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爱军 让呼和浩特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9-11-16马林
马 林
呼和浩特,地处祖国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有两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和建城历史,是蒙、汉、回、满等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地区。60年前,呼和浩特还是一个满目疮痍、贫困落后的边锤小镇。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呼和浩特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全市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和浩特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2003—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300多亿增长到1300多亿,翻了两番还多,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27个省会城市前列,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20个城市之一,在西部城市群中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
历史的发展有偶然,更有其必然。呼和浩特这些年所取得的瞩目成绩,让我们不禁把目光转向呼市的决策管理层。为此,我们专访了呼和浩特市市长汤爱军一个勇于创新,敢于担责,肩负时代使命,拥有改革思想的城市决策管理团队带头人。
作为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呼和浩特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汤爱军眼中的呼市发展前景广阔
记者:请您更全面也更形象地为我们描摹一下今天的呼和浩特吧。
汤爱军: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就像你看到的、听到的一样,是一座发展迅速、环境优美、人居和谐、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现代化草原大都市。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呼和浩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巨大变化。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布局更加优化。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16.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9606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0.5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和西部11个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9和第4,基本形成了乳业、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发酵及新能源等几大优势产业,成功培育出了伊利、蒙牛等数家全国知名企业。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强。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商业区、政务区、居住区、工业区划分合理,定位准确;二环路、绕城高速、“八横八纵”城市主骨架规划到位,通畅迅捷;公园、广场、绿地随处可见,高档住宅、摩天大楼比比皆是;大气磅礴的体育场、博物馆、大剧院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标志,文化气息浓郁的大召、昭君墓、五塔寺展露出了新风貌。截至2008年,全市建成区面积由不足70平方公里扩大到210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不足10平方米扩大到25平方米,宜居程度显著提高。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就业渠道更加广泛,就业形势转暧向好,以社会低保、专项救助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和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进一步好转,群众生活水平和满意程度大幅提高。
形象一点说,今天的呼和浩特就像长出翅膀的雄鹰一样开始振翅高飞,即将翱翔于天空,在更广空间、更高平台上找寻新机遇、谋求新发展。
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我们时刻在进行着思考。作为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我市一无东部沿海城市那样超前的发展基础,二无鄂尔多斯、包头等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地位。基于此,我们必须抓住各种机遇,利用和放大首府优势,在乳业启动,工业拉动,三产推进、城市提升、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基础上,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向东看”。在呼市建构以乳品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以高科技非矿产资源依赖性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和以旅游、金融、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是有基础和条件的。首先,呼市的陆空交通快捷方便,是西部城市距离北京最近的城市。也是沟通大西北的重要通道,同时电是内蒙中西部辐射晋、冀、陕地区面向全国和世界市场的重要商业流通中心。2005年就开通的呼和浩特至法兰克福的集装箱专列,运行时间只有15天,是面向欧洲的大通道。呼市以沿线城市、中心城市、资源富集地区占据了中西部发展的有利地位。其次,呼市近10万名科技人才为呼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持。呼市目前有各类科研院所137所,高校17所,每千名职工中拥有自然科技人员117.6人,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二位。凭借这几项优势,再加上我们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敢闯敢拼、不拘一格的干劲和韧性,我相信呼和浩特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记者:呼市的发展过程归纳起来有什么特点?
汤爱军:简单地说是四个字:“好、快、高、优”。
首先是恪守好字优先的发展理念不动摇。在发展实践中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同步,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居环境改善同步,同时兼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使发展保持和谐。
其次是增长速度快。在2001—2008年,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一直位居前列,年均增速达22.2%。目前,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生产总值列19位,在西部11城市中列第4位。
第三是人均水平高。200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60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达到20267元和7051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到西部11个省会城市首位,进入了全国省会城市的上游水平。
第四是经济结构优。在上个世纪末,呼市还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产业,呼市的产业发展是依托乳业起步的。目前,我们形成了乳业、电力、新能源装备及材料、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六大产业集群,其中,乳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伊利、蒙牛两大乳品集团液态奶销售量占全国乳制品行业的一半以上。呼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乳都”;二是电力行业,目前呼市电力装机总量为720万千瓦,2012年将达到1000千瓦,全市电力装机总量将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三是生物发酵,目前容量已接近5万立米,是全国最大的生物发酵基地之一;四是新能源产业,我们相继引进了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组件、太阳能发电企业和全球最著名的维斯塔斯风机制造企业,率先打造新能源基地。呼市如今引进的项目、打造的产业集群基本上是高科技、无污染、非矿产资源依赖型。在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呼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在5年前就已经开始,大量落后、污染严重的产业目前已全部淘汰,以淘汰落后产能为主的工业结构调整如今已经结束。
此外,金融、旅游、物流、信息、会展、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目前,呼和浩特已经成为了内蒙古金融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呼和浩特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的功能、品味、特色和承载力不断提升。
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发展得很快。
记者:在谈到呼和浩特的城市发展,我们经常听到“一核双圈”这个专有名词,它是呼市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吗?
