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主体性体育教学的认识与做法
2009-11-17隋国庆
隋国庆
【摘 要】主体性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教师依据认知规律,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实践,学会学习,师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能动性、创造性的一种“双主”教学。中学主体性体育教学突出强调要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使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 主体性教学 能力 创新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中学体育教学突出强调要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使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下面结合多年来教学实践,浅谈一下中学主体性体育教学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是主体性体育教学的涵义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功能性,它包括社会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学会学习,师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能动性、创造性的一种“双主”教学。主体性教学强调师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和提高师生的主体性,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能动性作用。
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和创新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主体性体育教学的目的
现代教育认为,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提出,其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体育技术,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体育,怎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而且只有增强体育意识,才能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主体性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学生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方法,加强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说,体育就是在创新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在主体性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挥内在潜能的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把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本体价值放在首位,保证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主体性体育教学主要是由体育教师来设计的,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也要靠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和督促。而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主体性体育教学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在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在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中调动两者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主体性体育教学的要求
传统体育课的课堂过严、过死、单调枯燥、活泼不足、气氛沉闷,把学生当作培养的客体使其成为运动的工具,教师总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和社会体育文化知识结构强加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在主体性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舵手,舵手应是学生,教师只是灯塔,引导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锻炼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首先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主体”,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讲个不停,领着学生练个不停,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还有些体育教师片面地认为,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主体性体育教学变成了“放羊课”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确实“玩得很高兴”,但无法使学生学到必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无法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明确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以及课前备课、课后辅导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学生既是教学群体的主体,又是教学个体的主体。
四、运动项目与练习方式上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自由编组、自主学习与锻炼,教师要回答的问题则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或解决的不够圆满的问题。如在一节课中可将学生分成足球组、篮球组、乒乓球组等。科学的分组教学目的在于扩大教学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数量,使教学能够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选取的项目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制定出各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可以采用多形式的学练方法,尝试解决课堂的主要问题。在练习方式上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不同技术阶段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练习手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50米跑教学练习中,学生加入了一个篮球的传接球练习,既改变了枯燥的跑,又融进了学生有兴趣的球,学生学起来有兴趣,练起来有激情,使得这个教材练习变得有滋有味。
总之,体育主体性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突出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学生选择自己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主体性教学要求我们特别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只有根据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