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溢语文课堂
2009-11-17吕桂芳
吕桂芳
【摘 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满着“情”,洋溢着“情”,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如何让课文的“情”激发学生的“情”呢?如何让“情”溢满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咬文嚼字品真情;(2)展开想象悟真情;(3)巧言妙语激真情。
【关键词】情感 想象 真情
一、咬文嚼字品真情
理解一个词语,应“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在理解词语的时候,肯定会把它放在整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品味,去体会,在语言文字的前后联系中理解它的含义,继而深入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表现在如何巧妙地寻找理解语言文字的切入点,找准了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情感。
《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教学片段]
师:少年送给我的是一只怎样的象墩?
生1: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生2:是一个沉甸甸的象墩。
师: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拿在手里却是——
生(齐):沉甸甸。
师:这一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还在哪里出现过?
生:我即将回国,要带得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出示:我即将回国,要带得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生读句子。
师:两个“沉甸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低头沉思。
师:自从少年白天和我见过面之后,他可能在干什么?
生1:他听了“我”的话以后,可能去找小一点,但样子一样的木雕了。
生2:也可能是他自己去做这个小一点的卷笔大耳象的木雕了。
师:请大家再读读这两个句子,句中的那两个“沉甸甸”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1:因为这个象墩代表的是少年的心意,所以作者拿在手里会感觉沉甸甸的。
生2:第一个句子当中的“沉甸甸”就是指木雕比较重,而第二个句子中的“沉甸甸”指的不仅仅是象墩子重,而是这个象墩子包含着少年对中国朋友的情谊,所以我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
师:是啊,第二个句子中的作者感到“沉甸甸”是因为象墩包含着少年对中国朋友的心意,包含着非洲少年对中国朋友深深地情谊,这份情谊让象墩子变得沉甸甸的。
师:带着这样一份深深的情谊,我们再次来朗读“我”和少年之间的第二次对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于表示一些细节的词语,我们绝不能忽视。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缺乏对重点词语的反复敲打品读,情感目标的达成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展开想象悟真情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文内容的空白处,语言文字理解的难点处,可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文字进行大胆的想象,并用个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与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时,笔者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教学片段]
师:燕子遇到的仅仅是饥寒交迫的麻烦吗?
生摇头。
师:燕子还遇到了哪些麻烦?
生:燕子还要经过长途跋涉。
师:是啊,你知道燕子一路上要飞过哪些地方吗?
生1:要飞过一座座很高很高的山。
生2:要飞过可能会几天都找不到水的沙漠。
生3:要飞过无边无际的大海。
生4:可能会飞过一望无际的沼泽地。
师:是啊,飞过那么多那么多的地方燕子该多累啊。谁能读出燕子的辛苦?燕子的疲劳?
课文要激发存在与学生内心深处对燕子的关爱之心,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燕子所遇到的困难,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体会到瑞士政府和人民的爱心,所以情感的铺垫在此处显得犹为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细节刻画,特别是课文中一些寓意深邃的部分,通过细节展示的生活画面,教师要和学生细致地分析共议,引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再进行描绘和渲染。
三、巧言妙语激真情
心理学角度认为,没有脱离情感的认识,也没有脱离认知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在课堂上,我们要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检阅》这篇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教学片段]
师:如果队员们这样做了,博莱克会多么伤心了、绝望啊!这可怎么办呢?队长,队长在哪里呢?你可是儿童队的核心啊!你有好主意么?
(生不敢举手,终于有一只手怯怯地举起来。)
师:好!队长在这里,还是一位女队长呢!想说什么呢?
生:队员们,如果我们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出示队长的话。)
师:这么好的主意怎么说的声音这么小?来,用“洪亮”的声音说出你的好主意。
生再读。同学们踊跃尝试!
队长的话音刚落,马上有一个队员接口说——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这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你好像是在朗诵,不是说话呀!一名队员激动地说——
生说(很激动的样子)
师: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
生:队长的主意真高!
师:也有的说——
生:不愧是队长!博莱克一定会高兴的。
师:还有的说——
生: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师:听了队长的话后,博莱克会怎么想呀?师指导写一写,
朗读(课件出示相关段落配乐朗读)
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总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产生情感力量和情感效能,能引发人的内驱力,激发人的主动性,激励人去自觉行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所以,我们语文课要深入挖掘情感基调,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可融情、理于一体,熔知、能于一炉,让“情”溢满语文课堂,收到“随风潜入”、“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孙双金.孙双金与情智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宋瑜静.想象补白 生成精彩.小学教学设计,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