汤爱军:“一核双圈”发展战略是我市统筹区域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的指导性战略规划。具体来讲,“一核双圈”发展战略,就是要以二环路以内的城市为核心区,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形成以五个旗县所在地为节点,以50公里为半径的半小时经济圈和首府城镇圈。在“一核双圈”的框架内,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规划先行。城镇圈分三个层次,城市核心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完善城市各项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形成商业、旅游、文化、物流各种类型的服务业核心区;组团式发展区主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宜居区,打造自然生态和城市文明和谐共融的现代都市特色;第三个层次就是重点打造卫星城、若干重点镇和新型工业园区,在不适宜人居的地方转移人口、恢复生态,使县域人口及产业相对集中,破除城乡二元化结构,形成城乡社会一体化格局。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我们争取5年内形成框架,10年内基本完成。目前,“一核双圈”发展战略已取得了一些成效,通过修建呼武路、金盛路、和清路等高等级公路,呼市主城区与各旗县的联系更加紧密了;通过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各旗县的经济实力更强了,城镇建设也快速崛起,特别是我市的土左旗、托县、和林,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你们可以实地到那里感受一下。
呼市致力于提升城市功能的同时,还在不断改善民生条件。汤爱军相信,巩固提升“中国乳都”,将会使更多的呼市人受益
记者:据说呼市农民人均将近一头奶牛?
汤爱军:是的,2008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90.9万头,全市农民人均将近一头牛,鲜奶产量将近400万吨。作为我国牧业大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发展奶牛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美誉度。去年全市农民纯收入的7051元中有2828元来自奶牛养殖业。目前,我们正在下大力气加强以乳业为重点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大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力度,推广“奶联社”等饲养模式,提高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增强乳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乳都”的地位。另外,前不久我市的蒙牛集团公司被世界权威经济评价机构荷兰银行评定为世界乳业20强企业,位居19,蒙牛集团雄心勃勃地提出再过10年要进人世界乳业lO强。伊利集团公司也接近世界20强水平,所以,我市的下一个目标是打造“世界乳都”,向国际品牌进军。
记者:呼和浩特市除了要巩固“中国乳都”的地位之外,据说还要打造成“新能源之都”?
汤爱军:的确。2008年,我们提出要在已经建成的“中国乳都”的基础上,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呼和浩特建成“新能源之都”。我们已经引进了一批以航天科技集团为代表的全国先进水平的大型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及其电池及组件,光伏发电较为完善的产业链。8月份政府出台了十年规划和推进意见,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是:多晶硅实现产能1.45万/吨,硅片4000兆瓦;电池片、电池组件实现产能1000兆瓦以上,电池片转换率提高到20%以上;引进100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项目;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达2100兆瓦,其中BIPV100兆瓦,风光互补1000兆瓦,荒漠电站1000兆瓦;构建两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引进扶持1—2家产值百亿元、5-10家产值十亿元以上的光伏企业,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另外,全世界最有实力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已经落户呼和浩特,并且要把维斯塔斯风力发电机中国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全部落户我市。在国内,以航天科工集团六院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企业也纷纷落户我市。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力发电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企业,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群,力争早日建成“中国新能源之都”。
呼和浩特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建设山川秀美的呼和浩特,打造一流人居环境,是人民的期望,也是汤爱军等决策者的目标
记者:我们感到,经过几年的建设,呼和浩特的城市面貌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呼和浩特不仅变强了,还变得越来越美了。
汤爱军:如今的呼和浩特,高楼大厦林立,广场绚丽多姿,花园绿地交相辉映,商业街区繁华兴旺,新兴的工业园区成为中外游客竞相参观的旅游胜地;独具匠心的蒙元文化街,彰显出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在联合国迪拜生态人居国际论坛上,荣获最佳范例(中国)设计推动奖。
集民族文化、草原文化、现代化高科技和高水平观赏价值于一体的内蒙古博物院和乌兰恰特大剧院,高标准新概念的国际会展中心,中国西部规模最大体育场等现代建筑气势恢宏;正在建设中的乌素图国际新区,其设计风格以古典皇家园林为主,包括御花园皇家园林区、草原马场、木兰围猎区、金色童年卡通娱乐区、塞外风情度假区、乡村客栈民族风情区与和谐社会农村新貌区、塞外江南生态疗养区、百年召庙宗教文化区。新区占地约17万亩,将建成中国国际第一小区。
从2006年,我们明确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为此,我们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拆并分散的供暖小锅炉、加快垃圾和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大力推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市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41天。在北方城市中名列前茅。目前,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定性指标已经达标,定量指标也接近达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希望能通过这创建“三城”的推动,让青城的山更绿,水更青,天更蓝,让青城的人生活得更舒适。
记者:希望一年之后我们再来呼和浩特采访时,呼和浩特变得更美,呼和浩特人更加富足快乐。
汤爱军:呼和浩特遥望京津地区,内蒙古的草原森林沙漠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我们准备建设大青山旅游带、历史文化旅游带、沿黄河旅游带三大旅游带,全面加大景区景点、城市景观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呼和浩特“天堂草原,魅力青城”的旅游形象,每年的六、七、八、九月份是呼和浩特最美的季节,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为“京津夏都”和“中国夏都”。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全国各地的朋友到呼和浩特来,美丽的草原欢迎大家,草原人民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