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
2009-11-17董丽
董 丽
【摘 要】数学是学习阶段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门学科,教师采取何种方式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已经不受欢迎,在跟学生做朋友的前提下,让学生喜欢教师,再采取现代的教学方式才能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 效率 教学方式 创新能力
数学,有几个人愿意学?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中职学校里,学生现状摆在那里了,他们几乎都是因为初中数学没学好才来到了中专学校,用学生自己的话讲,我数学如果学的好早就已经坐在实验中学的教室里了。如此一来,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成了“老大难”。如果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操作,那课堂教学确实流于形式了,更不要说是向课堂要效率了。
那么,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该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呢?
一、要让学生做到“爱屋及乌”
应该学会让学生喜欢你,这样他才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数学教师恰巧是班主任,那么这一点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因为班主任就相当于是学生在学校里的“衣食父母”,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喜欢自己的班主任,相应的就喜欢班主任所教的学科。如果不是班主任,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利用上课的短暂时间里跟学生联络感情,要做到真心地关心他们,聊生活,聊就业,聊未来,让学生感受到你确实是为他们好,从而让他们在内心里接受你。渐渐地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而去感染学生,他们就会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
二、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这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使他们受益终身。可以在课堂上去实施具体操作。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同时,可以要求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角色转移,这就是常说的换位思考法。在解决每一个问题、学习每项内容时,先让学生问问自己,假如我是老师,我是否真正明白了?如果明白了,该怎样叙述才能给别人讲清楚?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兴趣,在这种动力下,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问题积极思考,主动钻研,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主动学习的位置。换位教学法,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课前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兴趣。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积极引导,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掌控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独自或是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稳步地前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使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时间包括他们的思考时间、讨论时间、演算时间和深入研究问题的时间,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勤于动脑,勤于动手,不等别人,不靠别人,不会将问题的答案完全寄托于老师的传授、同学的讲解,而是在积极主动的独自探索,从而得到结果,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巩固训练、反馈练习、课后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训练和课后作业,以及单元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小节、一单元、一章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格”,归纳总结已学过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长期坚持。科学地安排,课前、课堂、课后三者紧密结合,创造学生充分自学的机会,真正把学生放在主动学习的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源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不要“死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要学会灵活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在引入新概念时,把相关的旧概念联系起来,一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用数学方法把看到或是想到的某种情境加以表述;在形成概念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系统地提出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除此之外,做到不多讲,不打扰,也挺关键。当到了指定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去定义新概念,在确定概念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学习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在教授习题课时,传统的习题训练量多而杂,要改变这种做法就要加强练习的目的性,因为解题方法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掌握,所以平时要注意渗透解题方法,尽可能使学生解决习题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习题练习的坡度和难度。设置好一系列的问题,加大难度,学生经过探索、推敲,把困难解决了,既巩固了基础,又实现了从有疑问到无疑问的飞跃,体验到解题的乐趣,也就是说,如果解题训练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解出一个小题,相当于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最后一题,就好比是登上了山顶,回首看去,小山连绵,喜悦之情,不由而生。如果设计的题组没有难度,学生就不可能有疑问,解决起来,如履平地,不断重复,会感觉乏味,从而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改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既要威严,也要平易近人,要营造平等、信赖、活跃、和谐的气氛。及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思维价值,并为创新做出示范,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恰当的思维空间,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实现很好的师生交流以及学生和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地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换、反馈、反思、概括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交流中,作为老师,要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捕捉到有价值的问题,适时展开课堂讨论,并作出恰当的评价,使整个班集体成为一个学习的整体,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共享学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