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其对策中的教师因素

2009-11-17付太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素质

付太山

【摘 要】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较低,大多数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仅就学校而论,主要有学校教育体制、教师和学生本身等。为了克服对学生造成心理障碍的教师因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观念、掌握新的教育理论、善于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等。

【关键词】心理素质 心理障碍 教师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素质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心理素质会阻碍个人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心理素质好可以充分发挥人本身具有的巨大潜能;反之,则可能使潜能受到压抑。可见,心理素质与个人成才关系密切。

现在的青少年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具备较高的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力,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可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必要而紧迫的。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济南市部分中小学学生和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获取相关知识。

(2)问卷调查法

抽样调查发放问卷,搜集第一手资料,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无效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

(3)专家访谈法

与专家交流,获取与本文有关的理论、资料及合理建议,检验问卷合理性。

三、研究内容与分析

1.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研究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采取切实可行的矫治措施将成为一项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伟大工程。

通过对济南市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整理,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如下几种。

(1)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是羞于同别人交往的一种心理反应,在生理上表现为腼腆,动作忸怩,脸色绯红,说话的声音低小,有时语调还颤抖,很不自然。

(2)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造成这样心理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由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引起或是因对自我智力的估计过低,或是对性格气质自我评价造成,或是屈服于群体压力和舆论所产生。

(3)多疑心理

这类学生往往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这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

(4)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憎恶别人的荣誉和优势的情感,嫉妒的对象往往是与自己相象的人,这类学生具有攻击性与愤感性两种表现形式,嫉妒容易使自己经常产生怨恨、气愤、孤独等不良心理,害人又害已。

(5)孤僻心理

这些学生往往认为,人世的一切是多么的无聊,多么令人厌倦,他们常常孤芳自赏,内心体验很深,而认为别人世俗浅薄,因而不易合群,与人交往中不随和。

(6)社交恐怖心理

这类学生,给别人打个电话,找别人交谈或别人与自己打交道,便出现面红耳赤,惊恐不安,浑身颤抖等反应,是典型的社交恐怖症,是后天形成的。

(7)中小学生情绪和行为障碍

①注意力障碍

这类学生不能保持安静,比较冲动,不能忍受挫折,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容易分心,烦躁不安,爱敲东西、跺脚、咬铅笔、讲话等,注意分配能力差,行为消极、对立,想入非非等。

②失败综合症

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接受批评,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不爱活动,常常想入非非,畏缩、胆小、行为出格、幼稚,依赖性强等。

③情绪低落

这类学生有燥发性的、难以预测的危险行为,没有鼓励就做不成事情,对别人缺乏感情,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畏缩、孤独、极少交际,恐俱、焦虑、紧张,觉得不安全。

上述所列,在学生中出现频率最高、又是较为典型的心理障碍表现。

2.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教师因素

(1)教师教育理念问题

中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将影响他们一生。校园生活、学校的环境和风气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办学水平有限,以优等生为重点,忽视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抓好文化课为重而忽视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重视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特别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

(2)教师自身素养问题

中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处世态度乃至言谈举止,对他们的成长、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部分教师,教育思想不够正确,教育素养不够高,教学方法不当,如讲课乏味、负担过重、考前突击、疲劳轰炸、处事不公、待人不平、甚至讽刺挖苦、侮辱人格、打击报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这些无疑都会给学生带来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未来茫然无从,对老师丧失信任感,进而对老师所授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认识程度不够

中小学生处于生理上和心理上急剧变化阶段,特别是心理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一方面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不愿意接受大人的意见,认为自己经长大了,可社会不认同他们具备了独立的能力;另一方面,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生活经验不足,容易轻信,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一一包括好的和坏的影响。他们好奇心强,容易做出不冷静的事情来。若不加以及时引导,任其自由发展,他们的心理能量就得不到正常释放,因而不能成为前进的动力。

3.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对教师的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权益,形成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要抓好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下解脱出来,以充分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

(2)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木知识和技能

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学习和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自觉灵活的运用,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3)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善于同学生交朋友

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心理保健常识。面向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防患于未然。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济南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多数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害羞、多疑、孤僻、社交恐惧等。建议教师做到: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善于同学生交朋友、及时与家庭、学校沟通交流、相互协调等方式给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凯.论成才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8.

[2]夏国乘.融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于一体[M].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素质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煤矿井下矿工酒精所致心理障碍的研究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新形势下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缓解与心理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