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的核算
2009-11-16夏蓓蕾
夏蓓蕾
摘要:高中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教育经费短缺是高中教育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学校要准确核算成本,加强财务管理。本文就高中教育成本核算的概念、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准确核算教育成本的意义作了阐述。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育成本核算
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经费紧张一直是困挠我国中学的一大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必须准确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教育成本是制定教育收费的主要依据,收费标准应按照实际成本确定,从而保证学校和学生的双方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有真正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学校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
一、什么是教育成本
从计量的主体看,教育成本有社会成本,学校成本和个人成本之分。学校教育成本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耗费资源的全部货币价值量。教育成本的核算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育运行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发生和成本的形成进行核算,计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耗费在一定人才培养对象的劳动价值总和。
高中教育成本核算是普通高中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成本包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外聘教师的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费用、学校为教学和管理活动而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等等。普通高中教育成本通常由人员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构成。人员支出主要指支付给教职工的各类劳务报酬及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奖金、社会保障支出以及临时人员工资等等。人员支出在教育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公用经费支出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及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公用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维修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公用经费是保证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是指向个人发放的各项补贴和用于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困难补助、探亲路费、住房补贴及学生助学金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反映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是指教学仪器设备、专用设备、一般设备的购置支出及信息网络的购建等。其他资本性支出为学校持续发常提供硬件保障。
二、普通高中实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实施教育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学校在资金运作上要求资金投入使用效益化,这必然要求现行高中忽视教育成本核算为特征的会计核算体系受到一定的冲击,实施教育成本核算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学校实施教育成本核算,是内部会计制度的改革的需要,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需要,它既能满足预算管理和教育经费统计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个人及家庭对教育成本实施教育成本核算是信息的需求。
2、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条件
我国的教育经费多半是财政拨款,学校长期以来充当着国家无偿给予的福利单位,教育单位不存在也不承担风险,更不存在任何意义的亏损或破产的威胁,他们往往不考虑怎样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也无须进行成本核算,因而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就必须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
3、有利于创建节约型学校。提高办学效益
教育成本核算是学校加强教育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学校如果不考虑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没有成本意识,必然会使学校的资源利用率低下,造成资金浪费。只有加强财务管理,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控制不必要的开支,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增强自身发展和校际竞争的能力。
三、高中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目前普通高中的教育成本核算意识谈薄,有些学校未实行教育成本核算,一些学校尽管已经重视办学成本问题,但还是暴露出很多局限性,主要原因有:第一、学校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即凡属本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不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本期收到的款项也只作为预收款项处理,而不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不属本期的费用,即使在本期支出,也不能列入本期费用。第二、学校的固定资产按制度要求不计提折旧,而固定资产购置是一次性投入,金额一般都比较大、受益期长。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学校的固定资产帐簿记录就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已耗损价值,更何况学校建筑物、设备、教育仪器的折旧是教育成本的重要项目。为了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需要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和折旧年限,以便计算应计折旧费。第三、学校会计科目设置中没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递延或预提项目,这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相违背,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四、如何优化教育成本核算
1、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
企业经营追求的是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学校虽不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但也必须讲究成本意识。即在学校现有可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内耗,在投入和产出上获得最佳的平衡点,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进行科学规划,学校要建立成本管理机构,明确成本控制的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在现代学校基本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对相关单价、造价进行对比,严格控制经费的开支。在物力资源上,要做到精打细算,物尽其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管理人员应该牢固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最大限度的降低学校的教育成本。
2、对现有会计核算进行调整和转换
在没有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情况下要得到比较系统准确的教育成本数据,将现存会计记录中的教育经费支出转换成教育成本,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在现行的学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对相关会计信息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调整与转换,确保调整和转换后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符合经济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从成本核算的实际出发,按照权责发生制对收入进行调整,如属本期的收入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应收未收款作为应收账款挂账;本期的支出按照配比原则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调整。对于虽在本期支出但效益体现在几个期间的费用,要通过“待摊费用”科目进行合理摊销,对于本期虽未支付但应该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应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及时计入本期成本,对于固定资产将应由本期教育负担的部分,计人本期教育成本,数据经过相应调整后应定期根据教育成本计算单编制成本报表,为学校的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
3、教育成本核算应及时、准确、公开、透明
学校成本核算必须及时、准确。任何信息的价值都有其时间性,且在某种程度上信息越及时其价值越高。过时的信息只能作为历史资料,对决策毫无用处。同时,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应该接受监督。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监督,保证教育成本核算的科学性,防止暗箱操作。另外公开的成本核算可以让有关负责人提高责任意识。
4、建立成本绩效评价制度
教育成本绩效评价工作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成本绩效评价是对教育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通常以支出的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绩效评价须通过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实现。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政费、机器设备使用效率、经费节余率、工作任务完成程度等等量化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反映学校培养一个学生当年开支的经费数额,通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经费开支越少,说明学校经济效益越好。如果当年比上一年节约,就说明提高了经济效益。绩交评价制度有助于各个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确定支出结构,可以对成本管理情况的最终结果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发现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事业发展扬长避短,进一步为减少办学风险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普通高中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显得越来越重要。总之,教育成本核算不仅是一种提供教育成本信息的方法,还是加强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管理方式。因此,从长远考虑,应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和教育成本管理体系,使之既成为产生教育成本数据的主要渠道,又成为教育管理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刘丽波,刍议民办高等教育成本核算[J],价格月刊,2007(2)
[2]余英,对高等教育成本问题的思考[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8f2)
[3]冷淑莲,江西高中教育收费与成本分析,中国物价[J],2004(7)
[4]李泽民,对国有高中负债办学的理性思谋考[J],中小学管理,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