歌喉;或者干脆与学生一起吟唱苏轼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处几清明”。这样必然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诗意,更热爱生活,同时教师自身也会获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使我们的教育生活诗意盎然、事半功倍。
而夏天的清风、秋天的明月、冬日的瑞雪,自然有和春光不同的美,可供有心人尽情捕捉,化为诗意的教育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