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参与式教学
2009-11-16邵继斌
邵继斌
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得以实现。
参与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青睐,研究探索提高参与式教学的有效性富有现实意义。有效地实施参与式教学须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组织管理好小组活动,有效参与活动。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幸运儿,它先进的教学理念、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尤其是近几年实施的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着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教学法。
1 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和实施参与式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有十分明确的目的,需要把确定的教学目的转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能够体现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在设计知识与能力、渗透方法与过程的同时,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定得过高,也不能定得过低,要具体、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在付诸实施时,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得以实现。
2 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参与式教学平等、开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提出的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为指引,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讨问题,积极思考,完成教学任务。为此,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使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其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教具和材料,学生准备、制作必要的学具,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情境,把教学目标的落实放到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的意图、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中。在活动中,要善于使用问题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这里问题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设计的问题既要切合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又要使问题清楚明白,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梯度,确保教学活动的程序性和有效性。课堂上,通过所设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织管理好小组活动
要有效实施参与式教学活动,除了确定切实可行的参与式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有序的参与式教学活动过程外,还应重视对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特别是在采用小组活动时,因为参与式教学活动常常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参与式教学的小组活动中,表现出的问题常常有:小组活动的任务不够明确,学生盲目行动;活动时间太短,走过场,作秀,难以独立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往往注重教师的管理,而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课堂气氛热热闹闹,但学生收益甚少。鉴于以上问题,在小组活动时,一是要赋予小组一定的组织结构,给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让其担任一定的角色,使每一个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在小组的组织管理上,充分发挥小组集体自我管理作用,发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的管理作用,防止出现各行其是、我行我素的现象。首先给小组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小组各成员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其次给小组足够的活动时间,落实小组间的交流和相互评价。力求通过小组合作多角度地分析解决设计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创造性思维培养成为可能。
4 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在活动中学”是活动教学中学生学的本质特点。初次接触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往往认为:参与式教学就是把课桌由原来的“秧田式”变为“饭桌式”,学生分成小组后围坐起来讨论、交流问题。其实,实施参与式教学关键要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对学习投入的情感和态度。分组讨论只是参与式教学在组织形式上的主要形式之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质是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价值观。可见参与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经常使用的有讨论、游戏、演示、练习、实验等便于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
要提高参与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参与式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个体差异,是具有多样性的,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很难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学生、所有内容的参与方式。在选择参与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场景、教学设备和学生个体情况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恰当地选择参与方法,切忌为参与而参与。同时,参与式方法的使用不能程式化,应从实际出发丰富多彩。其次,参与式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管理作用,驾驭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化组织。■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教育局教研室)