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课堂的和谐构建
2009-11-17袁秀红
袁秀红
【摘 要】本文针对音乐课堂的和谐构建问题,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即(1)情感和谐——融洽有度;(2)教法和谐——有效针对;(3)互动和谐——协同合作;(4)创造和谐——表现音乐;(5)评价和谐——鲜活生动。
【关键词】音乐课堂 和谐构建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同样也是现代教育的追求。所谓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就成为当前音乐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情感和谐——融洽有度
1.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维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情感,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是师生关系之基础。师爱是“严爱”、“博爱”,而不是“溺爱”、“偏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在态度上和蔼严肃,在行动上细心关怀。亲近、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学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有益于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益于师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得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
2.挖掘文本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思想教育。齐佩尔说:“音乐使人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客观环境要和谐才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一首曲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习的特殊性,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意志上受到磨练,思想上受到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二、教法和谐——有效针对
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光要针对学生,还要针对教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体分析和充分考虑学生因素,真正做到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千方百计地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解惑者”,学生是“受惑者”。但是,音乐与其它学科知识的传授相比,它的“解惑”过程更应该是一个需要投入情感的、丰富而细腻的感知过程,而传统的“说教”却只会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去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感悟”、“实践”和“体验”音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将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每次面对新生,我总是精心挑选最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一边播放,一边讲解,介绍作曲家的生平、曲目的创作背景,其间请同学提问或补充自己的看法,《流水》、《二泉映月》、《梁祝》,那优美的旋律在教室的空气中静静流淌,我希望它能流进学生们的心田,引起他们对高雅音乐的共鸣、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互动和谐——协同合作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能有效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音乐课堂中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建立一种默契的配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师指导下讨论、研究,互帮互学,共同切磋,相互督促,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取得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的过程。音乐表演活动中的重奏、重唱、合奏、合唱、伴奏、伴唱、伴舞,对于加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团队协作中,不论是合唱队中的成员还是乐队中的每个乐手,都是不可缺少、相辅相成的。这就是音乐——群体性协同创造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平时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扮演好多种角色: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决策者、学习调控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老师不仅要乐于同学生一起交流,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还要善于构建适合学生的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合作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
四、创造和谐——表现音乐
美的音乐表现,必然引起具有表演者和欣赏者双重角色的学生的愉悦,从而在参与音乐表现过程中自然创造和谐之美。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可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自主地探索和实践,从而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潜能,敢于展现美、表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学《东北风》一课,在学生了解了东北音乐总体风格、特点和表演手段的基础之上,可让学生亲自扭扭秧歌,唱唱东北方言歌。如此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家乡民间艺术的无限魅力和生命力,达到人与地域文化的高度和谐统一,体验创造和谐之美。再如,欣赏完《春江花月夜》之后,可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既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景,还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用诗歌、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五、评价和谐——鲜活生动
评价是制约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评价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只是单纯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课堂的教学效果的统一标准,把学习成绩高低作为评价所有学生的唯一标尺。但教学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约束人,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条件发展人。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身心只有进入激活状态,精神的水面才能荡起波澜,飞起浪花,内在的语言才能高度活跃起来。课堂上教师准确、民主,充满赞美的评价,就像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能迅速使学生的心理积淀膨胀,让学生激情飞扬。因此,音乐教师应结合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让学生了解目前自己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最近发展目标,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这种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个体纵向比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总之,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追求和谐课堂教学之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更是一种需要。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必定能够让音乐课堂尽显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刘连生,孙嘉祥.用音乐塑造未来公民的灵魂[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1990.
[2]刘艾香.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
[3]顾新华.教学交往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
[4]陈辉.渗透课改理念 构建和谐课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