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不可一阵风
2009-11-17朱小兵
朱小兵
思想工作
物联网概念风靡,并不代表市场已经做好迎接物联网到来的准备,更不代表物联网时代行将来临。
就像一阵风快速刮过,吹起一池涟漪。“物联网”或许是2009年红得最快的科技词语。
仅仅一个多月,物联网的概念就红遍大江南北,连动荡不安的国内A股市场也跟风炒作了一把。可叹很多根本就没弄明白物联网是怎么一回事的股民,还来不及明白手里的股票为何而涨的时候,这股潮水就哗地一声退却了。
物联网概念热事出有因,与智慧地球有着某种关联。智慧地球最初由IBM在2008年年底提出,并得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重视。中国方面高度关注物联网,并开展智慧地球的技术研究,显示出了紧跟世界信息科技潮流的战略眼光。不约而同地,中美两国政府都希望通过启动新一轮科技创新热潮,拉动经济早日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然而,概念风靡并不代表市场已经做好迎接物联网到来的准备,更不代表物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中国人最擅长形象思维,一提物联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又是硬件——无处不在的芯片、传感器,都是有形之物。而对于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张网,如何发挥物联网的功能,却少有人留意或讨论。
最易被公众忽略的,恐怕就是物联网所产生的数据流向以及数据的分析。我们现阶段缺信息吗?缺少数据吗?不但不缺,甚至已经泛滥。数据的膨胀与管理,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组织,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成为一个难题。大量无谓的信息处理,正在消耗看似取之不尽的计算能力,消耗大量的电能,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未来的物联网,还将为现有的互联网“制造”更多的信息。而如果不及时规划好、控制好信息的采集和流向,甚至会演变成更大的灾难。
此外,还要鼓励基础学科的配套。如何规划并利用好这张网,牵扯到复杂的物理、数学领域的知识。物联网将从基础设施层面推动传感器、网络、光纤、无线网络等硬件通信领域的建设,这就需要传感器件、数模转换、数学分析等基础学科人才的配套。照说物联网概念的火爆,应该首先体现在大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红火。遗憾的是,现在还丝毫看不到这种迹象。
对于RFID、传感电子器件等被认为具有物联网概念的产业而言,自然不希望“画饼充饥”。但从Internet发展历程看,物联网的实现和演进可能还需要经历一个10年以上的周期。因此,国家从战略层面推进标准、产业协同和应用孵化的同时,更需要有策略地选择在某些特定领域的集中突破,如智能交通、物流、食品安全监督等。其实,物联网范畴的很多应用已经浮出水面,比如不停车收费、交通卡等,从这些已有的“苗头”入手,逐步丰富物联网内涵,恐怕才是当务之急。
向上的力量
有人曾经对此充满恐惧,有人曾经对此口诛笔伐,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目标。
贾鹏雷jia_penglei@ccw.com.cn
搁在几年前,谁认识联发科?
现在,联发科放言准备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有报道说一些厂商感到恐慌,“智能手机可能因此风光不再”,言下之意是联发科会使智能手机山寨化。
这一点我不大相信。做智能手机,难点并不在于技术。从前的智能手机,现在来看也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还是会有一种潜意识: 智能手机似乎应该由一个拥有高端传统的品牌来做。在奢侈手机出现之前,智能手机就是高端手机的代名词,也是高价的代名词,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从这个角度讲,联发科带来的冲击确实不小。
其实对用户来说,所谓智能手机主要体现在界面与功能上,至于背后是什么平台、用什么技术实现,一点都不重要。联发科的恐怖,不在于它能够做出智能手机平台,而在于它能够抓住产业链中最有活力的环节,进而颠覆原有市场。山寨机日渐趋向平庸,使得山寨机厂商这个手机产业链中的重要群体需要升级。
山寨机差不差?从我本人的感受来说,确实挺差。但还没有差到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联发科又有多差?我倒觉得比从前的那些国产手机厂商强了不知多少倍。开发出一个平台,让普通人能像搭积木一样做手机,从这一点上看,联发科是个伟大的企业。
Android刚出现时也“普普通通“,然而到了第三代,人们就发现了本质性跃升。奇瑞从一上市就饱受诟病,现在也已在国内市场排名前五了。某些掌握话语权的人,往往无意中沦落为强势企业或者精英文化的代言人。Android因为是强势企业推出的,尽管第一代很差,批评者依然寥寥; 奇瑞因为是中国创造,即使如今已经登堂入室,话语权人士们还是羞于提及,好像提起来就“跌份”了。这里起根本作用的不是产品质量,而是文化。
我们的生活中有种常见情结: 中国企业推出的东西,一概比较差; 国外厂商推出的东西,似乎天然就要好一些。国外企业破产了,舆论一片惋惜; 国内企业遭遇苦难,只能被送两个字: 活该,某些人还不忘追溯一番,“我早就觉得它不行了”。近几年,这种偏见虽已有所转变,类似的文化却还仍占据主流。
事实上,国内公司的产品可能并不完美,但也没有差到被某些人骂得那样。以软件产品为例,在管理软件、安全软件、行业系统集成服务等领域,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应用需求。而在硬件领域,更是如此,国内外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在互联网领域更不必提,中国公司只比跨国公司做得更好,它们也许不能满足某些所谓精英们的需求和审美,却符合大多数中国用户的需求。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市场上,大多数用户绝对不是精英,只是使用者,他们可能没有充分的话语权,但想得到他们的选择,产品必须好用。
联发科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的一个缩影。我们从底层起步,饱受外界怀疑。我们先挖了西方经济体的根基,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往上攀升。我们之中确实存在差企业、差产品,但没有影响到整体往上攀升的步伐。有人曾经对此充满恐惧,有人曾经对此口诛笔伐,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目标。这比任何话语都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