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教育载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2009-11-17曹冬雷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语体道德修养人文精神

曹冬雷 肖 肖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医学教育的特殊性,我校建立了“三结合”的“基础”课教学模式: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实践教学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原理与经典文本相结合,切实提高了本校“基础”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教育载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各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对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我校也借鉴了有关成果,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今年秋季开始,我国高校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2006级新生开始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如何结合医学院校特点,针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匮乏、道德感受性缺失的状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医学院校还很少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具体的实践探索可借鉴。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坚持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教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有益尝试,丰富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载体,增强了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

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除了完成课堂理论教学44学时外,还安排了4学时用于实践教学,将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原理与经典文本相结合,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以自身的学科特点为基础,变“注入式”教学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对实际生活具体问题的分析中。为此,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手段,将课堂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以往,我校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纯理论的学习,内容枯燥,与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内容,将大量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到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时,我们选取了几名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者中,有关候选人物坚定自己理想信念的视频资料,如八十多岁登三轮车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白芳礼老人,把自己的一生献给防治艾滋病的医学专家桂西恩等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是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的课程,而且能够启迪心灵,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实践教学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体认性

儒家讲:“医乃仁术”,就是人文精神的“仁”和科学精神的“术”的相互统一、相互渗透。人文精神是医学生精神成人的基础、医学精神的诉求,也是医生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了增强我校医学生的道德感受性,以期涵养他们的医学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学期伊始,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负责老师与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遗体捐赠中心等相关部门教师联合,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内实践教学学时,组织06级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在解剖教研室实验室相继举行了“无语体师”(即解剖教学用的遗体)启用活动。启用仪式是“无语体师”感恩系列活动之一。在本学期解剖课结束时,我校还要进行告别仪式。第二学期,学生还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课堂教学,进行“无语体师”清明祭奠仪式及追思会,书写心得进行交流并装订成册,以供其他学生纪念“大体老师”的奉献精神。在这项实践教学活动中,医学生心灵得到了震撼,情感得到了升华。在参加过“无语体师”感恩活动启用仪式的学生眼中,解剖教学用遗体已不再是一具冰冷的尸体,而是一位赋予了生命的“老师”,一名学生表示:“我坚信,许多年后回忆往事时,我会记得这位在大学期间的特殊导师。他的生前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会记得他死后的伟大。”学生们参加了启用仪式后,纷纷写下《致“无语体师”的一封信》、《医学生的自白》等感言。一名麻醉专业的学生在感言中写道:“刚刚接触‘无语体师时,我还是满腔的恐惧与害伯,仿佛他们会突然间站起来一样。他们身体所散发的那种福尔马林的刺鼻气味,令人更加敬而远之,仿佛只有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才能有安全感。自从老师告诉了我有关‘无语体师的故事,听了那位老红军捐献遗体的事迹后,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肩膀上责任的重大,第一次感觉到遗体捐献者的崇高与伟大!我想郑重地对他们说‘谢谢!但我想,表达谢意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掌握医学技能,去拯救无数鲜活的生命。”这一实践教学模式也引起了有关媒体的关注,《中国教育报》、《大连日报》、《半岛晨报》、《新商报》相继进行了报道。

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懂得关爱和尊重人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去实现这种关爱和尊重,树立对人的关爱和尊重的理念和意识,并弘扬这种医学人文精神,以真正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中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是首创。在一般的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用遗体一般都是默默地来,默默地走,“我们要打破这种做法,随时为家属提供遗体使用情况信息,在组织学生为‘无语体师告别和清明祭奠时都会邀请家属,给他们一种安慰。“这项医学生特有的灵魂升华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丰富的人体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到“在生命洪流里,死亡可以是一种形式的落幕,但也可以升华为一种爱与善生命循环的序幕。”从而体认到对“无语体师”应有之尊敬及对生命之敬重。达到了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三、原理与经典文本相结合,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容涵性

为了使大学生走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的抽象性与教条性的樊篱,就必须使原理回归文本。因此,我们在扎扎实实搞好课内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研读经典文本。根据课程内容,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章节时安排了三次读文本活动,挑选了三篇毛泽东的经典原著文章。在学习第一章理想信念时,要求学生读《愚公移山》一文;在学习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时,要求学生读《记念白求恩》一文;在学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时,要求学生读《为人民服务》一文。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伟人的基本思想脉络,了解他们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阅读后,我们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撰写学习的心得体会、论文,巩固学习的成果,并把这些成果通过“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加以交流。在此过程中,不仅使原理学习深入人心,更使学生了解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博大精深,切实提升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容涵性。

例如,在学习完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时,让一部分学生根据《纪念白求恩》就自己的读书体会在课堂上做了相应的报告,交流心得。06级医疗6班的徐新燕同学在发言时说:“造福社会群体,是一种最高尚的人生目的,在这样高尚的目的的指引下,我们才会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选择医学院校,就选择了一个不同于常人的责任,今天对学习的负责就是明天对病人的负责、对生命负责。”这些话语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

此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采用了教学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制作了内容丰富、可视性强的教学课件,以大量的相关图片和丰富的教学案例充实了授课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三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通过在我校06级、07级新生中的教学实践尝试,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了培养良好思想道德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锻炼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好地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语体道德修养人文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