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伯襄

2009-11-17陈高衡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河南河南省

陈高衡

教育家,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第一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文教厅副厅长

1956年11月去世的林伯襄,只与新中国同行短短7年。然而,他的名字却辉耀在河南教育发展的史册中。这不只因为他是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因为他曾担任新中国河南省文教厅的首任副厅长,更是因为,在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漫漫岁月里,他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躬行实践,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教育文化财富。

林伯襄六七岁起便受父教诵读经书,青少年时期,阅读当时上海出版的《时务报》《申报》及译文西洋书刊,启发了爱国思想,认为强国必先广启民智,于是毅然抛弃学业,向亲族邻里倡议捐款办学堂,以培养人才,开化山区。虽然当时封建阻力很大,但林伯襄义无反顾,奔走呼吁,陈说利害,终于1903年取得族人同意,在林氏祠堂办起学校。本“明耻所以教战,强身即以兴邦”之义,学校命名为“明强学堂”,一时招收豫、鄂、皖边区一带青少年入学受教育者达一二百人,林伯襄自任教习。

甲午之后,外侵益深;庚子以还,国内各地益加不安。直隶省(河北)广宗县人民起义,反清灭洋,漫及二十余县。河南省泌阳、唐河、沁阳等地抗粮灭教、攻城毁衙之事亦时有所闻。林乃将校事交由族弟主持,变卖家产游学省垣,入河南优级师范。待了一年,以上海为维新发源地、文化先进地区,他遂离汴赴沪,转入吴淞中国公学。到了上海,接触新事物日多,他更醉心科学,深知国家危弱,关键在于清廷昏暗,民智不开。他有旧学根底,又奋发努力,钻研新学,关心时政,思想大有转变。1908年从中国公学毕业后,遂返归故乡,重又在明强学堂执教。他先以策论教学生,继又增设格致、博物等科,提倡新学,力主实用。

1910年,他应邀至汴,受聘为河南优级师范教习。次年即逢辛亥革命,河南都督府成立,以他为教育司科长,曾为河南《自由报》撰写发刊词,宣讲自由平等。当时共和初立,百废待兴,林伯襄为了学习西洋,发展实用科学,倡议派遣优秀青年出国学习科学技术。他致书省议会,并向议长陈善同敷陈育才计划。1912年,经省议会决议,由林伯襄负责,在河南筹办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他全力以赴,日夜筹谋,以旧贡院为校舍,延揽省内外知名人士如张维元、王北方、孙孟刚等来校任教。他每谓“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强调“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旨在派遣留洋学生学习西方科学哲理,非止求船坚炮利而已。我国积弱已深,凡所以发达之道,兴盛之源,能促我国家富强者,都当尽力效法之”。

可见,“以教育致国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这正是林伯襄选择教育事业并为之终身奉献的初衷。而教学内容新颖实用,则是林伯襄教育实践自始至终的鲜明特点。

林伯襄对学生一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1912年秋,留美学校招收第一届英文科两班,1914年再招收德文科两班。每届招生,他都力求严格甄试,虽违忤当道权贵亦在所不惜。当时所收学生,率为十四五岁之青少年,他深以教育英才为乐,亦凛于责任重大,朝夕惕厉,认真督教,数年如一日。一位晚在1919年第三届英文科的学生黄玉璋在其《河大回忆录》中写道:“林校长为人正派,热心校务,听课查斋,对学生要求严格,甚至脖子纽扣不扣也不放过。他虽不召集学生讲话,但时常和同学交谈,着重身教。同学们对他都亲而敬之,从而为留美学校树立了严肃的校风……对河南后来的教育、文化诸方面有好的影响。”

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严于择师又尊师亲师,这是林伯襄一贯的态度。学校每进新教师,他必持续听讲一至二周,审其可否。他对遴选师资极为认真,除聘请国内知名之士外,还不惜重金延请西人哈亨利(美)、伊福兰(德)来教英文和德文。他常说:“办学就要办得有个名堂,没有好教习,学生能学得什么?”于是他倡导尊师励教、勤奋学习。时吴肃(忆鲁)以农专校长兼留美学校教员,每周有两次从开封南关到校讲课,林伯襄必派车接送,若遇风雨天气,他则亲在校西惠济桥上候迎。师生深为他这种精神所感动。

注意筹集、管理和使用好教育经费,这是林伯襄的又一特色。1922年,他应河南教育厅之请到汴工作,任第一科科长,主管教育经费和人事任免。时教育经费并无专款,自1921年起经教育界多次力争,方由省议会通过由省长公署饬令财、教两厅拟定以开封等五县丁地收入拨作各学校经费。但不久直奉战争爆发,教育专款就移作军费,教育经费又无来源。林同教育界人士虽大力奔走,终无结果。奉系败北,直系军人上台,乃以确定教育经费来笼络人心。林与教育界人士协力擘划,主张契税独立开征,径归教育部门办理,以期保障专款专用。后经多次努力,到了1926年春天,各县才设立契税局,直接征收契税,专款专用。这样,不但河南教育经费从此有了着落,积欠教职员工的薪金也陆续补发了,教育事业也有了发展。在当时反动军阀统治下,河南教育能维持一线生机,这当然是教育界共同奋斗的结果,而林伯襄始终参与其事,贡献尤大。

1931年8月,省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评议会推选林伯襄为河南教育款产处处长。其间,林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所作所为至今依然被人们传为美谈。

1949年,河南全部解放,成立河南省人民政府,他以开明士绅被邀请出席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河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文教厅副厅长。当时他已73岁,布衣荆杖,精神振奋,听报告,读文件,学习政策,出席会议犹如小学生,专心致志,从不倦怠。在河南省第一届政协会议上讨论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时,他感慨地说:“吾人早年曾渴想以教育治国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结果是事与愿违。留洋生出国了,大家抱很大希望。留洋生回来了,他们也说中国太糟糕。可是他们做起来也还是糟糕。看来问题就在于少了这个马列主义,没有从根本上革命。今天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局势就根本改观了。我们亲眼看见,民智大开,国运蒸蒸日上。”他的发言,实际上是对他一生致力教育的总结。

(责 编 欣 荣)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河南河南省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