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视民生新闻的主播工作
2009-11-17潘万喜
潘万喜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三贴近”优势,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日益成为观众欢迎的新闻节目。而作为电视新闻的门面,主播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个性魅力也感染并影响着观众的收视。今天,民生新闻主播已经进入了个性化的时代,唯有尽快确定自身风格定位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
一、作为民生新闻主播,必须走“平民化”之路
在新时期新形势的新闻宣传上,我们一直提倡“三贴近”,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正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具体体现,与之相应的表达方式也必须要去适应民生新闻,这就需要主播有亲和力、需要平民化的主持风格。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逐渐向“人本思想”回归,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电视新闻也开始从官方“立言” 角色向为民“代言” 角色转换。“代言”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人的权利、关心人的需要,强调人权和人的社会地位平等,这些都符合人本思想的要求。在人本思想的影响下,电视新闻从内容到形式,从常规报道到各种节目形态都呈现出了“关注人、表现人、为人而存在”的面貌。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改变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强化以人为本的平民意识,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重视每一个人的生存意义,坚持平民立场、坚持平民化的主持风格。主播叙述新闻事件应该有声有色,有新鲜感,以一种比较亲切的态度来表达新闻,以避免生硬和刻板。针对不同的新闻,应该有不同的播报热情,这种播报新闻时的热情是有分寸的,既不能言过其实、故弄玄虚,也不能随心所欲、轻描淡写。主播要树立与观众平等的观念,以平视的眼光看待新闻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物,关注人的命运,关心普通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发扬平实诚恳的作风,真正做到与观众心心相印。
二、作为民生新闻主播,应当关注受众 加强互动
我们知道,新闻的落脚点是“人”。在民生新闻报道中要体现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让我们的新闻主动去注重人、贴近人、关照人、关心人,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这应该成为我们新闻主播的一种自觉意识。民生新闻关注的“人”,自然就是“广大群众”,是社会上最普通的广大老百姓。他们既是电视新闻最大的受众,也是我们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主角。我们的新闻是做给他们看的,我们的新闻也就应该把镜头对准他们,努力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与情感变迁。
我们知道,要使我们的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程度上为观众接受并认可,为他们关注并喜爱,就必须要加强与广大老百姓的联系。因此,在主持的过程中还要加强与观众的互动,采用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在这里,“民众话语”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报道民生内容,如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与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特别是在电视民生新闻中,主持人多采取“说新闻”的形式,使观众产生“拉家常”的亲切感和收视愉悦。二是让民众在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再加上电话热線、短信平台等交流形式,使媒体成为民众言说公共事务的公共领域,较好地发挥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就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观众积极性,尽可能发挥电视媒介的特长,积极引导观众参与,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互动,让观众感受到人际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使观众成为传播链条中的一分子。
三、作为民生新闻主播,应当有话可“说”
笔者认为,在民生新闻中,主播完全是可以有话可“说”的,这种“说”的形式类似于“编者按”、“短评”。这对于突显栏目的特点、表达编者的观点以及引导社会舆论是非常重要的。把正确的是非褒贬的观点流露出来,更容易使传受双方达到“认知共识”,同时也是栏目人文精神的体现。但在说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在明确观点的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把握正当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着眼普通老百姓的精神环境与时代心理,体现大众化的伦理道德准则与美学原则,真正担负起构建社会伦理道德新秩序的重任,不断地奉献给观众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引导激发他们积极向上。这就要求主播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政策性强、心理素质成熟。具备这些优秀素质的主播还要有与民众心心相印的感情。正是因为有这种感情,主播才会在主持节目的时候,能够融入自己全部的感情去批评和抨击社会丑恶现象,为弱者伸张正义,关注民生疾苦,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四、作为民生新闻主播,应当有形象语言个性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如今观众遥控器的选台速度已经从原来的每隔15秒1 次提高到每5 秒1 次。在观众扫描众多的节目中,主持人形象的吸引力显得至关重要。一直以来选拔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标准一直是衣着形象端庄、表情严肃、字正腔圆。受众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形象早已经麻木不仁,反观北京、山东、上海等地的民生新闻主播独树一帜的个性化形象,犹如一剂兴奋剂激起了受众的关注目光。他们的个性化形象使节目迅速突出同质化重围,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提高了节目的关注度。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新闻主播的语言是对新闻信息的解读、诠释。而民生新闻信息来源的对象是平民百姓,受众的构成也大多是这些平民百姓,这就意味着民生新闻主持人要运用通俗而又“深入浅出”的方式拓宽观众的视野,给予观众以正确的引导。在民生新闻节目普通话包打天下的今天,为凸显语言个性,撑起节目的收视率,有些地方的民生新闻节目已经开始出现用方言播报,在个别栏目里还出现了采用说唱、快板播报新闻的形式,都收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语言个性化的出现丰富了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渗透,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锁定观众的目光。语言的个性化是继主持人形象个性化之后吸引观众收视的又一个亮点,也是民生新闻迫在眉睫的一种突破方式。□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