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的黄昏
2009-11-17
象征中关村精神的“双螺
旋”雕塑,10月13日在迁址改建后重新揭幕亮相。变化的是它的外观更加高大亮丽,不变的是它的周围依然是卖场林立、人流如织、车流如潮。
一切看上去都很好。在新建筑、新街道的映衬下,一切似乎越来越好。
可惜,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在经历了去年底到今年初卖场商家们的“撤柜”高峰之后,在原本应该大赚其钱的“暑促”、“金九银十”的好季节,卖场商家们等来的依然是坏消息。
同样在10月13日,中关村价格指数网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给了卖场们当头一棒。报告认为,IT市场景气指数从今年初开始一路下滑。9月份的IT市场景气指数更是下滑至1017.41点,同比下降了177.32点,价格指数创88.27点新低。今年暑促,中关村卖场更是创下了10年以来最坏销售纪录。
是金融危机惹的祸吗?有影响,但不全是。君不见,苏宁、国美等3C卖场数码产品柜台不断扩容;君不见,淘宝、京东忙得不亦乐乎!为何原本作为IT产品流通商业范式的中关村卖场,在这些线下线上的后来竞争对手面前渐露疲态?根本原因,诚信二字。
笔者还注意到一个可怕的现象。10月13日晚,中关村卖场价格指数创新低的消息既出,那些参与网络论坛讨论的帖子里,竟然充斥着“幸灾乐祸”甚至“拍手称快”。中关村卖场已沦落为消费者群起而诛之的对象。
曾几何时,判断一个城市的IT活跃度,就要看那里有没有如北京中关村一般的卖场。如今,这把标尺行将失效。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充满草莽气息的中关村卖场,在IT产业壮大之初,通过鱼龙混杂的价格体系和快速供给的产品物流体系,给了消费者最大限度的选择,但同时也充斥了各种不规范交易行为,导致人人对中关村卖场都抱有既难以割舍(因为别无选择)、又恨得牙痒痒的复杂心态。
中关村卖场在整体形象上陷入了诚信缺失的危机。但这也算不得什么新闻,一切只是放纵和麻木使然。而今,世界已大不同,信息透明,制造能力上升,消费者手里的钱更不成问题。他们的需求是追赶时尚潮流,希望花更少的时间、更合理的价格,选择他们最放心的数码产品。新锐卖场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而中关村卖场则仍有一撮卖家死抱着陈旧的游戏规则:什么问题产品都敢卖,有问题就推诿和抵赖。这样的卖家一日不根除,中关村卖场距离最后的关张,就一日快似一日!
按照有关部门的产业指引规划,中关村卖场将逐渐调迁他处。但无论将来搬到哪里,作为IT产业的流通业态,中关村卖场必须洗心革面、壮士断腕,方有可能实现自我拯救。否则,中关村卖场的黄昏,就真的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