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金融展的另一个视角

2009-11-17

计算机世界 2009年34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还是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一周年之际,于9月2日至5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展上,观众仍然处处感受到金融监管部门和机构对于风险管理的格外关注。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金融业仍将绷紧风险管理的神经。未来金融体系和产品服务创新的方向,仍将在这一基调下进行,由此也势必影响到支撑金融业务运行的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资本市场,仍处在剧烈的动荡之中。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正在激烈争论出现企稳复苏迹象后的下一阶段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取向。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说,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西方各国通过大幅度调低基准利率,为濒临崩溃的金融信用体系进行超常规的输血,形成了新一轮的全球流动性泛滥,新兴市场面临巨大的金融管控风险。他分析,在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投入扩大内需,重点投入到“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但是对于占据微观经济体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企业,仍缺乏有效的融资途径,从而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全面复苏。现在又开始讨论如何退出政府干预的问题。如果不适时评估政府财政驱动的“退出策略”,又有可能因流动性过剩而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

不过,在攥紧风险管理这个拳头的同时,仍然需要进行适度、解决实际问题的金融创新,而非华尔街过分倚赖以衍生金融工具追逐暴利的过度创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该引导资金到真正需要钱的地方去。摆在央行和各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建立更便利的融资渠道、提供更丰富的融资产品,以及建立健全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帮助吸引民间投资,用到支持经济稳步复苏的中小企业以及科技创新领域当中去。

中小企业为什么融资难?说到底,还是信用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根本谈不上知名度的个体工商企业而言。如果通过建立一整套严密可信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配套以相应的立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有望缓解。所以,中国现在缺的不是资金,而是有效的融资体系和牢靠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上半年信贷投放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更加突出。在未来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面临更多考验。为了应对巴塞尔协议所带来的从传统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的需要,银行仍需要夯实基础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在此过程中,灵活而智能的金融服务网络和产品开发模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高度耦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必定不可或缺。显然,中国商业银行的智能化风险管理之路,才刚刚开始。中国金融业急需借助IT打造一把风险管理的巨伞,以帮助货币政策摆脱时不时地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发挥金融机构在经济复苏当中理应担当的融资功能。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