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

2009-11-16王晶洁刘翠玲

活力 2009年3期
关键词:效益经营商业银行

王晶洁 刘翠玲 高 宇

一、准确理解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稳健经营”是依法合规地将资本、效益和风险综合平衡的经营理念落实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根本转变;“持续发展”是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制定发展战略,并持之以恒、贯彻到底,促进银行保持平稳、持续、健康的发展方向。

“稳健经营”与“持续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稳健经营”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以资本、效益和风险综合平衡的理念,指导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必将通过规范经营行为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从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而银行竞争力的本质就是银行得以持续发展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持续发展”又将有效地促进“稳健经营”。贯彻“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制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市场定位、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必然通过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全面预算机制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正确指导,从而促进“稳健经营”的合理运行。

二、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从信用角度来分析,商业银行要保证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有效控制过度的信用扩张,就必须将“稳健经营”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经营原则。历史教训是惨痛的,90年代初期,个别商业银行由于盲目扩张网点,将网点几乎布满了当地所有的城镇,甚至农村,造成人员严重膨胀、效益低下、主导业务不集中等严重后果,以至于后来产生收缩网点、精简人员等一系列问题,不但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更重要的是银行信用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另一方面,过度的规模扩张必将促使商业银行追求一时的高速度或眼前的账面利润,最终导致银行自身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这种非理性经营的惨痛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大发展—大不良—大剥离”的经营方式不仅违背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而且严重影响了持续发展。因此,作为股份制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国有商业银行是负债经营,是在依靠国家信用经营,决不能为了追求扩大规模和获得眼前效益而过度使用国家信用和自身信用。要正确发挥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必须切实肩负起对国家、对银行、对社会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高收益必然带来高风险,而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收益关系存在着特殊性,即风险和收益在时间上存在着不对称关系,收益往往体现在当期,而风险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显露,如商业银行零售贷款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很快,虽然在贷款当期取得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将逐渐显露。《商业银行法》将“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并把安全性放在“三性”原则的首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审慎经营、持续发展必然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

毋庸置疑,以“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管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必须破除“放款就是发展”的观念,坚决制止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协调,保证业务发展与自身的调控能力和管理能力相适应;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保证短期发展服从中长期发展的要求,切实把握好发展的节奏,真正做到对股东负责、对银行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

三、商业银行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1.保持发展的质与发展的量的协调。科学的发展观,应是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或者说国有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观是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粗放式发展,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同样采取了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模式,竞争的压力及内部的激励机制引导人们追求资产增长、规模扩大、市场份额,造就了一个大而不强的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低、资产质量差、风险 水平高、效益低下。这种不科学的、非理性的超常发展积聚了大量的风险,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不良作用。历史的经验教训及面临的现实环境,迫切需要国有商业银行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的质与发展的量的协调发展,实现规模与效益、短期与长期、风险与质量的统一,把持续稳定发展作为发展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增长。发展的质量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在经济周期性变化中持久保持良性循环、高质量地发展。

2.实现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协调。要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还必须处理好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但发展是有条件的,发展的规模与质量不仅取决于外部市场环境,还取决于内在风险管理水平,并受资本充足率的制约。在良好的发展质量、有效的控制风险基础上实现的发展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来实现赢利和发展的。资本金的充足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其抗风险能力,更成为制约其收益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确定和保持合理的资本总量。要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技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使风险管理贯穿于全员、全程、全方位,通过良好的风险控制,实现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最终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3.把握好发展与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总量上的扩张,一是结构上的优化。发展与结构优化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发展中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有放弃进行结构优化,而结构优化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所指的发展是建立在结构优化基础上的,如国有商业业务品种单一,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在存贷利差日趋缩小的趋势下,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拓展业务领域,将会极大地影响收益。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就必须加快资产负债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的调整。经营结构的优化是比资源投入更重要的发展力。

4.处理好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协调。科学的发展观指出,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和运用人才资源,并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演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科技、知识、智力高密集的现代银行业来说,更是如此。谁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谁善于使用和留住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优势,抢得先机。国外商业银行把人才作为无形资产和财富,人才资源不仅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其生死存亡。

(编辑/梁永安)

猜你喜欢

效益经营商业银行
雷人画语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